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友誼大橋

中法友誼大橋

中法友誼大橋(法語:Le Pont de l'amitié franco - chinoise),是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境內的過江通道,跨越漢江,是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的重點項目且首個啟動項目、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綜合交通規劃的重點項目,為武漢市第十座跨越漢江大橋。

中法友誼大橋於2012年3月開工;於2015年2月12日上午10時主跨合攏;於2015年11月9日通車,定名為“中法友誼大橋”。

中法友誼大橋北起惠安大道,南至三官村,途經道路為知音湖大道(S106);全長1786米,主橋主跨190米,橋面寬33.5米,路面設計為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設計速度為80千米/小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法友誼大橋
  • 外文名:Le Pont de l'amitié franco - chinoise(法語)
  • 始建時間:2012年3月
  • 投用時間:2015年11月19日
  • 所屬地區:中國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
  • 類型:公路橋、斜拉橋、特大橋
  • 長度:1786 m
  • 寬度:33.5 m
  • 起止位置:惠安大道,三官村
  • 途經線路:知音湖大道(S106)
  • 車道設計:雙向六車道
  • 設計速度:80 km/h
建設歷程,橋樑位置,橋樑設計,建築結構,設計參數,運營情況,票務票價,運營事項,設施設備,建設成果,技術難題,科研成果,榮譽表彰,文化特色,價值意義,

建設歷程

2011年6月,三官漢江公路大橋設計圖紙完成。
2012年2月,三官漢江公路大橋開鑽第一根樁基。3月,三官漢江公路大橋開工。
中法友誼大橋
中法友誼大橋通車儀式
2013年5月,三官漢江公路大橋完成水下施工。
2015年2月12日上午10時,三官漢江公路大橋主跨合攏。11月9日,三官漢江公路通車,定名為“中法友誼大橋”。
2018年1月,因車輛在橋上撞毀了部分欄桿,中法友誼大橋進行封閉維修。2月6日,中法友誼大橋恢復通車。
2023年4月11日,由於連續陰雨影響,路面產生水害,中法友誼大橋出現坑凼。4月20日,中法友誼大橋破損路面修復。
中法友誼大橋
中法友誼大橋遠景

橋樑位置

中法友誼大橋位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北起惠安大道,南接蔡甸區三官村,連線知音湖大道;起於武漢市蔡甸區知音大道和十永線的交叉點處,止於武漢市東西湖區十六支溝處北京—香港公路(107國道),上距蔡甸橋約4.2 千米,下距三環線長豐橋約8千米。
中法友誼大橋
中法友誼大橋位置

橋樑設計

建築結構

中法友誼大橋緊鄰蔡甸區“知音故里”,為使橋樑本身與周邊環境較好地協調與融合,大橋主題定位為“知音文化”和“琴文化”為設計主體的“濤聲琴韻”,巧妙地運用多種具有古琴特色的設計元素,形成古樸雅致的風格,與漢江兩岸的生態旅遊功能相協調。橋塔採用知音文化中獨有的古琴造型,並在傳統造型上做了最佳化,以直線造型為基調,外形設計採用鏤空等方式追求空靈、輕盈感,使塔身挺拔而富有線條感,達到了集古典建築藝術與現代建築風格於一體的效果。主梁採用單箱三室大懸臂變截面PC連續箱梁,大懸臂翼緣板與挑梁組合而成,如同均質排列的琴鍵,隨時能彈出美妙的音樂。斜拉索採用平行索麵的獨特造型,如同兩張蓄勢已久將要彈奏的琴弦,從流暢的直線造型中體現出強韌的輕盈美。
中法友誼大橋
中法友誼大橋海報
設計特點
上部設計
主梁
①主梁採用單箱三室大懸臂變截面PC連續箱梁,外腹板和中間腹板均為直腹板,斜拉索錨固點布置在箱梁中室內。
②主梁採用三向預應力結構,縱向預應力採用157、15-16、15-22鋼絞線,橫向預應力採用BM15-5、15-12鋼絞線,分別布置在頂板、橫隔板和挑梁內,豎向預應力採用直徑32毫米高強精軋螺紋粗鋼筋,布置在腹板內。
③主梁0號塊節段在墩頂和墩旁臨時支架上立模現澆,由岸側至江側分3次澆注完成。
斜拉索
斜拉索為平行索麵,雙排布置在中央分隔帶上,斜拉索採用填充型環氧塗層鋼絞線,斜拉索具備單根鋼絞線逐根換索條件。斜拉索採用多重防腐措施,單根環氧鋼絞線,外包單層PE,鋼絞線索外包HDPE套管。為抗風雨激振,索體外HDPE外套管應加入刻紋,採用點狀、線狀或螺旋型紋路,為保護索體HDPE,在橋面上2.5米範圍斜拉索HDPE套管外包不鏽鋼管。
塔柱
索塔採用獨柱形索塔,索塔包括有索區、無索區塔柱和塔冠。塔柱採用實心帶圓弧倒角矩形截面,設定內嵌槽,塔冠設計為冠狀,塔頂平台可作為工作平台,設定雙向橫坡,以利於排水。
斜拉索錨固
斜拉索在梁端採用齒塊錨固形式,塔端則採用索鞍的錨固形式。索鞍採用分絲管形式,設定為兩排;為方便斜拉索通過鞍座.分絲管中段採用圓弧形。斜拉索穿過分絲管,每根分絲管穿一根鋼絞線,在兩側斜拉索出口處設抗滑錨板和索夾,以防止鋼絞線滑動。索鞍分絲管全部採用捆綁型鋼管組焊式分絲管。
下部設計
採用墩、梁固結,為減小體系縱向剛度,主墩採用實體雙薄壁圓倒角矩形墩。主墩橫橋向呈花瓶狀,採用樁基礎。
參考資料:

設計參數

主要參數
整體參數
全長1786米,主橋主跨190米,跨度組合為(120+190+120)米,主橋長430米,邊中跨比為0.632。橋面全寬33.5米,其中行車道寬2×3×3.75米,中央分隔頻寬2.5米,左路緣頻寬2×0.5米,硬路肩寬2×2.5米,防撞牆寬2×0.75米。
上部設計
主梁
①箱梁根部高度6.5米,跨中高度3.0米,雙薄壁墩57米範圍內箱梁高度按1.6次拋物線變化。箱梁頂寬33.5米,底寬17.5米,懸臂板長8米,外腹板和中間腹板厚50~110厘米;頂板厚度邊室30~65 厘米,中室45~80厘米;底板厚28~110厘米;邊室淨寬6~6.9米,中室淨寬1.1~1.7米。
②主梁除雙薄壁墩處、端部支點設橫隔板外,每隔3、4米在縱向設定隔板一處,有索區邊室橫隔板厚度為35厘米,中室橫隔板厚度為45厘米,無索區邊、中室橫隔板厚度均為35厘米。箱室外懸臂每隔3、4米設定挑梁一處,厚度35厘米,並與隔板對齊。
③主梁0號塊節段長14米,邊跨支架現澆梁段長23.9米,澆注長度分別為7.9、8、8米,邊跨、中跨合龍段長2米,1號~9號梁段長3米,其餘梁段長度均為4米。
斜拉索
每個塔上設有28對56根斜拉索,全橋共112根。斜拉索在主樑上縱向標準間距4米,雙排橫向布置間距1米,塔上豎向間距1.9米。每根拉索由31根直徑為15.24毫米單根環氧鋼絞線組成,設計安全係數2.0。在橋面上2.5米範圍斜拉索HDPE套管外包5毫米厚的不鏽鋼管。
塔柱
索塔總高度為47.0米,其中塔冠高3.0米。有索區塔柱高30.5米,無索區塔柱高13.5米。高跨比0.247。索塔橫橋向寬度由塔頂3.9米按線性漸變至塔根2.5米;索塔順橋向寬度為5.6米。塔冠設計為冠狀,塔頂平台表面設定2%的雙向橫坡。
斜拉索錨固
索鞍橫橋向間距為1.0米,豎向間距為1.9米,全橋共有56套索鞍分絲管,分絲管型號為31型,索鞍由31根規格28毫米×3毫米的鋼管焊接而成。
下部設計
主墩墩高27.0米,壁厚1.6米,兩薄壁墩之間淨距5.6米,順橋向總寬8.8米;主墩墩底處橫橋向寬15.0米,墩頂處橫橋向寬17.5米。蔡甸側主墩下設16根直徑2.5米的鑽孔灌注樁,樁長38米;東西湖側主墩下設20根直徑2.0米的鑽孔灌注樁,樁長70米。
參考資料:
技術標準
道路等級
一級公路
車道設定
雙向六車道
設計速度
80千米/小時
汽車荷載
公路-Ⅰ級(城市A級校核)
橋面坡度
縱坡為2.7%,,豎曲線半徑為17000米,橫坡2%
基本風速
25.6米/秒
設計洪水頻率
1/300
通航標準
Ⅲ-(2)級航道
通航淨高
不小於10米
通航淨寬
單孔單向不小於85米,單孔雙向不小於165米
通航水位
最高27.30米,最低12.36米
地震設防烈度
Ⅶ度
參考資料:

運營情況

票務票價

截至2015年11月,中法友誼大橋未設ETC收費,也不限單雙號,可滿足重載貨車通行。

運營事項

2016年8月15日起,中法友誼大橋全日禁止高度3.5米(含3.5米)以上車輛通行。

設施設備

2015年11月11日,中法友誼大橋搭建的長期健康監測系統開始啟用。大橋各關鍵部位布設了226個高精度長效感測器,並建立了一套由10個板塊組成的先進橋樑健康監測系統。該系統引入“網際網路+”的理念,採用雲監測技術,將橋樑關鍵部位的應力、撓度及主塔偏位數據存入雲資料庫,用戶可通過網際網路登錄大橋實時監控網站進行遠程查看,可時刻監控橋樑狀態的細微變化。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中法友誼大橋在建設採用了多項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
  1. 採用寬度為8米的翼緣板(焊接不同規格尺寸的輕型H型鋼專用材料),創中國全國同類橋樑之最;
  2. 使用全程無粘結鋼絞線體系進行斜拉索施工,每根鋼絞線可實現單根換索,是中國全國首例。

科研成果

中法友誼大橋先後獲得國際專利1項,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省部級工法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發表論文6篇,專著1本。
成果
獎項
時間
《寬幅單索麵(矮塔)斜拉一剛構組合橋樑施工關鍵技術》
2015年度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科學技術獎科技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6年11月
中國建築學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16年11月6日
《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部分斜拉橋設計及施工關鍵技術研究》
湖北省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6年12月
《寬幅大翼緣板預應力混凝土部分斜拉橋建造核心技術研究》
湖北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2019年12月
參考資料:

榮譽表彰

獲獎項目
獲獎時間
獲獎名稱
頒布單位
武漢三官漢江公路大橋(蔡甸段)
2018年1月
2017年湖北省市政示範工程金獎
湖北省市政工程協會

文化特色

中法友誼大橋連線了中法兩國政府聯手向世界推出的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範例——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項目,為紀念中法兩國以及武漢與法國之間的友誼,故命名為中法友誼大橋。

價值意義

中法友誼大橋是列入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綜合交通規劃的重點項目之一,該橋是連線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以及該市蔡甸區的重要經濟通道、民生通道。(《工人日報》 評)
中法友誼大橋
中法友誼大橋牌銘
中法友誼大橋通車後縮短了蔡甸到東西湖區的直線距離,成為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的重要交通通道,並將橫跨歐亞的“漢新歐”班列鐵路的起點從東西湖拉到了蔡甸。(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 評)
中法友誼大橋建成後,不僅能極大縮短中法生態新城至天河國際空港的時空距離,而且人員與貨物可以搭乘武漢至巴黎的直航班機輕鬆便捷地抵達法國。中法友誼大橋還使物資抵達武漢新港等口岸更為便捷,加快了武漢水路進出口歐洲物資的中轉速度。(中國新聞網 評)
作為武漢中法生態示範城首個建成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該橋(中法友誼大橋)為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構建起了一條國際通道,將“漢新歐”班列鐵路武漢起點“拉”到了家門口,可直通亞歐大陸。這座位於漢江上的武漢第七座公路大橋,成為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的重要交通樞紐。這不僅是一條經濟民生通道、國際貿易通道,還是一條推進兩國交流的“友誼”大通道。(人民網 評)
物流大貨車可經中法友誼大橋直達東西湖上107國道,在緩解京港澳高速壓力的同時,大大便利生態城的建設,成為蔡甸區對外的物流大通道,並有利於漢江沿線開發。大橋的通車,串聯起了蔡甸區和東西湖區,而且還將沌口經濟技術開發區、東西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大國家級開發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成為服務三大區域的重要經濟通道和民生通道。中法友誼大橋作為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的新起點,拉近了漢新歐(武漢)班列鐵路東西湖站到蔡甸區的距離,為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構建起了一條國際通道。(荊楚網 評)
中法友誼大橋是武漢中法生態新城和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大法資密集區通向歐洲的控制性工程,成為連線歐洲的新通道。該橋連線武漢中法生態新城與漢江對岸的“漢新歐”班列吳家山鐵路貨櫃中心站,通過這條陸上貨運大通道,武漢相關產品可抵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捷克等歐洲國家,還將延伸至法國。(時任中共武漢蔡甸區委書記、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管委會主任劉子清 評)
中法友誼大橋建成前,蔡甸到東西湖僅有農用車通行橋樑,而現在經中法友誼大橋從蔡甸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到東西湖臨空港經濟開發區只需15分鐘。同時,該橋串聯起蔡甸區、沌口經濟技術開發區、東西湖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服務三大區域的重要經濟通道和民生通道。(時任中建武漢知音城公司工程部經理陳劍斌 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