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青鱗魚

中華青鱗魚

中華青鱗魚屬排科,排亞科青鱗魚屬。中華青鱗魚分布的範圍不廣,目前已知的產區僅有中國和菲律賓,在我國沿海主要分布於南海區域。中華青瞬魚屬暖水性、中上層小型魚類,性喜集群,棲息於流水緩慢、水深 5 一 30 米的水域。在產卵期間,每當天氣晴和,西南風及潮流緩和,水質清澈透明時,與藍圓蜷、金色小沙丁魚,群集於水面,使海水呈黑色波紋,有時擊 起浪花,其狀一環緊扣一環。但當天氣和海洋環境發生變化時,則潛游至淺水底層集群,群游時水色混濁,也易於發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中華青鱗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硬骨魚綱
  • 分布區域: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產於東海、黃海和渤海。
分布範圍,特徵形態,繁殖特性,中華青鱗魚的室內培養,捕撈與運輸,馴養,室內培養,海水中含氧量時魚的影響,捕撈漁法,燈光圍網作業,流刺網漁法,藥用價值,

分布範圍

中華青鱗魚分布的範圍不廣,目前已知的產區僅有中國和菲律賓,在我國沿海主要分布於南海區域。中華青瞬魚屬暖水性、中上層小型魚類,性喜集群,棲息於流水緩慢、水深 5 一 30 米的水域。在產卵期間,每當天氣晴和,西南風及潮流緩和,水質清澈透明時,與藍圓蜷、金色小沙丁魚,群集於水面,使海水呈黑色波紋,有時擊 起浪花,其狀一環緊扣一環。但當天氣和海洋環境發生變化時,則潛游至淺水底層集群,群游時水色混濁,也易於發現。

特徵形態

體側扁。呈長橢圓形,一般體長10~12厘米,體重8~10克、頭小,吻短,有發達的脂眼瞼、口小,下頜稍長於上頜,兩頜、齶骨及舌部有細牙。上頜骨中間無凹陷。體被大而薄的圓鱗,排列稀疏、容易脫落,腹緣有鋸齒狀大棱鱗、無側線。背鰭1個,胸鰭位低,圖鰭小於胸鰭,尾鰭叉形、頭及背側青綠色。腹側銀白色。

繁殖特性

每年12 月份,親魚個體,較大者性腺開始發育。翌年 l 月,親魚群體從越南南部 海區集群向西北沿岸徊游索餌。2 一 3月時性成熟的親魚在北部灣的北部,即 廣西區的企沙及三娘灣沿海在水深 3 一 10 米處開始產亦。一般都以3 一 4 月為產卵期,4 一 5 月 為產卵旺期,性腺成 熟時期的親魚魚體肥壯,13 0毫米以上的親魚性腺可達 VI 至 W期,在未產卵前浮游表層,趨光性強,將要產卵時最喜趨光,到 5 一 6 月產卵結束後就貼底索餌,開始向深水海區分散移動。

中華青鱗魚的室內培養

捕撈與運輸

採用定置網和流刺網等漁具,捕獲體長在10一12 厘米的成魚和 6一7 厘米的幼魚,捕 到後,立即放進活水倉等運輸工具運回實驗室,途中青鱗魚大多集中於水體中部或底部,遊動正常,鱗片脫落少,成活率較高。

馴養

馴養是室內培養的必要階段。室外水池(10 一20 立方米)馴養,可使魚對周圍環境條件有個逐漸適應的過程; 有利於因捕獲時魚體損傷的復愈;而且可逐步地改變魚的食性。 經觀察,從海區捕來的青鱗魚若不經馴養,直接在不流動的小水體內培養,魚就停留在水體表層,吻部激烈地撞擊池壁而出血,且鱗片大量脫落,表皮損傷嚴重,這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若先經室外水池馴養約十天后,再移入室內水池(長 1·2 米、 寬 0·9 米、高 1·2 米盛水 1 噸) 培養,就可獲得較好的效果。在自然海區中,青鱗魚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餌。在室內培養,若仍用活餌 (如浮游生物 ) 長期培養將給培養帶來很大困難。因此在馴養時,投數次活餌,然後也投進大小適宜的鮮魚肉或貝類肉,使之逐漸適應人工投餌。但要使這些餌料保持懸浮或緩慢地沉降,青鱗魚才會攝食。因它不攝食沉於池底的餌料,為防水質惡化,需嚴格控制投餌量。我們在馴養過程中觀察到,如在青鱗魚魚群中放進幾條其它的上層魚,它們能很好地相處,而且更活躍地攝食。

室內培養

魚體經 1 一 2 星期馴養後,即可移進室內培養。
(一) 餌料品種和攝食量
青鱗魚不僅能攝食輪蟲、鹵蟲的幼體和扁藻等浮游生物,還司攝食大小適宜的新鮮貽貝、隘蛙、 牡礪和小什魚肉等,但對不同餌料其攝食強度不同。在水溫 20·8一25·2℃ 時,成魚對輪蟲的攝 食量相當於其體重的 7·8%
,而對鹵蟲幼體的攝食量高達 18·5外。投餌量以青鱗魚體重的 7佑 為百分之百。經製成大小適宜的鮮魚或貝類肉 占投餌 量的70%外,扁藻和輪蟲占投餌量的 30拓混合投餌,定期換水,進行靜水培養。幼魚在室外水池貯養達五個月之久 ; 成魚在室內正常地存活132天,最後因餌料供應不上而死亡。
(二 ) 水溫與青鱗魚的關係
青鱗魚在不同的發育階段,對水溫的要求是不同的。成魚在室內水溫 17·0一29·5℃、 幼魚在 12·0一20·0℃ 都能正常存活。但低溫對幼魚(已貯養了五個月)威脅較大。經試驗,水溫分別在 5小時和 9小時內從 20·0℃ 降到 10·5℃ 時,魚即死亡。對照組水溫保持在 19·5℃一20℃,魚活動正常。室外小水體長1·2 米,寬5 米,高3 米)馴養時夜間水溫降至10·5℃,也發現同樣的現象。
(三) 耗氧量
為了摸索室內靜水培養青鱗魚的密度和換水時間,我們測定了青鱗魚的耗氧量。
1、幼魚耗氧量。培養水與空氣隔絕並投以一定量的餌料,幼魚耗氧量平均為 30 一500 毫升/公斤·時,有時高達6的毫升/公斤·時。 如果不投餌,其耗氧量僅在 2知 毫升廠公斤時以下。魚類攝餌時的耗氧量大,是由於魚攝食時活動激烈和攝餌後代謝率升高之故。再者,殘存的活餌也會消耗水中的一部分氧。因而培養中也應很好地控制投餌量。
2、成魚耗氧量。採用不封閉水休時,成魚放養密度為每尾魚 71,4 升海水,每天投適量餌料時,測得耗氧量 18 , 毫升 /公斤·時。此外,實驗還觀察到,不管是幼魚或是成魚,每天的耗氧量都不相同,就是白天與夜間的耗氧量也有差異。如成魚一晝夜平均耗氧量在147一 180 毫升/公斤·時之間,但白天的耗 氧量卻達 20·0 毫升/ 公斤·時。飼養中,為了飼養水有充足的溶解氧,以利魚體正常存活,我們採用及時更換新鮮海水和用空氣壓縮機或裝有氧氣的氧氣瓶往飼養水中補充空氣及氧氣。

海水中含氧量時魚的影響

成魚在溶解氧含量為 1·206一 6·134毫升/升中,活動正常。在此範圍內,溶解氧含量越高,即魚顯得越活躍,且培養時間越長 ( 圖 2)。圖 2 可看出,實驗 2 比實驗 3 的培養水溶解氧含量高,魚存活的時間就長。實驗 1 的培養水含氧量比實驗 3 高,觀察57個小時,實驗 1未見魚死亡,實驗 3 卻在實驗結束前五分鐘內,連續發生二尾魚死亡,第三尾魚也瀕臨死亡(這時含氧量僅876 毫升 /升 ),立刻將此魚移進新鮮海水中,魚很快活動正常,這表明是缺氧所致。如果將培養水含氧量劇增到 10一1 毫升/升時,魚與缺氧時出現同樣的症狀。可見,溶解氧含量過高或過低,對魚的正常生命活動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儘管青鱗魚在室內靜水培養比較困難,但通過一年多的摸索,我們認為,只要掌握其生態習性,適當控制其環境條件,中華青鱗魚室內靜水培養是完全可能的。

捕撈漁法

燈光圍網作業

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採用不同的漁具。在親魚產卵時期的 3 一 6 月開始進行燈光圍網作業較好。此時,幼魚和雌親魚均具有趨光性,尤其初遇燈光時趨光性最強,而後魚群即分散在明暗交界處遊動。因此,在誘集到魚群後應立即下網,或將燈光強度減弱,讓魚群集中後才下網捕撈,這樣才能獲得較好的效果。

流刺網漁法

青鱗魚流刺網 產量較高,但摘魚困難,壞網程度大。目前在我區還沒有推廣使 用這種 漁具漁法,但在調整近海捕撈作業中,重新開發利用青鱗魚資源,推廣使用青鱗魚流刺網有一定的經濟意義和捕撈價值。流刺網作業主要在有的季節青鱗魚群不趨光,不利於晚上燈光圍網捕撈時進行。對青鱗魚喜於晨曦或下午集群起水,水面呈深黑色,並擊起浪花時最適宜。中華青鱗魚一般在沿岸的淺灘流水緩慢的泥沙底,水域棲息,漁場離岸很近,一般 12 馬力漁船帶網 80一90 片,木帆船帶網 70 一 80 片為宜,配備勞力 3 人。青鱗魚流刺網漁法,與對蝦流 刺網作業基本相同,出海前將網聯結好,堆放在船上的左舷 ( 沉子綱在前,浮子綱在後 )。一般在白天作業,多數在換流前 (漲流或落流都可) 或在晨曦青鱗魚活動的時候,順風橫流放網。 視海況和漁獲物的 多少,一 日可放網兩次。

藥用價值

Harengula nymphaea (Richardson).
【藥 名】:中華青鱗魚
【來 源】:為鯡科動物中華青鱗魚的肉。
【功 效】:解毒消腫。
【主 治】:治海蛇咬傷。
【性味歸經】:辛、鹹,平。心、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搗爛入藥。
【別 名】:青鱗、神仙青鱗魚(《中國藥用動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我國東海和南海。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捕捉後,將鮮魚去內臟洗淨搗爛入藥。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