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服飾結構圖考(漢族編)》是2013年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瑞璞、陳靜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民族服飾結構圖考(漢族編)
- 作者:劉瑞璞、陳靜潔
- 出版時間:2013年8月
-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 頁數:321 頁
- ISBN:9787506496377
- 定價:320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中華民族服飾結構圖考(漢族編)》是2013年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瑞璞、陳靜潔。
《中華民族服飾結構圖考(漢族編)》是2013年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瑞璞、陳靜潔。內容簡介《中華民族服飾結構圖考(漢族編)》以標本和文獻相結合且重標本的研究方法,以清末民初漢族典型服飾為研究對象,以北京服裝學...
《中華民族服飾結構圖考》是2013年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瑞璞 、何鑫。該書以標本和文獻相結合且重標本的研究方法,以清末民初漢族典型服飾為研究對象,以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經典漢族服飾藏品和私人收藏為考察線索,通過對30多件清末民初實物標本進行深入、科學、系統地數據採集及其結構圖測繪和一定...
漢服 中國五大國粹之一 京劇 中國五大國粹之一 功夫 中國五大國粹之一 書法 中國五大國粹之一 中文名 漢服 外文名 Han FuHanbiuk(中古漢語) 定義 漢族民族服飾 基本特點 交領、右衽、系帶 基本形制 深衣、襦裙、袍衫、襖褲 組成結構 首服、體衣、足衣、配飾 ...
《中華民族服飾結構圖考:少數民族編》是2013年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瑞璞、何鑫。該書以標本和文獻相結合且重標本的研究方法,以中國少數民族典型服飾為研究對象,以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藏品、私人收藏和南方少數民族實地樣本為考察線索,通過對60多件民國以前和原生態的實物標本進行深入、科學、系統...
研究方向,服裝結構體系(Patten design system)及其國際規制(The Dress Code)。主要學術成果:編著出版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民族服飾結構圖考》漢族編·少數民族編(2012年)。主持基於“PDS&TDC(服裝結構體系及國際規制)的TPO知識系統與服裝結構設計數位化技術研究”北京市學術創新團隊。2009年出版專著《古典華服結構...
深衣(shēn yī)來源於先秦經典《禮記》的《深衣》篇,狹義概念上是一種特定服飾款式的名稱,其上衣﹑下裳分開裁剪並縫合到一起,並有一定的製作規範。按《禮記·玉藻》記載為古代諸侯﹑大夫等階層的家居便服,也是庶人百姓的禮服。中國古代最早的服裝之一。廣義上的深衣概念指的是所有符合“被體深邃”特點的漢族...
漢族傳統服飾 簡介 漢服又稱為漢裝、華服漢服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體現,承載了漢族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中國傳統古籍的觀點一般認為,華夏衣裳為距今約五千年的黃帝所制或黃帝時期所制。例如,漢代《世本》記載:黃帝的臣子“伯余作衣裳”、“胡曹作冕衣”。《易·繫辭》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
漢族傳統服裝為漢服,有兩種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連屬制。漢服是根據《周禮》所創,周從殷禮。它們各具特色,充分揭示出不同朝代,不同環境下,人們對生活,對美的種種追求嚮往。簡介 中國不同的民族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服飾。從漢族服飾看,中國漢服有以先秦兩漢為代表的周制服飾,以唐為代表的唐制服飾...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華夏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
客家服飾是客家文化的表象特徵,也是折射其歷史的一面鏡子。清末時期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因其上層乃至士兵大量為客家人,所太平天國衣裳皆以客家服飾為主要參靠。客家服飾的款式結構、首飾佩件、裝飾圖案,都有一定的意義、一定的來源,形象而含蓄地承載著本民族的歷史。客家服飾講究樸素實用,寬敞簡便。在色調方面遍喜...
尤其當盛唐成為亞洲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中心的時期,更是中國文化史上最光輝的一頁。在這一時期里大量地吸收印度和伊朗的文化,並融於中國的文化之中,這可以從壁畫、石刻、書、畫、繡、陶俑及服裝之中充分體現出來。唐代的漢族婦女服飾,是歷代服飾中的佼佼者,衣料質地考究,選型雍容華貴而大膽,裝扮配飾富麗堂皇而...
改革開放後早期,基於政府提倡的“中華民族是一家”政策,同時為了證明旗袍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高貴的出身,研究旗袍是學者有意識地把民國旗袍和清代旗人服飾之間的關係更多地聯繫起來。“旗袍概念,包括清代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的觀點並非特別之多,但也自成一派。”比如《辭海》中有關於旗袍的註解:“旗袍,原為清朝滿族...
[6] 全國5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人口超過1600萬(2000年) [3];最少的是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2000年) [4](未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固有領土藏南地區的60萬珞巴族人)。 (未識別民族主詞條:中國未識別民族) 主體民族漢族形象之一 中華56個民族服飾(漫畫)全集(組圖) 1999年 56個民族的郵票 ...
(一)結構整一性是重縫紉輕裁剪的產物 (二)無中縫和有中縫結構的合理性 (三)民初袍服結構革命性的改變 (四)女裝袍服大襟精準的剪裁過程凸現古人智慧 第五章 清末民初男裝袍服結構考據 一、“十”字型整一性平面體的中華服裝結構的美學準則 二、套裝式棉袍“一服多季”的形制 三、外罩長袍圖考與結構圖...
[2],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3],以五星紅旗為國旗 [4]、《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 [187],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谷穗和齒輪 [6] [166],通用語言文字是國語和規範漢字 [7],首都北京 [8],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 ,為北方少數民族的典型衣式。但因為其結構形制已相當完備成熟,故認為此前應當有一個發展階段,最初出現是在漢族還是少數民族已不可考,不過在秦代兵馬俑上,可以很容易找到這種圓領服飾的影子,該學者推測胡人中的圓領服飾有可能是取法秦國兵服形成的。溯其由傳入以至興盛,由軍用以至民服,歷史悠長,變化複雜,...
將傳統美賦予吉祥天女這樣一位人們心目中理想化的女神,反映了中國審美文化對傳統的尊崇並一貫繼承發揚的特點。胡服 唐朝諸多新穎的服飾中,胡服是影響最為巨大的一種。胡服,指胡人所穿的衣服,即西北地區少數民族(歷史上稱北方的民族為“胡”)的服裝,與當時中原地區寬大博帶式的漢族服裝,有較大差異。一般多...
衣服又稱“服飾”,因為人們穿衣,不僅是為了遮體的保暖,而且還有很重要的美化作用。維吾爾族服飾形式清晰,紋飾多樣,色彩鮮明,圖案古樸,工藝精湛,其發展演變規律清楚,有些服飾款式與新疆出土衣物頗為相似,體現了一個地區、一個文化的歷史沉澱。又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的審美接受範式,從中窺見民族服飾的傳承性...
東方的意象思維,和西方的具象思維——直白方式的創意作一比較:西方溝通人與天的崇教建築,教堂塔尖高聳直插雲霄,西方服飾的時裝設計,表現人與自然的關係,用具象的瓜果直接裝飾於人戴的帽子之上;而中國服飾雲肩的“天人合一”創意,文化內涵要比西方服飾,更富有詩意,包羅萬象,博大精深,耐人尋味。大結構 雲肩...
”深衣同當代的連衣裙結構類似,上衣下裳在腰處縫合為一體,領、袖、裾用其它面料或刺繡緣邊。深衣這一形制,影響於後世服飾,漢代命婦以它為禮服,古代的袍衫也都採用這種衣裳連屬的形式,甚至現今的連衣裙也是深衣制的沿革。歷代演變 夏、商、西周時期的華夏服飾 原始時代的服裝形式,雖有個別考古資料的發現,但...
長期勞動形成的審美觀和民族風情,突出體現在白族服飾中,白族崇尚白色,衣物以白色為貴,再配以色彩對比明快而映襯協調、挑繡精美的披掛,充分反映了白族人在服裝藝術上的高度智慧。山光水色,亮麗風流萃於一身的白族服飾,以風花雪月的精心搭配,在中華民族的服飾百花園中獨樹一幟,並以其形色俱佳的語言,向世人...
《藏袍結構的人文精神——藏族古典袍服結構研究》在民族服飾文化保護性研究中還提出一些思考:要限制商業性開發和開發性研究,要注重實證考物性學術研究;要挖掘藏族服飾結構在中華傳統服飾,甚至人類服飾文化中的史學意義和文獻價值,“深隱式插角結構”在人類古代服飾結構中未被發現,“單位互補裁剪算法”在秦簡中被發現...
劉瑞璞:1958年1月生,現任北京服裝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是服裝符號學及紳士著裝密碼(The Dress Code)。 主要學術成果: (1)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民族服飾結構圖考》漢族編、少數民族編; (2)《古典華服結構研究——清末民初典型袍服結構考據》; (3)《男裝語言與國際慣例.禮服》...
亞洲許多民族的服裝源於中國傳統服裝——漢服。漢服現代發展 簡稱“現代漢服”。這類漢服以傳統形制、服飾文化特徵為主體,在布料、紋飾圖案、局部結構上可適當放寬,允許適當的發展,以適應現代服飾工藝技術發展、社會生活環境、文化環境。漢服是不斷發展的。對比日韓當代民族服裝,我們可以看到,在面料選擇上使用現代織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山裝成為漢族人的主要服飾,改革開放後,西裝等西方服飾也為漢族人所接受,從2003年開始,一些漢服愛好者開始在日常生活中穿著民族服飾——漢服。體育 漢族歷史悠久,體育運動自古就有,早在黃帝之時,就以角牴、擊劍、射御、蹴踘、捶丸等體育活動來訓練青年,而唐堯、虞舜、夏、商、周此五...
留學的日子,兩個人經常去參觀韓國的各個博物館,“在韓國,很多文物書籍,都是漢語記錄。”兩個年輕人,越看越興奮,那種中國人的自豪感和優越感極其強烈。可是想想,兩人心裡又有巨大的失落感,“看到韓國對傳統文字、傳統服飾的繼承和保護,我們覺得要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做點事情。”今年4月,他們決定辦一場周制...
中華民族傳統服裝已有近幾千年的發展歷史,每個朝代或年代都有當時流行的服裝款式。比如,先秦時期的深衣,盛唐時期的袍服和襦裙服,清朝時期的馬褂和旗袍等等。這些中國傳統服裝中的代表,現在絕大多數只能在博物館見了。說來也很慚愧,一個具有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國家,在一些人的眼裡,尤其是在一些外國人的心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