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世界遺產》內容簡介:目前,我國共有世界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及文化景觀43處(不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編寫《中國的世界遺產》,旨在讓廣大讀者了解我國世界遺產的文化、歷史、藝術及自然特點等。《中國的世界遺產》由羅哲文、曹南燕、柴福善、張義生編著,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予以全面展示,且文筆簡潔流暢,無疑為一部我國世界遺產的集大成之作。《中國的世界遺產》可作為古建、自然、歷史等研究人員及園林景觀規劃師的研究用書,也可作為古建、自然、歷史及文物愛好者、旅遊愛好者、攝影愛好者的欣賞用書。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名勝大觀:中國的世界遺產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頁數:357頁
- 開本:16
- 品牌:機械工業出版社
- 作者:羅哲文 曹南燕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1141843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的世界遺產》編輯推薦:中國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文物古蹟遺存,同時又是一個疆域遼闊、河山錦繡的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非常豐富,如北京故宮、敦煌石窟、拉薩布達拉宮、泰山、黃山等均久負盛譽,萬里長城更是作為世界中古七大奇蹟之一而聞名於世。
圖書目錄
前言
長城
明清故宮
莫高窟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泰山
黃山
武陵源
九寨溝
黃龍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
武當山古建築群
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
廬山
峨眉山——樂山大佛
蘇州古典園林
平遙古城
麗江古城
頤和園
天壇
大足石刻
武夷山
青城山——都江堰
明清皇家陵寢
龍門石窟
皖南古村落
雲岡石窟
三江併流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澳門歷史城區
殷墟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開平碉樓
中國南方喀斯特
福建土樓
三清山
五台山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中國丹霞
杭州西湖
元上都遺址
澄江化石地
後記
參考文獻
長城
明清故宮
莫高窟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泰山
黃山
武陵源
九寨溝
黃龍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
武當山古建築群
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
廬山
峨眉山——樂山大佛
蘇州古典園林
平遙古城
麗江古城
頤和園
天壇
大足石刻
武夷山
青城山——都江堰
明清皇家陵寢
龍門石窟
皖南古村落
雲岡石窟
三江併流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澳門歷史城區
殷墟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開平碉樓
中國南方喀斯特
福建土樓
三清山
五台山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中國丹霞
杭州西湖
元上都遺址
澄江化石地
後記
參考文獻
後記
本書歷時兩年編寫,現在終於完稿付梓。
全書收錄我國目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及文化景觀43處,包括不久前列入的元大都遺址和澄江化石地,並輔以300餘幅照片,使之圖文並茂。至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書沒有收錄。為編寫好這本書,我們力所能及地蒐集了能夠蒐集到的資料,以期儘量減少錯誤和缺憾。文前特編選部分彩照,以便更好地展示我國世界遺產的風貌。
本書照片及資料主要由羅哲文先生等提供,並參考了國家文物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遺產大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中國風景名勝區》等書及其他相關書籍,以充實完善,糾正錯訛。同時,得到了一些地方管理部門及相關人士、朋友的大力支持,如浙江杭州西湖管理處寄來了第一手翔實資料,廣東韶關丹霞山管委會郭世明主任寄來了丹霞山的精彩圖片,東北史地重大問題研究專家、吉林省文史館館員、研究員張福友先生寄來了高句麗王城等照片,河南安陽市文物局提供了殷墟相關照片,雲南澄江化石地發現者、國際古生物學會副主席、博士生導師侯先光先生親自修改文稿、並提供照片,內蒙古錫林郭勒正藍旗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珊丹館長及北京八達嶺特區辦事處李冬副主任也熱情發來相關圖片等。我們深知,一本書,猶如一個系統工程,既浸潤了我們的心血,也是大家勞動的成果與智慧的結晶,在此對大家一併致以謝意。
這裡,尤其要說明,本書選題,由羅哲文先生親自提出。就在先生病重期間,多次提出編寫的寶貴意見。怎奈先生以88歲高齡於今年5月駕鶴西歸,未能見得本書出版,成為永遠的遺憾了。先生弟子、建設部副司長曹南燕女士,先生弟子、中國文物學會副秘書長張義生先生,百忙中提供資料,且統稿全書,做了大量細緻工作;先生之子羅楊、兒媳黃彬幫助仔細查找先生照片,且奉獻出自己拍攝的有關照片;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陳晨女士也寄來全國風景名勝區的相關資料及照片等。因此,才使本書得以高質量、高品位地如期面世,也可以告慰羅老在天之靈了。
由於我國的世界遺產逐年會有新的列入,所以,本書將適時予以增補。當然,由於編寫者視野及資料所限,學識所囿,書中一定會有各種不足,敬請方家和讀者不吝賜教。
柴福善
2012年12月
全書收錄我國目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及文化景觀43處,包括不久前列入的元大都遺址和澄江化石地,並輔以300餘幅照片,使之圖文並茂。至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書沒有收錄。為編寫好這本書,我們力所能及地蒐集了能夠蒐集到的資料,以期儘量減少錯誤和缺憾。文前特編選部分彩照,以便更好地展示我國世界遺產的風貌。
本書照片及資料主要由羅哲文先生等提供,並參考了國家文物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遺產大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中國風景名勝區》等書及其他相關書籍,以充實完善,糾正錯訛。同時,得到了一些地方管理部門及相關人士、朋友的大力支持,如浙江杭州西湖管理處寄來了第一手翔實資料,廣東韶關丹霞山管委會郭世明主任寄來了丹霞山的精彩圖片,東北史地重大問題研究專家、吉林省文史館館員、研究員張福友先生寄來了高句麗王城等照片,河南安陽市文物局提供了殷墟相關照片,雲南澄江化石地發現者、國際古生物學會副主席、博士生導師侯先光先生親自修改文稿、並提供照片,內蒙古錫林郭勒正藍旗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珊丹館長及北京八達嶺特區辦事處李冬副主任也熱情發來相關圖片等。我們深知,一本書,猶如一個系統工程,既浸潤了我們的心血,也是大家勞動的成果與智慧的結晶,在此對大家一併致以謝意。
這裡,尤其要說明,本書選題,由羅哲文先生親自提出。就在先生病重期間,多次提出編寫的寶貴意見。怎奈先生以88歲高齡於今年5月駕鶴西歸,未能見得本書出版,成為永遠的遺憾了。先生弟子、建設部副司長曹南燕女士,先生弟子、中國文物學會副秘書長張義生先生,百忙中提供資料,且統稿全書,做了大量細緻工作;先生之子羅楊、兒媳黃彬幫助仔細查找先生照片,且奉獻出自己拍攝的有關照片;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陳晨女士也寄來全國風景名勝區的相關資料及照片等。因此,才使本書得以高質量、高品位地如期面世,也可以告慰羅老在天之靈了。
由於我國的世界遺產逐年會有新的列入,所以,本書將適時予以增補。當然,由於編寫者視野及資料所限,學識所囿,書中一定會有各種不足,敬請方家和讀者不吝賜教。
柴福善
2012年12月
序言
自然和文化遺產,是人類賴以生存環境的一部分和祖先世代勞動創造的結晶,人類的無價之寶,如何將其保護好,傳之子孫後代,是全人類共同的責任。多少年來,在中國,在世界,人類為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事業都曾作出不同程度的努力。公元前3世紀,埃及境內的托勒米王朝就在亞歷山大城的宮殿內,建立了一座專門存放文物珍品的繆斯廟。古埃及金字塔和世界其他許多國家的古建築,同樣受到當局保護。中國在公元前17~前11世紀的商王朝時期,就有甲骨文的收藏;周王朝時期則“多名器重寶”,設專門的“收藏室”,並有《薄錄》予以登記。宮室、陵園、宗廟、府庫等大都保存了珍貴文物。3000多年來,除了收藏保存珍貴文物之外,歷代王朝和官府對宮殿、陵寢、寺觀、山川樹木、古蹟園池等,也都明令加以保護。此外,中國民間還有一個優良傳統,就是以鄉規民約的形式對公共建築(如祠廟會館)、水利工程、山川林木等加以保護,甚至刻石立碑共同遵守。
隨著社會的發展、交通的發達、交往的頻繁、信息傳遞的便捷和旅遊事業的發展等,
人們對文化和自然遺產的認識進一步提高,特別是在近現代工業化進程中對文化和自然遺產所造成的破壞,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如果不對這些遺產加以保護,將是人類的重大損失,而且這種損失是無法挽回的。為此,世界各國一些專家學者、有識之士發起聯合起來保護人類共同遺產的呼籲,先後通過《雅典憲章》、《威尼斯憲章》、《馬丘比丘憲章》、《華盛頓憲章》、《洛桑憲章》和保護考古及歷史遺產的歐洲公約、美洲公約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保護景觀和遺址的風貌與特性的建議》等。
為進一步加強保護與管理力度,得到國家政府的重視與支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2年11月在其巴黎總部舉行的十七屆大會上,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簡稱《世界遺產公約》),對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定義、標準作出明確規定,並確定了實施公約的指導方針。這一公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全球範圍內制定和實施的一項具有深遠影響的國際準則性檔案,目前已有187個國家成為公約締約國。公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確定世界範圍內被認為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使之作為人類共同遺產,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與共同保護。
為更好地落實遺產公約各項規定,得到各國支持與合作,一個政府間國際合作機構“世界遺產委員會”1976年宣告成立,其日常辦公機構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保護中心.具體執行遺產保護的經常性工作。遺產委員會每年舉行一次會議,主要進行以下三項工作:一、審議確定由締約國申報要求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項目,並提交締約國代表會議通過並公布。二、管理“世界遺產基金”,審定各締約國提出的財政和技術援助的申請項目。一這筆基金來源,主要來自締約國常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繳納會費的1%的款項,以及締約國政府和其他機構與個人的自願捐贈。這筆基金雖然數目不大,但對於促進世界各國,特別是開發中國家和不發達地區某些重要文化與自然遺產項目的保護,起到了積極作用。三、對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與自然遺產項目保護與管理情況進行監測,以促進其保護與管理水平的改善與提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為使保護、評審、監測、技術援助等工作質量的水平提高,特約請國際權威專業機構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和國際文物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ICCROM)為其專業諮詢顧問。凡遺產的考察、評審、監測、技術培訓、財政與技術援助,以及研究、宣傳和為專家服務等工作,均由這幾個專家集團派專家予以幫助。
文化遺產定義:一、文物,從歷史、藝術和科學的角度看,是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築物、雕刻和繪畫,具有考古意義的部件和結構、銘文、窟洞、住區及各類文物的組合體;二、建築群,從歷史、藝術和科學的角度看,是在建築形式、統一性及其與環境景觀結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單獨或相互聯繫的建築群體;三、遺址,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的角度看,是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自然與人類結合工程,以及考古遺址的地區。
文化遺產評審標準:列入名錄的文化遺產,應具有以下所列的任何一種特質,一、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天才的傑作;二、能在一定時期內或在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三、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四、可作為一種類型的建築物、建築群或景觀的傑作範例,展示人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五、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傑出範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轉之變化的影響下,容易損毀的地點;六、與某些事件或現行傳統、思想、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明顯關聯,具有突出的普遍意義。此一款理由,委員會認為只能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或該項標準與其他標準共同考慮時才能作為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標準。
自然遺產定義:一、從美學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由地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體組成的自然面貌;二、從科學或保護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劃定的瀕危動植物物種生境區;三、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定的自然區域。
自然遺產評定標準:列入名錄的自然遺產,應系屬於以下所列的任何一類。一、代表地球演化史上重要階段突出的例證:二、代表不同生態系統和動植物群體之重大演變發展過程的重要例證:三、具有獨特絕妙的自然現象或含有豐富的自然美景、在美學上有重要意義的地帶;四、對就地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重大意義的自然棲息地,包括從科學和保護角度來看,瀕危動植物生長地。
此外,凡是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與自然遺產,一旦受到嚴重威脅,世界遺產委員會在經過專家調查和審議後,可將其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以便採取緊急措施加以搶救和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一貫對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十分重視,積極參與聯合國教科文
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關於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活動。1985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了中國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下簡稱《世界遺產公約》),使中國成為公約締約國之一。1986年,中國首批將長城、北京故宮、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和泰山6處申報世界遺產,1987年被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1991年10月,在第八屆《世界遺產公約》締約國大會上,中國當選為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在1992、1993年第十六、十七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中國連續兩屆當選為委員會副主席,使中國對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工作做出了更多的努力。截止到2012年,中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與自然遺產項目共43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7項,世界自然遺產9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文化景觀3項。此外,還有數十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風景名勝區,列入了世界遺產預備名單,未來將逐年分批、分期予以申報。而我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崑曲、京劇、中醫針灸、剪紙等29項已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目前世界上擁有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由於本書只收錄我國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對於中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只能留待以後另行考慮了,請讀者見諒。
從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43處文化與自然遺產,不難看出中國歷史文化的悠久,以及錦繡河山和自然風光的獨特。從歷史文化來說,白50萬年前北京猿人遺址、春秋戰國時期萬里長城到北京明清故宮(圖4)、承德避暑山莊,上下幾十萬年,還有代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曲阜孔廟、孔林、孔府。這裡要著重指出的是,幾千年來、幾十萬年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一直綿延不斷,可以說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文明古國都是難以相比的。不僅如此,中國自古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多民族文化,如布達拉宮、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等就是代表性傑作。此外,如敦煌莫高窟壁畫彩塑、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均是世界著名的文化珍寶。至於自然遺產中的黃龍、九寨溝(圖5)、三江併流、中國南方喀斯特、三清山等獨特的地質、地形、動植物和優美的自然景觀,都是世界少有的。像泰山、黃山、武夷山(圖6)、峨眉山——樂山大佛等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正反映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與自然環境相結合的特色,在世界其他國家中也是罕見的。而在1993年才開始列入名錄的文化景觀方面。中國的以突出體現“自然與人類結合工程”的廬山與西湖等勝景,也被列入名錄。可以說,中國僅這43個已列入名錄的項目,便把世界遺產的文化、自然、文化與自然雙重、文化景觀幾個方面都包括齊全了,這也為其他國家所罕見。
如何把中國的世界遺產保護好,是我們十分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我們稱其為上對祖先、下對子孫負責的千秋偉業。這些文化與自然的瑰寶。一旦被破壞,將不可再造,不可復得,不可再生,將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國家在文化遺產方面提出“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方針和“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指導思想。在
自然遺產方面提出了“嚴格保護、統一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方針。這是完全必要的,與《世界遺產公約》及世界遺產委員會制定的規章、辦法相一致的。
近年來,世界遺產委員會開拓了深入化工作的範疇,加強對遺產保護的監測工作。不斷派出專家分別到列入名錄的各國遺產地進行考察和監測。1994年,得到中國政府同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次派專家小組來華,對中國1987年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長城、北京故宮、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秦始皇陵及兵馬俑、泰山、莫高窟6項世界遺產進行實地監測考察,後又不斷派專家來華對中國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進行監測考察。專家們對中國世界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同時也坦率提出存在問題和改進建議,得到中國主管部門的積極採納,有力推動了中國文化與自然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
總之,中國是一個世界遺產大國,當之無愧。對這些世界遺產,我們應該更好地保護、研究並發揮其作用,為保護人類共同遺產作出我們的努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交通的發達、交往的頻繁、信息傳遞的便捷和旅遊事業的發展等,
人們對文化和自然遺產的認識進一步提高,特別是在近現代工業化進程中對文化和自然遺產所造成的破壞,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如果不對這些遺產加以保護,將是人類的重大損失,而且這種損失是無法挽回的。為此,世界各國一些專家學者、有識之士發起聯合起來保護人類共同遺產的呼籲,先後通過《雅典憲章》、《威尼斯憲章》、《馬丘比丘憲章》、《華盛頓憲章》、《洛桑憲章》和保護考古及歷史遺產的歐洲公約、美洲公約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保護景觀和遺址的風貌與特性的建議》等。
為進一步加強保護與管理力度,得到國家政府的重視與支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2年11月在其巴黎總部舉行的十七屆大會上,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簡稱《世界遺產公約》),對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定義、標準作出明確規定,並確定了實施公約的指導方針。這一公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全球範圍內制定和實施的一項具有深遠影響的國際準則性檔案,目前已有187個國家成為公約締約國。公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確定世界範圍內被認為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使之作為人類共同遺產,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與共同保護。
為更好地落實遺產公約各項規定,得到各國支持與合作,一個政府間國際合作機構“世界遺產委員會”1976年宣告成立,其日常辦公機構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保護中心.具體執行遺產保護的經常性工作。遺產委員會每年舉行一次會議,主要進行以下三項工作:一、審議確定由締約國申報要求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項目,並提交締約國代表會議通過並公布。二、管理“世界遺產基金”,審定各締約國提出的財政和技術援助的申請項目。一這筆基金來源,主要來自締約國常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繳納會費的1%的款項,以及締約國政府和其他機構與個人的自願捐贈。這筆基金雖然數目不大,但對於促進世界各國,特別是開發中國家和不發達地區某些重要文化與自然遺產項目的保護,起到了積極作用。三、對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與自然遺產項目保護與管理情況進行監測,以促進其保護與管理水平的改善與提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為使保護、評審、監測、技術援助等工作質量的水平提高,特約請國際權威專業機構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和國際文物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ICCROM)為其專業諮詢顧問。凡遺產的考察、評審、監測、技術培訓、財政與技術援助,以及研究、宣傳和為專家服務等工作,均由這幾個專家集團派專家予以幫助。
文化遺產定義:一、文物,從歷史、藝術和科學的角度看,是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築物、雕刻和繪畫,具有考古意義的部件和結構、銘文、窟洞、住區及各類文物的組合體;二、建築群,從歷史、藝術和科學的角度看,是在建築形式、統一性及其與環境景觀結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單獨或相互聯繫的建築群體;三、遺址,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的角度看,是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自然與人類結合工程,以及考古遺址的地區。
文化遺產評審標準:列入名錄的文化遺產,應具有以下所列的任何一種特質,一、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天才的傑作;二、能在一定時期內或在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三、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四、可作為一種類型的建築物、建築群或景觀的傑作範例,展示人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五、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傑出範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轉之變化的影響下,容易損毀的地點;六、與某些事件或現行傳統、思想、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明顯關聯,具有突出的普遍意義。此一款理由,委員會認為只能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或該項標準與其他標準共同考慮時才能作為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標準。
自然遺產定義:一、從美學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由地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體組成的自然面貌;二、從科學或保護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劃定的瀕危動植物物種生境區;三、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定的自然區域。
自然遺產評定標準:列入名錄的自然遺產,應系屬於以下所列的任何一類。一、代表地球演化史上重要階段突出的例證:二、代表不同生態系統和動植物群體之重大演變發展過程的重要例證:三、具有獨特絕妙的自然現象或含有豐富的自然美景、在美學上有重要意義的地帶;四、對就地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重大意義的自然棲息地,包括從科學和保護角度來看,瀕危動植物生長地。
此外,凡是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與自然遺產,一旦受到嚴重威脅,世界遺產委員會在經過專家調查和審議後,可將其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以便採取緊急措施加以搶救和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一貫對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十分重視,積極參與聯合國教科文
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關於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活動。1985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了中國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下簡稱《世界遺產公約》),使中國成為公約締約國之一。1986年,中國首批將長城、北京故宮、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和泰山6處申報世界遺產,1987年被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1991年10月,在第八屆《世界遺產公約》締約國大會上,中國當選為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在1992、1993年第十六、十七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中國連續兩屆當選為委員會副主席,使中國對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工作做出了更多的努力。截止到2012年,中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與自然遺產項目共43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7項,世界自然遺產9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文化景觀3項。此外,還有數十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風景名勝區,列入了世界遺產預備名單,未來將逐年分批、分期予以申報。而我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崑曲、京劇、中醫針灸、剪紙等29項已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目前世界上擁有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由於本書只收錄我國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對於中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只能留待以後另行考慮了,請讀者見諒。
從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43處文化與自然遺產,不難看出中國歷史文化的悠久,以及錦繡河山和自然風光的獨特。從歷史文化來說,白50萬年前北京猿人遺址、春秋戰國時期萬里長城到北京明清故宮(圖4)、承德避暑山莊,上下幾十萬年,還有代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曲阜孔廟、孔林、孔府。這裡要著重指出的是,幾千年來、幾十萬年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一直綿延不斷,可以說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文明古國都是難以相比的。不僅如此,中國自古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多民族文化,如布達拉宮、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等就是代表性傑作。此外,如敦煌莫高窟壁畫彩塑、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均是世界著名的文化珍寶。至於自然遺產中的黃龍、九寨溝(圖5)、三江併流、中國南方喀斯特、三清山等獨特的地質、地形、動植物和優美的自然景觀,都是世界少有的。像泰山、黃山、武夷山(圖6)、峨眉山——樂山大佛等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正反映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與自然環境相結合的特色,在世界其他國家中也是罕見的。而在1993年才開始列入名錄的文化景觀方面。中國的以突出體現“自然與人類結合工程”的廬山與西湖等勝景,也被列入名錄。可以說,中國僅這43個已列入名錄的項目,便把世界遺產的文化、自然、文化與自然雙重、文化景觀幾個方面都包括齊全了,這也為其他國家所罕見。
如何把中國的世界遺產保護好,是我們十分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我們稱其為上對祖先、下對子孫負責的千秋偉業。這些文化與自然的瑰寶。一旦被破壞,將不可再造,不可復得,不可再生,將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國家在文化遺產方面提出“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方針和“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指導思想。在
自然遺產方面提出了“嚴格保護、統一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方針。這是完全必要的,與《世界遺產公約》及世界遺產委員會制定的規章、辦法相一致的。
近年來,世界遺產委員會開拓了深入化工作的範疇,加強對遺產保護的監測工作。不斷派出專家分別到列入名錄的各國遺產地進行考察和監測。1994年,得到中國政府同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次派專家小組來華,對中國1987年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長城、北京故宮、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秦始皇陵及兵馬俑、泰山、莫高窟6項世界遺產進行實地監測考察,後又不斷派專家來華對中國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進行監測考察。專家們對中國世界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同時也坦率提出存在問題和改進建議,得到中國主管部門的積極採納,有力推動了中國文化與自然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
總之,中國是一個世界遺產大國,當之無愧。對這些世界遺產,我們應該更好地保護、研究並發揮其作用,為保護人類共同遺產作出我們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