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砥柱圖

中流砥柱圖

《中流砥柱圖》是周滄米創作的的一幅國畫,現收藏於浙江美術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流砥柱圖
  • 創作時間:1972年
  • 規格:182×300厘米   
  • 畫作類型:國畫
創作背景,畫作內容,作者簡介,作品評價,

創作背景

“中流砥柱”一詞出自先秦文獻《晏子春秋》:“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原比喻堅強獨立的人能在動盪艱難的環境中起支柱作用。周滄米的這幅《中流砥柱》通過作者精煉的筆墨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中華民族走向獨立、抗日戰爭走向勝利所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
據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周滄米老友吳山明回憶:“記得‘文革’後的一年,王伯敏先生、滄米兄與我相約去武夷山寫生游。因太久未下去採風了,大家興致都很濃,我們特選了中秋前後的時間,希望能在中秋月下欣賞武夷的山山水水。滄米兄特為此行準備了好酒與下酒的花生米,可惜我臨時有事未能成行,他倆雖感遺憾,但仍興味十足地去了武夷山,對著中秋圓月賦詩談畫,滿載而歸。滄米是雁盪山人,因此他了解山里人,了解山與水,他畫中的人物往往質樸而純正,畫中之山水則靈秀而多姿。這種天生之於大自然的情感聯繫,不是人人都會有的,是十分難得的,因此滄米比我們更容易融入生活中去,他在鄉村野店好像回到自己家裡一般,粗茶淡飯更是吃得津津有味,不但身體好了,精神也旺了。儘管他非常熟悉農村,但他一直興趣不減,許多看來平常的景與物,他卻能不斷發現其美的所在。滄米是一位真正能品味出生活之美的優秀畫家。”
周滄米曾自謂:“愛讀賓翁渾厚華滋,縱橫筆墨寫萬壑氣勢。喜觀潘老移形寫神,計白當黑布奇險格局。悟石壺察物造型之孤詣,領天廬書法入畫之藝理。”黃賓虹的墨法、潘天壽的圖式、陳子莊的造型、余任天的書法,同是執著于山水畫的四位傑出畫家給予周滄米不同的營養。所有這些藝術資源,在周滄米的畫中被融為一體,並且賦予了一種新的山水寫意精神。只有熱愛自然的畫家才能畫得好自然。周滄米踏遍大江南北,留下了數以萬計的寫生稿,其中包括大量的大山大水、內地邊疆風情的真實記錄。我們觀其畫作,總能感到有一股清新的泥土之氣撲面而來。“寫生”不僅是其繪畫創作的源泉,而且是其思想的生動註腳。繪畫因為生活而生動。

畫作內容

這幅作品畫面的左側是奔流的黃河,右側是蜿蜒的山崗。山崗的遠端是正在行軍的人民子弟兵,近處的那匹白色戰馬上,正是領導那場偉大革命的領袖毛澤東。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和成長起來的中國共產黨,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堅持全面抗戰路線,制定正確戰略策略,開闢廣大敵後戰場,成為堅持抗戰的中堅力量。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張、堅定意志、英勇行動,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引領著奪取戰爭勝利的正確方向,成為奪取這一戰爭勝利的民族先鋒。

作者簡介

周滄米是當代中國畫家和美術教育家,1929年出生於浙江省樂清市大荊鎮, 1948年考入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今中國美術學院的前身),1951年投筆從戎,1955年回校復學,受黃賓虹、潘天壽等老一輩畫家親炙,研讀中國傳統畫理畫論,造型基礎紮實、功力深厚。1959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留校任教,從事美術教育工作30餘年。他熱愛藝術、熱愛藝術教育事業,為之奮鬥了一生,學術研究和藝術創作成就卓著,勤懇教學,關愛學生。上世紀60年代初,他的《在陽光下》等作品參加了全國美展,《送兒當紅軍》為中國美術館收藏。中年後,他專攻山水畫,足跡遍及大江南北,三上黃山,四入巴川,西攀天山,北登長白,縱覽岱華勝景,並探海嶠諸幽,胸襟得以開拓,下筆渾樸蒼茫,氤氳綿邈,氣勢磅礴,格局雄奇。他又善書法,以書法入畫,書畫兩相催發,情藝交融,不僅形成了鮮明的繪畫風格,也達到了較高的藝術境界。

作品評價

“大塊本造化,雕琢況天工。燦爛漫世界,元氣混沌中。”周滄米的這首題畫詩,道出了中國畫藝術原初的、本真的自然精神。周滄米以其畢生的藝術實踐揭示了一個根本性問題:藝術家的心靈,藝術家的人格,是藝術作品的精神所在。縱觀周滄米各個時期的中國畫創作,呈現的完全是生命的心象。他是浙江繪畫傳統的重要傳承者,也是中國文化精神的畢生實踐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