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金星蕨

中華金星蕨

金星蕨科屬於薄囊蕨綱植物。 陸生植物。根狀莖粗壯,具放射狀對稱的網狀中柱,分枝或不分枝,直立、斜升或細長而橫走,頂端被鱗片;鱗片基生,披針形,罕為卵形,棕色,質厚,篩孔狹長,背面往往有灰白色短剛毛或邊緣有睫毛。本科為一極自然的科,以植物遍體或照例在葉軸和羽軸上面被灰白色單細胞針狀毛或柔毛而與一些其它形態特徵類似的科相區別。廣布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少數產溫帶,尤以亞洲為多。約20餘屬,近1000種,多生於低海拔地區。極少熱帶產種類達海拔4500米。中國有18屬,現知約365種,主產長江以南各省低山區,尤以華南及西南亞熱帶為多,其中有些屬起源於中國或以中國西南為分布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星蕨科
  • 二名法:Thelypteridaceae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
  • 亞門:真蕨亞門 Filicophytina
  • :薄囊蕨綱(Leptosporangiopsida
  • :水龍骨目(Polypodiales)
  • :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
  • :金星蕨屬Parathelypteris
  • :中華金星蕨
  • 分布區域: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北部、湖南西部、兩廣南部、四川南部
  • 中國植物志:4(1):050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中華金星蕨,金星蕨科植物,植株高57-80厘米。根狀莖短而橫臥或斜升。生山谷林下陰濕處,海拔700-1000米。植株高57-80厘米。根狀莖短而橫臥或斜升。
中華金星蕨中華金星蕨
葉近生;葉柄長27-40厘米,粗1.5-2.5毫米,基部近黑色,疏被棕色的披針雅拔膠形鱗片,向上為栗棕色或紅棕色,無毛,有光澤;葉片長30-40厘米,寬8-12厘米,披針形,先端漸尖並羽裂,基部不變狹,二回羽狀深裂;羽片約18對,對生或向上的互生,斜展,相距1.5-3.5厘米,無柄,基部一對不縮短,中部羽片長5-7厘米,寬8-12毫米,狹披針形,漸尖頭,基部截形,對稱,羽狀深裂達羽軸兩側的狹翅,翅寬3-4毫米;裂片18-24對,平展驗霸戒,長3-5毫米(基部一對同大或稍短),寬2-3毫米,長圓形或三角狀長圓形,先端圓鈍,全緣。
葉脈較明顯,側脈斜上,單一,每裂片4-5(-6)對,基獄蘭部一對出自主脈基部稍上處。葉草質,乾後棕綠色,下面除被橙紅色的圓球形腺體外無毛;上面沿羽軸的縱溝被淺棕色的針狀毛,沿葉脈略有少數煮朽應舟短毛;葉軸棕色,有光澤,下面光滑,上面疏被短毛。孢子囊群圓形,背生於側脈中部,每裂片約3對;囊群蓋大,圓腎形,棕色,膜質,彼此幾相接,背面光滑無毛,宿存。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700-1000米的山谷林下陰濕處。

分布範圍

分布在安徽南部(祁門)、霉膠循鑽浙江(西天目山)、江西(廬山)、福建北部訂己堡(武夷山)、湖南西部(莽山)、廣東(樂昌、曹陽)、廣西南部(十萬大山)、四川南蘭勸鑽部(馬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