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軍事防務關係史》是一本2022年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世斌 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日軍事防務關係史
- 作者:張世斌 等
- 出版社:解放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3月
- 定價:56.00 元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0657488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研究了2300多年中日軍事防務關係演進的歷史,總體上分為三部分:古代部分,記述了中日軍事關係緩慢發展,中國兵學東漸及對日本的深遠影響,中國在眀代奮勇抗擊倭寇的特殊軍事鬥爭,以及白村江作戰、忽必烈征日、明朝抗日援朝戰爭;近代部分,記述了自日本明治維新到中國抗戰勝利日中在侵略反侵略中殊死搏弈的歷史,剖析日本侵略擴張政策和戰略的根脈,深揭日本發動甲午戰爭等侵略行徑以及14年侵華戰爭對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著力謳歌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武裝和全國人民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戰勝日本侵略軍的偉大意義;現代部分,記述了中國抗戰勝利至今中日軍事防務關係曲折演進歷程及預測未來的發展前景。附錄為中日軍事防務關係大事年表。本書史海縱橫,格局宏闊,史料翔實,立意明確,不為延續仇恨,只為以史為鑑,開拓未來。
圖書目錄
前言
古代篇
第一章綜述
第一節軍事關係逐步建立
一、考古發現證實中日早已有軍事交往
二、中日軍事關係正式建立
三、冊封關係進一步向軍事領域深入
第二節軍事關係緩慢推進
一、遣隋遣唐使的持續派出
二、日本全面吸收中國隋唐文明成果
三、中國宋朝軍事制度對日本影響小而社會模式對日本影響大
第三節軍事關係漸行漸遠
一、“華夷秩序”與“神國觀念”的交鋒
二、圍繞朝鮮半島的戰略博弈
三、以島嶼為重點的海洋爭奪
四、“武士道”的形成與發展
五、“中學”與“西學”在日本的碰撞
第四節小結
第二章兵學東漸:中日古代軍事交往長久的主題
第一節中國兵法的傳入及影響
一、中國兵法傳入日本
二、日本的《鬥戰經》與中國兵法
三、日本兵法流派與中國兵法
第二節中國軍制的傳入及影響
一、中國軍制與日本軍制的關聯
二、引進中國漢唐的屯田制
三、效仿中國唐朝的府兵制
第三節中國造兵術的傳入及影響
一、冷兵器製造術傳入日本
二、火藥與火器技術傳入日本
三、築城技術傳入日本
第四節小結
第三章盪倭靖海:中日在明代的特殊軍事鬥爭
第一節倭寇的產生、發展與危害
一、倭寇的產生
二、倭寇的發展
三、倭寇組成成分及其性質
四、倭寇產生與發展的根源
五、倭寇對中國的侵害
第二節中日圍繞倭寇的外交較量
一、洪武朝與日本圍繞倭寇的外交較量
二、永樂朝與日本圍繞倭寇的外交較量
三、嘉靖朝與日本圍繞倭寇的外交較量
第三節中國軍民抗倭軍事鬥爭
一、明朝政府的抗倭軍事施策
二、民眾自發抗倭鬥爭
三、明朝軍隊的抗倭鬥爭
第四節倭寇的覆亡與抗倭經驗教訓
一、倭寇的覆亡
二、抗倭主要經驗
三、抗倭主要教訓
第四章三次戰爭:中日古代安全利益的變奏
第一節白村江作戰
一、戰前形勢
二、作戰準備
三、作戰經過
四、經驗教訓
第二節忽必烈征日戰爭
一、戰前形勢
二、忽必烈第一次征日之戰
三、忽必烈第二次征日之戰
四、經驗教訓
第三節明朝抗日援朝戰爭
一、戰前形勢
二、明朝第一次抗日援朝之戰
三、明朝第二次抗日援朝之戰
四、經驗教訓
近代篇
第五章明治維新:日本擴張性“大陸政策”的形成
第一節明治維新運動與日本新政治體制的確立
一、明治維新的簡要經過
二、日本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形成
第二節明治維新前後中日兩國的基本國策
一、晚清政府的“中體西用”國策
二、明治政府的“富國強兵”國策
三、明治政府制定侵略擴張的“大陸政策”
第三節明治維新後中日兩國的軍事改革
一、清朝末期的軍事變革
二、明治政府的軍事改革
第四節日本對中國外圍的侵削
一、日本對華立約取得與中國平等的地位
二、日本“征台”與清政府的對策
三、日本迂迴控制朝鮮與清政府的對策
四、日本“廢琉置縣”與清政府的對策
第五節小結
一、政治改革是軍事改革的基礎
二、適應時代的軍事改革指導思想是軍事改革成功的關鍵
三、軍事人才及其素質的培養是軍事改革的重點
四、國家內外環境的好壞是軍事改革的重要條件
第六章國運拐點:中日甲午戰爭
第一節甲午戰爭前中日軍力概況
一、海軍實力比較
二、陸軍實力比較
第二節甲午戰爭前中日的主要戰略動向
一、日本頒行軍國主義憲法
二、“長崎事件”刺激日本加速海軍建設
三、中日圍繞朝鮮爭奪而展開的前哨戰
第三節甲午戰爭全面爆發
一、中日正式宣戰
二、平壤戰役
三、黃海大海戰
四、威海之戰
五、《馬關條約》的簽訂
六、台灣之役
第四節小結
一、中日雙方的戰爭損失
二、對中國軍事發展的影響
三、對日本軍事發展的影響
第七章入室搶掠:開啟另類侵華形式的日俄戰爭
第一節戰前形勢
一、中日俄各自面臨的形勢
二、日俄矛盾的激化
三、日俄雙方的戰爭準備
第二節日俄戰爭的簡況
一、日俄雙方的作戰計畫
二、日俄戰爭的簡要經過
三、《朴茨茅斯條約》的簽訂
第三節清政府的作為
一、清政府編練新軍挽救危局
二、應對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的侵略
三、對日俄奉行“局外中立”政策
第四節小結
一、日本開創了侵略中國的新方式
二、日本探索出與強國結盟的戰略
三、日本初步掌握了大規模攻防作戰的要訣
四、弱國無外交更無國防
第八章“征服中國”:日本對華步步侵害與“東方會議”
第一節日本利用“辛亥革命”圖謀裂解中國
一、加強對華的侵略布局與制定國防方針
二、利用辛亥革命圖謀裂解中國
三、挑唆軍閥進行混戰以從中漁利
四、拉攏蔣介石為其侵華戰略服務
第二節日本乘一戰之機出兵山東
一、武力奪占山東
二、日本逼迫中國簽訂《二十一條》
三、日本強迫同為戰勝國的中國接受《凡爾賽和約》
四、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第三節日本的“總體戰”體制與“東方會議”
一、日本“總體戰”思想和體制的確立
二、修訂軍隊的條令教範和帝國國防方針
三、以退為進調整擴軍政策
四、召開全面侵華的“東方會議”和“大連會議”
第四節小結
一、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成為最後戰勝日本軍國主義的劃時代事件
二、“總體戰”思想是戰爭制勝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性因素
三、“東方會議”是日本軍國主義走向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