中行月刊

《中行月刊》1930年7月創刊於上海的經濟類刊物,月刊,該刊由中國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並發行,通訊地址位於上海外灘二十二號;由漢文正楷印書局印刷,地址位於上海四馬路山東路二一二號。全面抗戰爆發後,受戰時編輯條件限制,不得不於1938年2月停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行月刊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30年
  • 出版周期:月刊
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欄目方向

該刊是中國銀行發行的銀行業行刊,主要撰稿人為銀行業的行內人員,主要刊載銀行相關的新知新說,探究國內外經濟問題,介紹國內外經濟狀況,記載國內外經濟資料,旨在指導行員的思想行動,培養團體精神,營造行業文化。張公權在發刊詞中提及,該刊的前身是1905年1月發行的《業務會計通信錄》,主要刊載銀行股業務和財務會計上應具備得常識,後改名為《中國銀行通信錄》,並增設譯著欄目,摘譯登載外文雜誌中的銀行學知識。後因時局紛擾,忙於應付環境,無暇顧及業務學識研究,遂於1921年12月停刊。
1930年7月更名為《中行月刊》繼續發行,設定有書評、財政(中央和地方)、銀行貨幣、金融市況、產業、貿易、商品等欄目。該刊內容分為研究和訊息兩大部分,研究部分為國際金融、國內經濟、商品貿易和金融相關問題的研究論述,例如《美國金融恐慌的成因》、《最近中國紙幣發行之沿革》、《從節約消費說到奢侈品的進口問題》等。訊息部分介紹國內外金融經濟概況,具體包括國際經濟要聞和國內中央地方財政政策、金融市場行情、銀行貨幣、經濟產業、進出口貿易、商品物價等信息,以及重要經濟法令和國內外經濟大事記。“銀行貨幣”欄目中登載銀行業、錢業、貨幣業的政策新規及通貨近況;“金融市況”記載每月上海金融界洋厘、銀拆、證券、標金等金融產品的行情;“貿易”欄目中刊載有上海、漢口、天津、香港等港口城市的進出口貿易狀況;“商品”欄目記載有絲經、棉紗、米、糖、茶等大宗商品的物價信息。由此可見該刊對於中國銀行業乃至經濟發展的觀察研究,專業而全面。
《中行月刊》是中國銀行經濟研究室發行的經濟刊物,該刊不僅是中國銀行的行業刊物,也是全國性的金融刊物,其對國內外金融行情、經濟概況的專業分析和詳細記載,對於近代經濟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文化傳統

《發刊詞》(張公權):
本行有通信錄,自民國四年一月始,名曰業務會計通信錄。以本行業務上會計上,同人應知之事實,應具之智識,灌輸於同人。其後改為中國銀行通信錄,無業務會計之分,而加入譯著一門,以外國雜誌中足供參考之著述,摘譯登載。意將以世界進步之學說,發達之事實,為同人研究改善之參考。二者各有特長,惜以時局紛擾,上下同人,忙於應付環境,不暇從事研究,以致通信錄之資料日見缺乏,讀者興趣日見減少,遂於民國十年十二月停刊。
考國內外專門雜誌,盈千累萬,即就銀行雜誌一門,已無慮百數千種。凡所著述,皆出專家之新知新說,決非我行自辦之出版品,所能望其項背。然則欲以銀行之新知新說,灌輸於行員也,斯獎勵行員訂閱銀行雜誌也亦可。又何貴乎有此事倍功半,缺而不全之自辦出版品。然而吾人不以此而自沮者,蓋有深意存焉。夫謂世界一切事事物物,均有一定之願理原則,經營事業者,但依次願理原則而行,自可得同等之效果,則一切事業宜若無優劣成敗之分矣。何以同一事業,往往其基礎,其環境無不相類,其套用原理原則之程度亦相類,而其事業之成就,乃有相距若天壤者,此何以故。曰:可以致之同者,有形之事物,不可強其同者,無形之精神。精神雲者,即一事業之首領及其全體服務人員之思想行動之表現之謂也。其思想行動有發之於首領,而同事效法之者。有發之於下級,而上級贊同之者。有因一團體中,彼此思想行動之不一致,而產生自然之發展者。有為環境所左右,而不得不隨之變化者。要之一機關中若干個人之意旨,或以相同而融化,或以相異而衝突,激盪糅合,而形成團體之思想行動,此之謂團體精神。故原理原則如海水,而團體精神則如海潮之波紋,海水曾不變,而潮流之波紋則變化不測。欲知一機關之精神,不能不讀此機關之刊物。吾人慾知本行精神之所在,勢不能不有自身之出版品,此本刊之所以繼通信錄之後而復出也。
本刊之目的既在表現自身固有之精神,則有應注意者二事:不偏於多記時事,或多載譯著,而以本行全體之思想行動,事事物物,儘量登載,此其一。一切材料,不可盡依賴於總處之調查部,必須總處之各部及分支行各同人,儘量供給,各個人如有意思,亦可儘量發揮,此其二。總之本刊為中國銀行全體之刊物,亦即為本行全體人員自由意旨發表之機關,由此千數百人之自由意旨,而得全行精神之表現,此鄙人所深切希望於編輯諸君及全體人同者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