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大典理化典:物理學分典》是2018年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大典理化典:物理學分典
- 作者:《中華大典》工作委員會,《中華大典》編纂委員會
- 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5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70101573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在中國古代,物理學尚未形成獨立的知識體系,更無專門的從業人員。雖然戰國末期即出現了“物理”一詞,但它泛指萬物之理,而不是現代分科意義上的物理概念。中國古代至少有三本以物理命名的書,即晉代楊泉的《物理論》、明代王宣的《物理所》以及明末清初方以智的《物理小識》,這三者所討論的內容都非常廣泛,遠逮超出了物理學的認識範圍。在古人看來,“聖人官天地,府萬物,推歷律,定製度,興禮樂,以前民用,化至鹹若,皆物理也”。《物理小識》卷一。因此,古人所說的物理,指各種事物的道理,包含的內容極其廣泛,不是一個知識門類或學科概念。
眾所周知,近現代物理學是在歐洲文化傳統中建立起來的,但在西方物理學知識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古人在長期的生活實踐和認識活動中也對物理現象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知識,並有一些重要的發明和發現。這些認識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先民們所面臨的一些物理學問題,反映了他們的智慧及其對這類現象的探索情況。
由於中國古人所說的物理與現代科學所說的物理內涵不同,古人甚至並未意識到物理學是一門專門的學問,所積累的一些屬於物理學的知識散存於各種典籍中,因此,當我們考查古人對物理現象的認識歷史及其取得的成就時,只能按照現代科學所界定的學科內容進行總結,即從大量古代文獻中摘取屬於物理學的內容。
按照物理學科的知識分類,本分典下設力學、熱學、光學、電磁學和聲學五個總部,每個總部下設若干部及分部,有些分部下又設了更具體的經目;每個經目下,根據內容不同及物理知識的特點,設論說、測量、計算、實驗、形制、綜述、紀事、雜錄、藝文等緯目,力求儘可能準確地反映所收文獻的內容特點。
作者簡介
主編:金正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考古實驗室主任、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日本學術振興會博士後特別研究員,美國Smithsonian Institution及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美國國立藝術館CASVA中心蓋蒂基金會不錯訪問教授。曾講學哈佛大學、波士頓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劍橋大學等靠前有名學術機構。 多年來致力於將現代優選科學技術引入科技考古,包括將同位素和元素化學方法套用於古資源與古生態學研究,以及釋光技術在考古定年和古代材料的熱歷史研究領域的套用等;在中國很先將鉛同位素和銅同位素方法
圖書目錄
一
力學總部
時空部
時間分部
論說
鄭玄注陸德明音義賈公彥疏《周禮註疏》卷三〇《夏官司馬》
何晏集解陸德明音義邢昺疏《論語註疏》卷九《子罕》
《墨子》卷一〇《經上》
郭象注成玄英疏《南華真經註疏》卷八《庚桑楚》
《文子》卷上《道原》
尸佼撰汪繼培輯《尸子》卷下
陸佃注《鵾冠子》卷上《環流》
劉安撰高誘注《淮南子》卷一《原道訓》
趙爽注甄鸞重述李淳風釋《周髀算經》卷下
揚雄撰范望注《太玄經》卷七《玄攤》:
王充《論衡》卷一一《說日篇》
許慎撰徐鉉增釋《說文》卷一一上:
何晏集解皇侃義疏《論語集解義疏》卷五《子罕》
虞世南撰陳禹謨補註《北堂書鈔》卷一三〇《儀飾部一》
徐堅《初學記》卷二五《器用部》
自居易原本孔傳續撰《白孔六帖》卷三一《刻漏》
許洞《虎鈐經》卷七《漏法》
洪芻《香譜》卷下《香之事》
儲泳《祛疑說》
王昭禹(周禮詳解》卷二六
葉庭珪《海錄碎事》卷二全(部下,刻漏門》
王逵《蠡海集,歷敷類》
陸九淵《象山集》卷二二《雜著·雜說》
林希逸《莊子口義》卷七《庚桑楚》
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卷二《理氣下,天地下》
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一一七《王禮考》
許明道《還丹秘訣養赤子神方》
王應麟《國小紂珠》卷一《律歷類》
陳敬《陳氏香譜》卷二
趙友欽撰王禕刊訂《重修革象新書》卷下
滑壽《難經本義》卷上
脫脫等盒小史》卷四八全《志·天文一》
宋濂等《元史》卷四八《志·天文一》
宋濂《文憲集》卷一五《五輪沙漏銘》
王禕《王忠文集》卷一四《擬元列傳二首》
陸深《儼山外集》卷一五《續停磣錄上》
徐光啟《新法算書》卷一《緣起一》
邢雲路《古今律歷考》卷四七《曆法十二》
徐應秋《玉芝堂談蕾》卷二八
方以智《物理小識》卷二《占候類》
薛鳳祚《歷學會通》正集卷六
張廷玉等《明史》卷二五《志·天文一》
姚之駟《元明事類鈔》卷三〇《器用門》
……
二
熱學總部
火與取火方法部
火分部
論說
孔安國傳陸德明音義孔穎達疏《尚書註疏》卷
一一《周書,洪範》
韓康伯注陸德明音義孔穎達疏《周易註疏》卷
一三《說卦》
左丘明撰杜預注陸德明音義孔穎達疏《春秋
左傳註疏》卷二四《宣公十六年》
尹喜《關尹子·一宇篇》
卜子夏《子夏易傳》卷二《周易·上經泰傳》
郭象注成玄英疏《南華真經註疏》卷一〇《莊子雜篇·天下》
劉安撰高誘注《淮南子》卷一《原道訓》
班固《白虎通德論》卷三《五行》
王充《論衡》卷五《感虛篇》
劉熙《釋名》卷一《釋天》
宗炳《答何衡陽書》
顏延之《庭誥》
何晏集解皇侃義疏《論語集解義疏》卷九
蕭繹《金樓子》卷四《立言篇九下》
劉晝《劉子》卷三
王劭坌明變火表》
瞿曇悉達《開元占經》卷一全八地名體》
張懷璀《書斷》卷中《妙品》
李筌《太白陰經》卷一《人謀上》
李鼎祚《周易集解》卷一七
佚名《鉛汞甲庚至寶集成》卷一《湧泉匱法丹序》
夫名《玄圃山靈匡秘錄》卷上《八法》
胡瑗《洪範口義》卷上
邵雍奮一極經世書》卷一四《觀物外篇下》
王安石《臨川文集》卷六三《論議·卦名解》
沈自彰編《張子全書》卷二《正蒙一》
程頤《伊川易傳》卷一《周易上經》
劉溫舒《素問入式運氣論奧》卷上
蘇軾《東坡易傳》卷三
蘇轍《論語拾遺》
耿南仲《周易新講義》卷三
李昭圮《樂靜集》卷二七《試館職策一道》
楊時《龜山集》卷二七《雜說》
釋覺范《石門文字禪》卷二六《題淳上人僧寶傳》
李如篪《東園叢說》卷下《雜說》
朱震《漢上易傳》卷九《說卦傳》
林之奇《尚書全解》卷二四《周書·洪範》
張行成《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卷六《觀物外篇》
羅泌《路史》卷三二《發揮一》
林栗《周易經傳集解》卷七
楊萬里《誠齋易傳》卷一三
……
三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