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奉懷幻隱禪師》是明代詩人德祥的一首七言絕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秋奉懷幻隱禪師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德祥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中秋,禪師,平分,月正,方丈,寥寥,不聽,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秋正平分月正圓,峰前桂子落亭前。老禪方丈寥寥夜,不聽猿聲二十年。
作品注釋
中秋
指農曆八月十五日。 唐 白居易 《效陶潛體》詩之七:“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軒。” 宋 吳自牧 《夢粱錄·中秋》:“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 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四折:“俺兩口兒今年做一個中秋八月圓。” 老舍 《四世同堂》三九:“在他的端陽節那組卡片中,五毒餅正和中秋的月餅與年節的年糕一樣,是用紅字寫著的。”
指秋季的第二個月。《周禮·天官·司裘》:“中秋獻良裘。” 鄭玄 註:“中,音仲。” 唐 顧況 《望初月簡於吏部》詩:“泬寥中秋夜,坐見如鉤月。” 葉聖陶 《飯》:“這時候正是中秋的天氣。”
禪師
和尚之尊稱。《善住意天子所問經》卷下:“天子問 文殊師利 言‘禪師者,何等比丘得言禪師?’ 文殊師利 答言天子‘此禪師者,於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謂不生,若如是知,得言禪師。’”即比丘能得禪定波羅蜜者曰禪師。又 南朝 陳宣帝 稱 南嶽 慧思 和尚為大禪師, 唐中宗 賜 神秀 和尚以 大通禪師 之號,皆寓非常尊崇之意。後用為對一般和尚的尊稱。 唐 李范 《江寺閒書》詩:“釣叟無機沙鳥睡,禪師入定白牛閒。”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禪師既然不罪,我要個上頭光。”
平分
平均分配;對半分。《楚辭·九辯》:“皇天平分四時兮,竊獨悲此廩秋。”《史記·司馬穰苴列傳》:“﹝ 司馬穰苴 ﹞悉取將軍之資糧享士卒,身與士卒平分糧食。” 唐 白居易 《元微之除浙東觀察使,喜得杭越鄰州,先贈長句》紙迎:“郡樓對膠組境玩千峰月,江界平分兩岸春。” 清 李漁 《憐香伴·遄發》:“行來漸漸和他遠,平分得相思一半。” 周立波 《懶蛋牌子》三:“平分土地時,窮哥們的勢力一天天重了。”
月正
正月。《書·舜典》:“月正元日, 舜 格於文祖。” 孔 傳:“月正,正月。” 孔穎達 疏:“正訓長也,月正言月之最長,正月長於諸月,月正還是正月也。遙仔良”
謂皓月正當中天。 唐 周賀 《宿李樞書齋》詩:“夜涼書讀遍,月正戶全開。”
方丈
(1).一丈見方。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白傅 葬 龍門山 ,四方過者,必奠卮酒;冢前方丈之土,常成泥濘。” 茅盾 《鍛鍊》二:“窗外是不滿方丈的小院子。”
(2).指方丈之食。極言肴饌之豐盛。語出《孟子·盡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數百人,我得志,弗為也。” 趙岐 註:“極五味之饌食,列於前,方一丈。” 晉 葛洪 《抱朴子·詰鮑》:“食則方丈,衣則龍章。”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貶誤》:“﹝書生﹞乃於口中吐一銅盤,盤中海陸珍羞,方丈盈前。”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楔子:“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從者數百;今日至親只這三四口兒,好生傷感人呵!” 梁啓超 《〈史記·貨殖列傳〉今義》:“彼食前方丈,而市酒肉者,得以養焉。”
(3).初指寺院。後指僧尼長老、住持的居室。《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 宋 大明 五年,始立方丈茅茨,以庇經象。” 張銑 註:“言立方丈之室,覆以茅茨之草,以置經象也。”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未若天尊,躬臨方丈。” 唐 歐陽詹 《同諸公過福先寺律院宣上人房》詩:“寂爾方丈內,瑩然虛白間。”《清平山堂話本·戒指兒記》:“那尼姑連忙出門迎接,邀入方丈。”《人民文學》1981年第3期雅祖遙:“兩位男性住北間,兩位堂客住南間,他自己告退回方丈。”
寥寥
(1).空虛貌。《呂氏春秋·情慾》:“俗主虧情,故每動為亡敗,耳不可贍,目不可厭,口不可滿,身盡府種,筋骨沉滯,血脈壅塞,九竅寥寥,曲失其宜。” 高誘 註:“極三關之欲以病其身,故九竅皆寥寥然虛。”《文選·江淹〈雜體詩·效謝混《遊覽》〉》:“淒淒節序高,寥寥心悟永。” 李善 註:“《莊子》曰:‘寥已吾志。’ 郭象 曰:‘寥歡悼舟然空虛也。’” 宋 曾鞏 《將刪局承境之江浙遂書懷別》詩:“功名竟安在,富貴空寥寥。” 明 姚士磷 《見只編》卷中:“自從辭君親,久不為是役。落落無為鄉,寥寥不齊邑。伊誰與為禮,見此孤立石。”
(2).寂寞;孤單。 唐 宋之問 《溫泉莊臥疾寄楊七炯》詩:“移疾臥茲嶺,寥寥倦幽獨。” 明 梁辰魚 《瓦盆兒·立秋夜悼亡》套曲:“聽落葉,小窗敲,怎禁他雲房獨掩夜寥寥。空贏得淚痕濃,黯淡了鮫綃。” 清 唐孫華 《題張漢昭小像》詩:“寥寥 蔣生 徑,賴有 羊 與 求 。聞君妙方術,久疾應手瘳。”
(3).形容數量少。 唐 權德輿 《舟行見堡姜船全月》詩:“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雁兩三聲。”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古今當其任者,蓋寥寥可數。” 清 趙翼 《舟行》詩:“知有煙村緣水灣,寥寥一犬吠柴關。” 巴金 《利娜》:“無垠的荒野,稀落的城市,寥寥的人口,稀少的村莊。”
(4).廣闊;空曠。 三國 魏 曹操 《善哉行》之三:“寥寥高堂上,涼風入我室。”《魏書·術藝傳·張淵》:“恢恢太虛,寥寥帝庭,五座並設,爰集神靈。”註:“恢恢、寥寥,皆廣大清虛之貌。” 金 王若虛 《哀雁詞》:“鳥之遠害,宜莫如鴻,浩浩長風,寥寥遠空,邈乎冥濛,去萬里而無窮。” 清 周亮工 《與黃濟叔論印章書》:“寥寥寰宇,罕有合作,三十年來,其 朱修能 乎?”
(5).雄勁;清越。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雄渾》:“荒荒油雲,寥寥長風。” 唐 姚合 《過無可上人院》詩:“寥寥聽不盡,孤磬與疏鐘。” 唐 鄭綮 《開天傳信記》:“ 力士 再拜賀曰:‘非常之事也,願陛下為臣一奏之。’其聲寥寥然,不可名言也。”
不聽
(1).謂不聽從別人的意見。《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齊侯 不聽左右, 魏主 不聽譽者,而明察照群臣。”《後漢書·伏湛傳》:“ 步 欲留與 隆 共守二州, 隆 不聽。”《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一回:“早勸他不聽,此刻後悔了,卻是遲了。”
(2).不允許。《北史·魏世祖太武帝紀》:“庚戌,詔自三公已下至於卿士,其子息皆詣太學……不聽私立學校,違者師身死,主人門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及見女,暴怒,杖逐而出,不聽入門。”
(3).不定罪。《禮記·王制》:“司寇正刑明辟,以聽獄訟,必三刺。有旨無簡不聽。” 鄭玄 註:“簡,誠也。有其意無其誠者,不論以為罪。” 孔穎達 疏:“既得其所犯之罪雖有旨意,無誠實之狀,則不聽之,不論以為罪也。”
作者簡介
德祥,元明間僧。浙江錢塘人,字麟洲,號止庵。工書能詩。洪武初住持徑山寺。書宗晉人,擅名一時。詩刻苦,高逼郊、島,有詩曰《桐嶼集》。洪武初,住持徑山,臨終倚座曰:「一隊緌糟漢,我爭如爾何!」談笑而逝。姚少師《祥老草書歌》云:「祥師只今為巨擘,上與閒素爭蠙巑岏。錢塘山水甲天下,秀氣毓子為楩楠。十年不出筆成冢,中山老兔愁難安。晴軒小試烏玉玦,雙龍隨手掀波瀾。昨將一紙遠寄我,天孫機錦千花攢。願師勿置鐵門限,從它須索來千官。搢紳相與嘆莫及,便欲奪去加巾冠。厥聲已播不知息,箱篋盛貯光爛爛。」其為一時推重如此。吳之鯨《武林梵剎志》云:「祥公與夢觀仁公同參,相與肆力於詩。仁公以南粵進翡翠,作詩寓諷云:『見說炎洲進翠衣,網羅一日遍東西。羽毛亦足為身累,那得秋林靜處飛。』太祖怒曰:『汝謂我法網密,不欲仕我耶?』止庵亦以《西園詩》忤上,幾不免。」《西園詩》今載集中,不知所謂忤上者何語,野史流傳,不足信也。祥公有題倪雲林、周履道書畫云:「東海東吳兩故人,別來二十四番春。」又有《為王駙馬賦清真軒》詩,則知公生元季,至永樂中尚在也。有《和御製賜赤腳僧》詩。又《句容道中》詩云「十年三度上京華」,則洪武中應召浮屠也。田汝成《西湖志》云:「故宋時為僧,入元屬念舊國,有《風雨》、《望月》諸詩。」汝成志稱詳博,其疏謬如此。
寥寥
(1).空虛貌。《呂氏春秋·情慾》:“俗主虧情,故每動為亡敗,耳不可贍,目不可厭,口不可滿,身盡府種,筋骨沉滯,血脈壅塞,九竅寥寥,曲失其宜。” 高誘 註:“極三關之欲以病其身,故九竅皆寥寥然虛。”《文選·江淹〈雜體詩·效謝混《遊覽》〉》:“淒淒節序高,寥寥心悟永。” 李善 註:“《莊子》曰:‘寥已吾志。’ 郭象 曰:‘寥然空虛也。’” 宋 曾鞏 《將之江浙遂書懷別》詩:“功名竟安在,富貴空寥寥。” 明 姚士磷 《見只編》卷中:“自從辭君親,久不為是役。落落無為鄉,寥寥不齊邑。伊誰與為禮,見此孤立石。”
(2).寂寞;孤單。 唐 宋之問 《溫泉莊臥疾寄楊七炯》詩:“移疾臥茲嶺,寥寥倦幽獨。” 明 梁辰魚 《瓦盆兒·立秋夜悼亡》套曲:“聽落葉,小窗敲,怎禁他雲房獨掩夜寥寥。空贏得淚痕濃,黯淡了鮫綃。” 清 唐孫華 《題張漢昭小像》詩:“寥寥 蔣生 徑,賴有 羊 與 求 。聞君妙方術,久疾應手瘳。”
(3).形容數量少。 唐 權德輿 《舟行見月》詩:“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雁兩三聲。”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古今當其任者,蓋寥寥可數。” 清 趙翼 《舟行》詩:“知有煙村緣水灣,寥寥一犬吠柴關。” 巴金 《利娜》:“無垠的荒野,稀落的城市,寥寥的人口,稀少的村莊。”
(4).廣闊;空曠。 三國 魏 曹操 《善哉行》之三:“寥寥高堂上,涼風入我室。”《魏書·術藝傳·張淵》:“恢恢太虛,寥寥帝庭,五座並設,爰集神靈。”註:“恢恢、寥寥,皆廣大清虛之貌。” 金 王若虛 《哀雁詞》:“鳥之遠害,宜莫如鴻,浩浩長風,寥寥遠空,邈乎冥濛,去萬里而無窮。” 清 周亮工 《與黃濟叔論印章書》:“寥寥寰宇,罕有合作,三十年來,其 朱修能 乎?”
(5).雄勁;清越。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雄渾》:“荒荒油雲,寥寥長風。” 唐 姚合 《過無可上人院》詩:“寥寥聽不盡,孤磬與疏鐘。” 唐 鄭綮 《開天傳信記》:“ 力士 再拜賀曰:‘非常之事也,願陛下為臣一奏之。’其聲寥寥然,不可名言也。”
不聽
(1).謂不聽從別人的意見。《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齊侯 不聽左右, 魏主 不聽譽者,而明察照群臣。”《後漢書·伏湛傳》:“ 步 欲留與 隆 共守二州, 隆 不聽。”《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一回:“早勸他不聽,此刻後悔了,卻是遲了。”
(2).不允許。《北史·魏世祖太武帝紀》:“庚戌,詔自三公已下至於卿士,其子息皆詣太學……不聽私立學校,違者師身死,主人門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及見女,暴怒,杖逐而出,不聽入門。”
(3).不定罪。《禮記·王制》:“司寇正刑明辟,以聽獄訟,必三刺。有旨無簡不聽。” 鄭玄 註:“簡,誠也。有其意無其誠者,不論以為罪。” 孔穎達 疏:“既得其所犯之罪雖有旨意,無誠實之狀,則不聽之,不論以為罪也。”
作者簡介
德祥,元明間僧。浙江錢塘人,字麟洲,號止庵。工書能詩。洪武初住持徑山寺。書宗晉人,擅名一時。詩刻苦,高逼郊、島,有詩曰《桐嶼集》。洪武初,住持徑山,臨終倚座曰:「一隊緌糟漢,我爭如爾何!」談笑而逝。姚少師《祥老草書歌》云:「祥師只今為巨擘,上與閒素爭蠙巑岏。錢塘山水甲天下,秀氣毓子為楩楠。十年不出筆成冢,中山老兔愁難安。晴軒小試烏玉玦,雙龍隨手掀波瀾。昨將一紙遠寄我,天孫機錦千花攢。願師勿置鐵門限,從它須索來千官。搢紳相與嘆莫及,便欲奪去加巾冠。厥聲已播不知息,箱篋盛貯光爛爛。」其為一時推重如此。吳之鯨《武林梵剎志》云:「祥公與夢觀仁公同參,相與肆力於詩。仁公以南粵進翡翠,作詩寓諷云:『見說炎洲進翠衣,網羅一日遍東西。羽毛亦足為身累,那得秋林靜處飛。』太祖怒曰:『汝謂我法網密,不欲仕我耶?』止庵亦以《西園詩》忤上,幾不免。」《西園詩》今載集中,不知所謂忤上者何語,野史流傳,不足信也。祥公有題倪雲林、周履道書畫云:「東海東吳兩故人,別來二十四番春。」又有《為王駙馬賦清真軒》詩,則知公生元季,至永樂中尚在也。有《和御製賜赤腳僧》詩。又《句容道中》詩云「十年三度上京華」,則洪武中應召浮屠也。田汝成《西湖志》云:「故宋時為僧,入元屬念舊國,有《風雨》、《望月》諸詩。」汝成志稱詳博,其疏謬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