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演變,位置境域,水文特徵 ,流域特徵,地質地貌,氣候特點,湖區水系,資源狀況,自然資源,旅遊資源,歷史文化,傳說故事,湖區人物,社會生活,交通,水利,特產,管理,
形成演變
中湖屬構造型(河谷沉溺湖)湖泊,位於洞庭湖平原外圍的階地丘陵地帶,在新構造運動影響下,河谷沿斷裂沉陷而成,湖面有刀山、長嘴等零星孤島。
位置境域
中湖地處長江中下游荊江河段南部,湖北省石首市調關鎮與桃花山鎮交界處。中湖東抵桃花山麓,南至調關鎮斑竹嶺村,西臨調關鎮黃陵山村和披甲湖村,北達石(首)石(華堰)公路柘榔橋。湖泊水面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2°38'44”,北緯29°39'34”。據2012年全省“一湖一勘”,湖泊水面面積6.57平方千米。
水文特徵
據2012年全省“一湖一勘”,中湖平均深度3米,蓄水量1971萬立方米。
由於沿湖2000多公頃農田每年施用化肥3000噸、投放餌料50多噸,加上投肥養魚,致使湖體污染,水質下降。2009年水質為Ⅲ類。
2009年7月,石首市頒布《石首市地表水水功能區劃》,中湖水主要用於生活飲用水,同時用於農業灌溉和漁業養殖,從根本上確定了開發利用範圍。同年8月,石首市人民政府下發《關於加強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的通知》。《湖北省湖泊保護條例》頒布後,石首市成立湖泊保護領導小組,禁止投肥養魚、禁止養殖珍珠,逐步實現清水養魚,恢復湖泊生態。2014年一季度監測中湖水質為V類。
流域特徵
地質地貌
中湖湖畔土壤屬近代江湖淤積土,土地類型屬潮土類,漬害性。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高,酸鹼度適中。湖區地形東高西低,北高南低,地面屬洞庭湖沖積平原。湖泊周圍以水田為主。漬水時有大港口電排排入調弦河,天旱時可灌進長江水。
氣候特點
中湖湖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7.0℃,極端最低氣溫-14.9℃,極端最高氣溫38.6℃。年平均無霜期268天,日照時數1656小時。多年平均降水量1244毫米。降水分布極為不勻,最少年降水量729.2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920.9毫米,年內降水主要集中在4~8月。
湖區水系
中湖湖水主要源於降水,水位通過大港口閘調節。
資源狀況
自然資源
中湖水面寬廣且港汊眾多,是湘鄂邊水產大湖。主要水產品有河蟹、蓮藕、烏鱧、白鰱、花鰱、鯉魚、鯽魚及其他經濟魚類。區內脊椎動物以鳥類最為豐富,共有14目28科45屬60種,其中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11種。有高等植物30科59屬69種,蕨類植物1科1屬1種,被子植物28科57屬67種。
旅遊資源
雞頭腦廟位於桃花山中部梓童閣村,傳說為紀念雞頭大仙而建。1997年,道教信徒集資在雞頭腦山重建廟堂,前後殿各三間,以及經房等配套設施,總計690平方米。前殿主供五嶽昭聖大帝、雞頭大仙、洞庭老爺。後殿主供觀音菩薩、金靈聖母、地母娘娘等。2003年,雞頭腦北首增修祖師殿、土地堂、六角亭等,計500多平方米。
黃陵寺又名皇林寺,位於調關鎮南近郊2千米。傳說古時這裡建有寺廟,後因戰火、堤防建設等原因,寺廟相繼被毀。1979年,在湖南衡山祝聖寺為僧的譚桂蘭(法名釋修善)回調關傳佛。1993年,在湘鄂西特委曾召開第一次工農兵貧民代表大會的舊址建一間二層圓形磚木結構房屋,名為“黃陵寺”。1998年,江西苦力大師捐資30萬元主持建寺。此後,增修齋房、信徒休息室等配套設施。2000年,該寺被定為調關鎮宗教旅遊景點。2005年,寺院建築面積230平方米,有教職人員1人,信眾300多人。
仙人洞位於九佛崗與紅軍樹烈士陵園間、鹿角山南峰半山腰,海拔300多米處有天然形成的石窟,歷有道人遁居於此。
歷史文化
傳說故事
關於“中湖(鐘湖)”的來歷,有三種傳說。
中湖說
因中湖東與三漢湖、宋湖、三菱湖相連,西與湘洋湖、牛角湖、孟嘗湖相通,位於上、下湖泊集群之中,故名中湖。中湖與其他諸湖形成串珠狀的湖群,人們稱為桃花山山底湖群。
鐘相說
相傳南宋年間,鐘相、楊麼率農民軍與官軍作戰,主帥鐘相曾在此安營紮寨,並大勝官軍。為紀念鐘相,後人以“鐘湖”命名此湖。由於年代久遠,人們訛傳寫作“中湖”。
沉鐘說
很久以前,一個雲遊道人路過此地,忽然聞到魚香味,不由停下腳步。原來這裡的魚又大又鮮,道人脫了道袍,在湖上做起了漁夫。湖裡的魚特別好吃,惹得一個老財主動了歪心思,他買通官府將此湖據為己有,並強令漁民為他下湖打魚,如果不從,便派團丁毒打違令者。老財主還想了一個花招:湖邊安放一口大鐘,鐘聲可傳到十里開外,早上鐘聲一響,漁民都得下湖捕魚;晚上鐘聲響,漁民才能回來。漁民們恨透了老財主,也恨透了催命大鐘,決計將財主“送終”。在那個見多識廣的道人遊說下,漁民先將大鐘砸爛,然後把老財主、狗腿子拖到湖深處淹死了。後來人們稱此湖為“鐘湖”。
湖區人物
王尚榮(1915~2000年)石首調關鎮人。民國二十年(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三五八旅七一五團團長。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2月,任一二口師獨立第一旅副旅長。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0月,任晉西北軍區四分區司令員。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5月,任一二〇師獨立第一旅旅長。1952年5月,任總參作戰部副部長兼黨委副書記、代部長、部長。1955年,授中將軍銜。當選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1974年1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
社會生活
交通
公石公路是中湖湖區主要道路,起於公安縣斗湖堤鎮,由藕池鎮、跨安鄉河大橋、管家鋪大橋,進入石首,經高陵鎮與秦黃公路匯於城區繡林大道,止於繡林街道辦事處。1993年12月,繡林街道辦事處至石華堰由市道提升省管公路,納入公石線,延至石華堰。石首境內長52.54千米,寬9米,其中高級瀝青路面8.7千米,高級水泥砼路45.66千米。
柘榔橋是連線中湖和大汊湖的一座中型橋.連線石首市調關鎮和桃花山鎮的交通咽喉。橋位於調關與九佛崗接壤處,原屬平拱式鋼筋砼橋。1987年,荊州地區投資25萬元,在原橋左邊新建一座永久式板橋,橋面寬9+2×1.5米,3跨13米空心板梁橋,全長42.5米,橋高5米,載重等級為汽-20,掛-100,上部結構為裝配式砼空心板,下部為鑽孔樁橋墩橋台,1988年建成。
水利
保豐渠北起艾家嘴,西南至大港口出調弦河,串楊葉湖、三菱湖、宋湖、大汊湖、中湖等,是陳公東垸內水系大通道。渠長14.5千米,底寬15~30米,面寬23~46米,平均水深3.5米,渠底高程28~27.5米,承水面積171平方千米,受益面積5533.3公頃。20世紀60年代以前,由於水利建設落後,湖水無法控制,沿湖近2666.7公頃農田易澇怕漬。20世紀70年代初,沿湖舊溝港疏通,挽埂築當,基本解決了近湖區域排漬問題。1978年大港口泵站建成,以利用湖泊調蓄。
桃花閘位於荊南長江乾堤528+838處,砼拱涵結構,1960年建成。閘為單孔,寬2.5米,高3.05米,閘身長38米,閘底高程30.5米,堤頂高程39.24米;設計流量5立方米/秒,鋼板閘門,人工啟閉。1983年,在老閘後興建套閘一座,技術參數與外閘同。2003年,桃花外閘重建,單孔,寬2.5米,高2.8米,閘身長52米,閘底高程30.2米,堤頂高程41.04米,設計流量5立方米/秒,控制運用水位38.20米,電動、人工啟閉,受益面積2666.7公頃。
大港口泵站位於石首市調關鎮,1975年動工興建,是一座以排為主、結合灌溉與滅螺的電力排灌站。排區承水面積183.4平方千米。轄泵站裝機2台,共3200千瓦,配28CJ-70型水泵,TL1600-40/3250主電機;設計排水流量40立方米/秒,設計揚程5.4米,啟排水位30.0米,最低工作水位28.60米,最高外水位35.20米,最高防洪水位38.44米;設計排澇面積4333.3公頃,灌溉面積1600公頃。2006年11月,大港口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投資1959萬元,工期兩年,2010年通過湖北省水利廳驗收。
特產
九節藕主要產於中湖湖區各港汊深處,其藕節稀、支長、味甜質脆,生吃滋津、熟食補血、藕節入藥。每支九節藕單重2.5~3.5千克,一般每公頃產22.5~37.5噸,高產可達52.5噸。
三角帆蚌主要以中湖湖東刀山汊最為集中,產量最大。這裡的三角帆蚌殼大扁平,質地堅硬,外形呈不等邊三角形,後背緣向上伸展成三角形帆狀。此蚌喜生活在水流清澈、急流、質硬的底水域,是培育淡水無核珠和有核珠的優質蚌。
管理
清末和民國初期,當地河湖由河霸、漁霸、湖霸等霸占。中湖管理人為李氏中的地主惡霸,每年7月1日為“換湖日”(換人),湖課收入由湖霸瓜分。新中國成立後,湖區收歸政府管理。1956年,建成中湖漁場,場部設湖西黃陵山。1986年,石首市漁政工作人員開始著裝按漁業法執法,市漁政局下設5個管理分站(組),各鄉鎮(區)設專職漁政員,負責查處漁業案件。1988年起,全市開始核發養殖水面使用證,頒證、年檢制度化。1995年,中湖大湖租賃武漢海天集團養河蟹。1999年,省水產局批准建立國家級長吻能良種場,2000年石首市成立湖北省中湖長吻範良種場,為副科級事業單位(企業管理),與中湖漁場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