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天文衛星

中法天文衛星(天基多波段空間變源監視器,英文縮寫SVOM),是中法兩國聯合論證研製的空間科學衛星,是迄今為止全球對伽馬暴開展多波段綜合觀測能力最強的衛星。衛星配置了由中方研製的伽馬射線監視器、光學望遠鏡和法方研製的硬X射線相機、軟X射線望遠鏡4台科學載荷。

2024年6月22日,搭載中法天文衛星的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6月27日,監測器成功捕捉到了首個伽馬射線暴,這是中法天文衛星的首個在軌科學探測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法天文衛星
  • 研發國家:中國和法國
  • 發射時間:2024年6月22日
衛星簡介,發展歷史,主要功能,功能配置,探測成果,

衛星簡介

中法天文衛星是中法兩國聯合論證研製的空間科學衛星,是迄今為止全球對伽馬暴開展多波段綜合觀測能力最強的衛星,將對伽馬暴研究等空間天文領域科學發現發揮重要作用。

發展歷史

中法天文衛星自2005年啟動論證,歷經20餘年共同努力,包含兩國幾代領導人的關懷和期望。兩國科學家和工程團隊傾注心血與努力,攜手完成了衛星概念研究、可行性論證、方案設計、初樣和正樣階段的研製工作。
2006年10月,中法兩國簽署了《中國國家航天局與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關於合作實施中法天文衛星的諒解備忘錄》,確定了中法天文衛星任務的科學目標、研究內容、合作方式、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時間進度等。
2014年,中法兩國又完成了新一輪諒解備忘錄修訂、簽署,明確了後續研製進度。
2024年1月,該衛星的研製和環境試驗工作已全部完成,中法兩國專家已對該衛星將進行了出廠評審。6月,中法天文衛星將發射。
2024年6月22日,搭載中法天文衛星的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本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525次發射。
2024年6月24日,中法天文衛星上搭載的伽馬射線監測器開機後進行了在軌測試。6月27日,監測器成功捕捉到了首個伽馬射線暴,6月29日和7月2日,中法天文衛星再次探測到第二第三個伽馬射線暴。首批探測結果充分驗證了中法天文衛星對伽馬射線暴的高精度觸發探測能力,目前衛星搭載的中法雙方研製的4台有效載荷均已完成開機測試。
2024年7月,發射升空僅2周的中法天文衛星傳來喜訊,經過在軌測試,衛星平台工作正常,衛星與地面40多個VHF(甚高頻)快速通信站建立了實時連線,中法雙方4台有效載荷均已完成開機測試,其中,中方研製的伽馬射線監測器開機不久,就成功探測到了首個伽馬暴,目前已向伽馬暴全球觀測網發布了3個伽馬暴坐標。

主要功能

衛星發射後,將開展探測宇宙中的伽馬射線暴、研究宇宙演化和暗能量等工作。
該衛星集成伽馬射線監測器、硬X射線相機、軟X射線望遠鏡、光學望遠鏡等中法雙方研製的4台有效載荷,觀測波段覆蓋高能到近紅外波段。

功能配置

中法天文衛星配置了由中方研製的伽馬射線監視器、光學望遠鏡和法方研製的硬X射線相機、軟X射線望遠鏡4台科學載荷。載荷分為大視場和高精度觀測兩類,其中大視場探測儀器的觀測視野範圍角度面積在1萬平方度左右,相當於覆蓋全天的四分之一,就像張開一張大網,可以捕捉天空中無法預測的伽馬暴。一旦發現目標後,衛星會自動轉向目標,利用兩個小視場望遠鏡對準開展長時間的高精度觀測。通過科學載荷的聯動探測,發現和快速定位各種類型伽馬暴,全面測量伽馬暴的電磁輻射性質,利用伽馬暴研究宇宙的演化和暗能量,快速後隨觀測引力波等天文暫現源,從而了解伽馬暴現象的起源和物理性質及其在宇宙學中的套用等。

探測成果

2024年6月27日,監測器成功捕捉到了首個伽馬射線暴,這是中法天文衛星的首個在軌科學探測成果。經過比對,該伽馬射線暴的光變曲線與我國創新X首發星上觀測到的結果相同,也和國外費米衛星的觀測結果一致。隨後,伽馬射線監測器又先後於6月29日、7月2日成功探測到第二個伽馬暴(編號GRB240629A)和第三個伽馬暴(編號GRB240702A)。其首批探測到的3個伽馬暴結果已提交至國際通用協同網路,這不僅充分驗證了中法天文衛星伽馬射線監測器載荷對伽馬暴的高精度觸發探測能力,也有助於幫助人類解決基礎科學中的若干重大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