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李大釗散文》是“中華散文百家”其中一冊。 《李大釗散文》收錄了《現在與將來》;《“少年中國”的“少年運動”》;《民彝與政治》;《憲法與思想自由》;《立憲國民之修養》;《危險思想與言論自由》;《階級競爭與互助》;《再論問題與主義》;《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等作品。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散文百家:李大釗散文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頁數:248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作者:李大釗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395725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這套“中華散文百家”最為突出的特色——不僅是文學的,更是思想文化的;不僅關乎寫作技巧,更是關乎素質養成;不僅可供了解作家作品,更可以由此體察歷史洪流、社會巨變的大風景……
這本《李大釗散文》是其中一冊。
這本《李大釗散文》是其中一冊。
作者簡介
李大釗(1889—1927),字守常,河北樂亭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同時也是我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他先後在北京大學等校開設了《唯物史觀研究》、《史學思想史》及《史學要論》等課程,闡釋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構建起馬克思主義史學體系的基本框架。
圖書目錄
庶民的勝利
Bolshevism的勝利
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唯物史觀在現代史學上的價值
《晨鐘》之使命
青春
“今”
新的!舊的!
雪地冰天兩少年
新紀元
青年與農村
現代青年活動的方向
現在與將來
“少年中國”的“少年運動”
今與古
史觀
時
隱憂篇
大哀篇
是非篇
民彝與政治
憲法與思想自由
立憲國民之修養
危險思想與言論自由
階級競爭與互助
再論問題與主義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風俗
厭世心與自覺心
矛盾生活與二重負擔
動的生活與靜的生活
罪惡與懺悔
簡易生活之必要
自然與人生
游碣石山雜記
五峰遊記
《晨鐘》短章
介紹哲人托爾斯泰(LevTolstoy)
介紹哲人尼傑(Friedrich’WilhelmNietzsche)
權
政壇演說會之必要
達科兒之“愛”觀
倍根之偶像說
《甲寅》時評
調和之美
真理(一)
真理(二)
回春之北京
元宵痛史
《每周評論》斷想
北京的“華嚴”
政客
平民獨裁政治
過激乎?過惰乎?
鄉愿與大盜
罪惡之守護者
死動
普通選舉
光明與黑暗
統一癖
混充牌號
宰豬場式的政治
牢獄的生活
不要再說吉祥話
改造
最危險的東西
光明權
真正的解放
萬惡之原
灰色的中國
是誰奪了我們的光明?
《新生活》片語
黑暗運動
聖人與皇帝
時代的落伍者
應考的遺傳性
東西村落生活的異點
時間浪費者
人與禽獸
犧牲
妨害治安
出賣官吏——蹂躪人格
掠奪物品的遺蹟
死
那裡還有自由
“一心一德”
“五星聯珠”“文運大昌”
“中日親善”
什麼是歪史
禁止說話‘
又是一年
懺悔的人
低級勞動者
精神解放!
變革的原動力
民眾的新年
文豪
朱舜水之海天鴻爪
馬克思與第一國際
列寧不死
孫中山先生在中國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獄中自述
編者後記
Bolshevism的勝利
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唯物史觀在現代史學上的價值
《晨鐘》之使命
青春
“今”
新的!舊的!
雪地冰天兩少年
新紀元
青年與農村
現代青年活動的方向
現在與將來
“少年中國”的“少年運動”
今與古
史觀
時
隱憂篇
大哀篇
是非篇
民彝與政治
憲法與思想自由
立憲國民之修養
危險思想與言論自由
階級競爭與互助
再論問題與主義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風俗
厭世心與自覺心
矛盾生活與二重負擔
動的生活與靜的生活
罪惡與懺悔
簡易生活之必要
自然與人生
游碣石山雜記
五峰遊記
《晨鐘》短章
介紹哲人托爾斯泰(LevTolstoy)
介紹哲人尼傑(Friedrich’WilhelmNietzsche)
權
政壇演說會之必要
達科兒之“愛”觀
倍根之偶像說
《甲寅》時評
調和之美
真理(一)
真理(二)
回春之北京
元宵痛史
《每周評論》斷想
北京的“華嚴”
政客
平民獨裁政治
過激乎?過惰乎?
鄉愿與大盜
罪惡之守護者
死動
普通選舉
光明與黑暗
統一癖
混充牌號
宰豬場式的政治
牢獄的生活
不要再說吉祥話
改造
最危險的東西
光明權
真正的解放
萬惡之原
灰色的中國
是誰奪了我們的光明?
《新生活》片語
黑暗運動
聖人與皇帝
時代的落伍者
應考的遺傳性
東西村落生活的異點
時間浪費者
人與禽獸
犧牲
妨害治安
出賣官吏——蹂躪人格
掠奪物品的遺蹟
死
那裡還有自由
“一心一德”
“五星聯珠”“文運大昌”
“中日親善”
什麼是歪史
禁止說話‘
又是一年
懺悔的人
低級勞動者
精神解放!
變革的原動力
民眾的新年
文豪
朱舜水之海天鴻爪
馬克思與第一國際
列寧不死
孫中山先生在中國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獄中自述
編者後記
文摘
“勝利了!勝利了!聯軍勝利了!降服了!降服了!德國降服了!”家家門上插的國旗,人人口裡喊的萬歲,似乎都有這幾句話在那顏色上音調里隱隱約約的透出來。聯合國的士女,都在街上跑來跑去的慶祝戰勝。聯合國的軍人,都在市內大吹大擂的高唱凱歌。忽而有打碎德人商店窗子上玻璃的聲音,忽而有拆毀“克林德碑②”磚瓦的聲音,和那些祝賀歡欣的聲音遙相應對。在留我國的聯合國人那一種高興,自不消說。我們這些和世界變局沒有很大關係似的國民,也得強顏取媚:拿人家的歡笑當自己的歡笑;把人家的光榮做自己的光榮。學界舉行提燈。政界舉行祝典。參戰年余未出一兵的將軍,也去閱兵,威風凜凜的耀武。著《歐洲戰役史論》主張德國必勝後來又主張對德宣戰的政客,也來登報,替自己作政治活動的廣告;一面歸咎於人,一面自己掠功。像我們這種世界上的小百姓,也只得跟著人家湊一湊熱鬧,祝一祝勝利,喊一喊萬歲。這就是幾日來北京城內慶祝聯軍戰勝的光景。
但是我輩立在世界人類中一員的地位,仔細想想:這回勝利,究竟是誰的勝利?這回降服,究竟是那個降服?這回功業,究竟是誰的功業?我們慶祝,究竟是為誰慶祝?想到這些問題,不但我們不出兵的將軍、不要臉的政客,耀武誇功,沒有一點趣味,就是聯
原來這次戰局終結的真因,不是聯合國的兵力戰勝德國的兵力,乃是德國的社會主義戰勝德國的軍國主義。不是德國的國民降服在聯合國武力的面前,乃是德國的皇帝、軍閥、軍國主義降服在世界新潮流的面前。戰勝德國軍國主義的,不是聯合國,是德國覺醒的人心。德國軍國主義的失敗,是HohenzoUem家(德國皇家)①的失敗,不是德意志民族的失敗。對於德國軍國主義的勝利,不是聯合國的勝利,更不是我國徒事內爭託名參戰的軍人,和那投機取巧賣乖弄俏的政客的勝利,是人道主義的勝利,是平和思想的勝利,是公理的勝利,是自由的勝利,是民主主義的勝利,是社會主義的勝利,是Bolshevism的勝利,是赤旗的勝利,是世界勞工階級的勝利,是廿世紀新潮流的勝利。這件功業,與其說是威爾遜(wilson)等的功業,毋寧說是列寧(Lenin)、陀羅慈基(Trotsky)、郭冷苔(Collontay)的功業;是列卜涅西(Liebknecht)、夏蝶曼(Scheidemann)的功業;是馬客士(Ma一Ⅸ)的功業。我們對於這樁世界大變局的慶祝,不該為那一國那些國里一部分人慶祝,應該為世界人類全體的新曙光慶祝;不該為那一邊的武力把那一邊的武力打倒而慶祝,應該為民主主義把帝制打倒,社會主義把軍國主義打倒而慶祝。
Bolshevism就是俄國Bolsheviki所抱的主義。這個主義,是怎樣的主義?很難用一句話解釋明白。尋他的語源,卻有“多數”的意思。郭冷苔(Coflontay)是那黨中的女傑,曾遇見過一位英國新聞記者,問他Bolsheviki是何意義?女傑答言:“問Bolsheviki是何意義,實在沒用,因為但看他們所做的事,便知這字的意思。”據這位女傑的解釋,“Bolsheviki的意思,只是指他們所做的事。”但從這位女傑自稱他在西歐是Revolutionary Socialist,在東歐是Bol—shevika的話,和Bolsheviki所做的事看起來,他們的主義,就是革命的社會主義;他們的黨,就是革命的社會黨;他們是奉德國社會主義經濟學家馬客士(Marx)為宗主的;他們的目的,在把現在為社會主義的障礙的國家界限打破,把資本家獨占利益的生產制度打破。此次戰爭的真因,原來也是為把國家界限打破而起的。因為資本主義所擴張的生產力,非現在國家的界限內所能包容;因為國家的界限內範圍太狹,不足供他的生產力的發展,所以大家才要靠著戰爭,打破這種界限,要想合全球水陸各地成一經濟組織,使各部分互相聯結。關於打破國家界限這一點,社會黨人也與他們意見相同。但是資本家的政府企望此事,為使他們國內的中級社會獲得利益,依靠戰勝國資本家一階級的世界經濟發展,不依靠全世界合於人道的生產者合理的組織的協力互助。這種戰勝國,將因此次戰爭,由一個強國的地位進而為世界大帝國。Bolsheviki看破這一點,所以大聲疾呼,宣告:此次戰爭是Czar的戰爭,是Kaiser的戰爭,是Kings的戰爭,是Emperors的戰爭,是資本家政府的戰爭,不是他們的戰爭。他們的戰爭,是階級戰爭,是合世界無產庶民對於世界資本家的戰爭。戰爭固為他們所反對,但是他們也不恐怕戰爭。他們主張一切男女都應該工作,工作的男女都應該組人一個聯合,每個聯合都應該有的中央統治會議。這等會議,應該組織世界所有的政府,沒有康格雷,沒有巴力門,沒有大總統,沒有總理,沒有內閣,沒有立法部,沒有統治者,但有勞工聯合的會議,什麼事都歸他們決定。一切產業都歸在那產業里作工的人所有,此外不許更有所有權。他們將要聯合世界的無產庶民,拿他們最大、最強的抵抗力,創造一自由鄉土,先造歐洲聯邦民主國,做世界聯邦的基礎。這是Bolsheviki的主義。這是廿世紀世界革命的新信條。
倫敦《泰晤士報》曾載過威廉氏(Harold wiUiams)的通訊,他把Bolshevism看做一種民眾運動,和前代的基督教比較,尋出二個相似的點:一個是狂熱的黨派心,一個是默示的傾向。他說:“Bolshevism實是一種民眾運動,帶些宗教的氣質。我曾記得遇見過一個鐵路工人,他雖然對於至高的究竟抱著懷疑的意思,猶且用‘耶典’的話,向我極口稱道Bolshevism可以慰安靈魂。凡是曉得俄國非國教歷史的人,沒有不知道那些極端的黨派將要聯成一大勢力,從事於一種新運動的。有了Bolshevism,於貧苦的人是一好訊息,於地上的天堂是一捷徑的觀念,他的傳染的性質和權威,潛藏在他那小孩似的不合理的主義中的,可就變成明顯了。就是他們黨中的著作家、演說家所說極不純正的話,足使俄國語言損失體面的,對於民眾,也仿佛有一種教堂里不可思議的儀式的語言一般的效力。”這話可以證明Bolshevism在今日的俄國,有一種宗教的權威,成為一種民眾的運動。豈但今日的俄國,廿世紀的世界,恐怕也不免為這種宗教的權威所支配,為這種民眾的運動所風靡。P5-7
但是我輩立在世界人類中一員的地位,仔細想想:這回勝利,究竟是誰的勝利?這回降服,究竟是那個降服?這回功業,究竟是誰的功業?我們慶祝,究竟是為誰慶祝?想到這些問題,不但我們不出兵的將軍、不要臉的政客,耀武誇功,沒有一點趣味,就是聯
原來這次戰局終結的真因,不是聯合國的兵力戰勝德國的兵力,乃是德國的社會主義戰勝德國的軍國主義。不是德國的國民降服在聯合國武力的面前,乃是德國的皇帝、軍閥、軍國主義降服在世界新潮流的面前。戰勝德國軍國主義的,不是聯合國,是德國覺醒的人心。德國軍國主義的失敗,是HohenzoUem家(德國皇家)①的失敗,不是德意志民族的失敗。對於德國軍國主義的勝利,不是聯合國的勝利,更不是我國徒事內爭託名參戰的軍人,和那投機取巧賣乖弄俏的政客的勝利,是人道主義的勝利,是平和思想的勝利,是公理的勝利,是自由的勝利,是民主主義的勝利,是社會主義的勝利,是Bolshevism的勝利,是赤旗的勝利,是世界勞工階級的勝利,是廿世紀新潮流的勝利。這件功業,與其說是威爾遜(wilson)等的功業,毋寧說是列寧(Lenin)、陀羅慈基(Trotsky)、郭冷苔(Collontay)的功業;是列卜涅西(Liebknecht)、夏蝶曼(Scheidemann)的功業;是馬客士(Ma一Ⅸ)的功業。我們對於這樁世界大變局的慶祝,不該為那一國那些國里一部分人慶祝,應該為世界人類全體的新曙光慶祝;不該為那一邊的武力把那一邊的武力打倒而慶祝,應該為民主主義把帝制打倒,社會主義把軍國主義打倒而慶祝。
Bolshevism就是俄國Bolsheviki所抱的主義。這個主義,是怎樣的主義?很難用一句話解釋明白。尋他的語源,卻有“多數”的意思。郭冷苔(Coflontay)是那黨中的女傑,曾遇見過一位英國新聞記者,問他Bolsheviki是何意義?女傑答言:“問Bolsheviki是何意義,實在沒用,因為但看他們所做的事,便知這字的意思。”據這位女傑的解釋,“Bolsheviki的意思,只是指他們所做的事。”但從這位女傑自稱他在西歐是Revolutionary Socialist,在東歐是Bol—shevika的話,和Bolsheviki所做的事看起來,他們的主義,就是革命的社會主義;他們的黨,就是革命的社會黨;他們是奉德國社會主義經濟學家馬客士(Marx)為宗主的;他們的目的,在把現在為社會主義的障礙的國家界限打破,把資本家獨占利益的生產制度打破。此次戰爭的真因,原來也是為把國家界限打破而起的。因為資本主義所擴張的生產力,非現在國家的界限內所能包容;因為國家的界限內範圍太狹,不足供他的生產力的發展,所以大家才要靠著戰爭,打破這種界限,要想合全球水陸各地成一經濟組織,使各部分互相聯結。關於打破國家界限這一點,社會黨人也與他們意見相同。但是資本家的政府企望此事,為使他們國內的中級社會獲得利益,依靠戰勝國資本家一階級的世界經濟發展,不依靠全世界合於人道的生產者合理的組織的協力互助。這種戰勝國,將因此次戰爭,由一個強國的地位進而為世界大帝國。Bolsheviki看破這一點,所以大聲疾呼,宣告:此次戰爭是Czar的戰爭,是Kaiser的戰爭,是Kings的戰爭,是Emperors的戰爭,是資本家政府的戰爭,不是他們的戰爭。他們的戰爭,是階級戰爭,是合世界無產庶民對於世界資本家的戰爭。戰爭固為他們所反對,但是他們也不恐怕戰爭。他們主張一切男女都應該工作,工作的男女都應該組人一個聯合,每個聯合都應該有的中央統治會議。這等會議,應該組織世界所有的政府,沒有康格雷,沒有巴力門,沒有大總統,沒有總理,沒有內閣,沒有立法部,沒有統治者,但有勞工聯合的會議,什麼事都歸他們決定。一切產業都歸在那產業里作工的人所有,此外不許更有所有權。他們將要聯合世界的無產庶民,拿他們最大、最強的抵抗力,創造一自由鄉土,先造歐洲聯邦民主國,做世界聯邦的基礎。這是Bolsheviki的主義。這是廿世紀世界革命的新信條。
倫敦《泰晤士報》曾載過威廉氏(Harold wiUiams)的通訊,他把Bolshevism看做一種民眾運動,和前代的基督教比較,尋出二個相似的點:一個是狂熱的黨派心,一個是默示的傾向。他說:“Bolshevism實是一種民眾運動,帶些宗教的氣質。我曾記得遇見過一個鐵路工人,他雖然對於至高的究竟抱著懷疑的意思,猶且用‘耶典’的話,向我極口稱道Bolshevism可以慰安靈魂。凡是曉得俄國非國教歷史的人,沒有不知道那些極端的黨派將要聯成一大勢力,從事於一種新運動的。有了Bolshevism,於貧苦的人是一好訊息,於地上的天堂是一捷徑的觀念,他的傳染的性質和權威,潛藏在他那小孩似的不合理的主義中的,可就變成明顯了。就是他們黨中的著作家、演說家所說極不純正的話,足使俄國語言損失體面的,對於民眾,也仿佛有一種教堂里不可思議的儀式的語言一般的效力。”這話可以證明Bolshevism在今日的俄國,有一種宗教的權威,成為一種民眾的運動。豈但今日的俄國,廿世紀的世界,恐怕也不免為這種宗教的權威所支配,為這種民眾的運動所風靡。P5-7
後記
李大釗是最早向中國介紹馬克思主義的人,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在中國現代思想史和黨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他也是學者,圖書館事業的專家;而且當我們讀過一些他的作品,會發現他也可以稱得文章大家。
鑒於李大釗最早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地位,我們的這個選集,把相關的幾篇文章——當然不止這些,但這些是影響最大的——安排一小輯,放在了最前邊。此外,李大釗研究史學、宣傳唯物史觀的文字很多,尤其是他的名著《史學要論》,影響甚巨,具有突出的學術史意義;限於篇幅,本書不能收錄,但從《唯物史觀在現代史學上的價值》、《史觀》等篇中已能見其端倪。
李大釗有不少談時間與今古、談青春與青年的文章,論題集中,似為經意之作;而這,或許與他曾在《晨鐘》報供職、為《新青年》撰稿有關,與他是史學家有關,更與他期盼一個新鮮活潑的“少年中國”有關。本書把這些論題的文章集中在了一起,作為一輯,以見二十世紀初葉一位哲人的思考和感發。
二十世紀初葉的中國啟蒙思想家們,幾乎無不在關注民族前途命運的基礎上,對國家制度建設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李大釗也是如此,本書中的第三個部分就反映了這一點。從這些文章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情緒的熾烈和持久,思考的廣泛和深刻。尤其是他不囿於前人的思想而能獨立思考,提出不同於甚至是導師們的認識,可見他與謀國是的實事求是態度和腳踏實地作風,亦可見他使命感的激情萬丈和責任心的一絲不苟。他多次論及國民素養問題(如選人本書的《立憲國民之修養》、《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這其實是我們到今天也未能解決好的問題。
與陳獨秀等人相同,李大釗也為一些報刊專欄撰寫了大量時評短論,如《晨報》、《甲寅》、《每周評論》、《新生活》等。本書將這些短文結集,分別綴以“短章”、“時評”、“斷想”、“片語”的總題(有的是原本就有的)。這些短論論題十分廣泛,觀點獨到,文筆犀利,風格勁健,不可多得。
李大釗關注國民素養,也關注現實生活,在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方面均有論述。他尤其關注個人的精神生活,本書第四部分收錄的文章中有好幾篇是這方面的。顯然,這對現代社會一些精神生活上“找不到北”的人來說,是有一定意義的。這部分也收錄了兩篇遊記——作者這類題材的作品很少,與體例似不乖離太過,因為旅遊現在早已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想提到的是,《簡易生活之必要》一篇,似乎已在數十年前得後現代風氣之先。——這也說明,“道理”原本平常,並非高深莫測。
本書的最後一個部分,選收了幾篇有關人物的作品。這些並不完全算是傳記,有紀念、評論的性質。《文豪》是早期作品,非記一人一事,而是通過史上數位文豪的事跡來說明傑出知識人對社會的影響。而接著的朱舜水、孫中山、馬克思、列寧,都是自己國家乃至全世界的典範人物。最後是兼有自傳和遺筆性質的《獄中自述》。
還想說明的是,李大釗還有一種專著《平民主義》,也是該讀的文字。因為我們以為,它不僅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不僅是學理的,也是社會生活的。
編者
鑒於李大釗最早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地位,我們的這個選集,把相關的幾篇文章——當然不止這些,但這些是影響最大的——安排一小輯,放在了最前邊。此外,李大釗研究史學、宣傳唯物史觀的文字很多,尤其是他的名著《史學要論》,影響甚巨,具有突出的學術史意義;限於篇幅,本書不能收錄,但從《唯物史觀在現代史學上的價值》、《史觀》等篇中已能見其端倪。
李大釗有不少談時間與今古、談青春與青年的文章,論題集中,似為經意之作;而這,或許與他曾在《晨鐘》報供職、為《新青年》撰稿有關,與他是史學家有關,更與他期盼一個新鮮活潑的“少年中國”有關。本書把這些論題的文章集中在了一起,作為一輯,以見二十世紀初葉一位哲人的思考和感發。
二十世紀初葉的中國啟蒙思想家們,幾乎無不在關注民族前途命運的基礎上,對國家制度建設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李大釗也是如此,本書中的第三個部分就反映了這一點。從這些文章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情緒的熾烈和持久,思考的廣泛和深刻。尤其是他不囿於前人的思想而能獨立思考,提出不同於甚至是導師們的認識,可見他與謀國是的實事求是態度和腳踏實地作風,亦可見他使命感的激情萬丈和責任心的一絲不苟。他多次論及國民素養問題(如選人本書的《立憲國民之修養》、《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這其實是我們到今天也未能解決好的問題。
與陳獨秀等人相同,李大釗也為一些報刊專欄撰寫了大量時評短論,如《晨報》、《甲寅》、《每周評論》、《新生活》等。本書將這些短文結集,分別綴以“短章”、“時評”、“斷想”、“片語”的總題(有的是原本就有的)。這些短論論題十分廣泛,觀點獨到,文筆犀利,風格勁健,不可多得。
李大釗關注國民素養,也關注現實生活,在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方面均有論述。他尤其關注個人的精神生活,本書第四部分收錄的文章中有好幾篇是這方面的。顯然,這對現代社會一些精神生活上“找不到北”的人來說,是有一定意義的。這部分也收錄了兩篇遊記——作者這類題材的作品很少,與體例似不乖離太過,因為旅遊現在早已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想提到的是,《簡易生活之必要》一篇,似乎已在數十年前得後現代風氣之先。——這也說明,“道理”原本平常,並非高深莫測。
本書的最後一個部分,選收了幾篇有關人物的作品。這些並不完全算是傳記,有紀念、評論的性質。《文豪》是早期作品,非記一人一事,而是通過史上數位文豪的事跡來說明傑出知識人對社會的影響。而接著的朱舜水、孫中山、馬克思、列寧,都是自己國家乃至全世界的典範人物。最後是兼有自傳和遺筆性質的《獄中自述》。
還想說明的是,李大釗還有一種專著《平民主義》,也是該讀的文字。因為我們以為,它不僅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不僅是學理的,也是社會生活的。
編者
序言
在中國文學史上,散文具有突出的地位,這恐怕是誰也不能否認的。在文體以有韻無韻區分的時代,散文與韻文相對,固然得占大半壁江山;即使是到了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四大文學體裁齊備的時代,散文亦是一方重鎮。近世以來,其他文學樣式尤其是小說等長足發展,但散文依然煥發著耀眼的光彩,不但有作家鐘情此種文體,專事散文隨筆的創作而卓成大家,即使以其他體裁創作為主的作家,也或多或少地從事過散文寫作;而且由於散文體裁較為廣泛的適用性,眾多不以作家名世的人也留下了豐富的散文作品。這些散文作品不僅是我們的文學遺產,也是我們的思想文化遺產,其所蘊涵的滋育我們的營養真可謂“無窮無盡”。正是為了較為系統地整理這筆寶藏,挖掘其豐富營養,我們編輯出版了這套叢書。
這套叢書計畫以二十世紀初為起點,以人為單位,從我國歷代散文作家中選取名家精品,匯成叢集。入選作者除專門的散文家之外,自然也包括其他作家,甚至不以作家名世的作者;與此相應,不僅選取狹義的純粹散文作品,也選取那些在歷史上曾經影響甚巨但不那么純粹的大散文作品,從而不僅體現散文的文學價值,更體現散文創作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價值。也可以說,這是這套散文叢書最為突出的特色——不僅是文學的,更是思想文化的;不僅關乎寫作技巧,更是關乎素質養成;不僅可供了解作家作品,更可以由此體察歷史洪流、社會巨變的大風景……
叢書所選各家散文的編排,或按其原集編排,或重新分輯編排,一視作者原作情況而定。選文除作必要的技術處理外,其餘一仍其舊,以見作品原貌。為了閱讀的方便,對一些於今天的讀者不太熟悉的專門術語等作了適當的注釋。關於具體的編選情況,以及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況,每一集後綴以編後語,給以簡略的說明。
叢書計畫分批相對集中出版,先期推出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名家名作,隨後向兩個方向延伸,陸續成其規模,期於有所貢獻。
願廣大讀者襄助之;願廣大作者襄助之。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這套叢書計畫以二十世紀初為起點,以人為單位,從我國歷代散文作家中選取名家精品,匯成叢集。入選作者除專門的散文家之外,自然也包括其他作家,甚至不以作家名世的作者;與此相應,不僅選取狹義的純粹散文作品,也選取那些在歷史上曾經影響甚巨但不那么純粹的大散文作品,從而不僅體現散文的文學價值,更體現散文創作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價值。也可以說,這是這套散文叢書最為突出的特色——不僅是文學的,更是思想文化的;不僅關乎寫作技巧,更是關乎素質養成;不僅可供了解作家作品,更可以由此體察歷史洪流、社會巨變的大風景……
叢書所選各家散文的編排,或按其原集編排,或重新分輯編排,一視作者原作情況而定。選文除作必要的技術處理外,其餘一仍其舊,以見作品原貌。為了閱讀的方便,對一些於今天的讀者不太熟悉的專門術語等作了適當的注釋。關於具體的編選情況,以及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況,每一集後綴以編後語,給以簡略的說明。
叢書計畫分批相對集中出版,先期推出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名家名作,隨後向兩個方向延伸,陸續成其規模,期於有所貢獻。
願廣大讀者襄助之;願廣大作者襄助之。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