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傳統觀演建築研究》是2019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崔隴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日傳統觀演建築研究
- 作者:崔隴鵬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ISBN:9787112228096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傳統戲場建築是與傳統演藝息息相關的建築類型,在中日兩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遺留。筆者從“行為·場所”的視野出發,深層次地剖析推動中日戲場建築歷史演變的原因。通過對觀演行為的研究,探討中日戲場建築的同源性和差異性,以達到保護研究中日傳統戲場建築,提升當代觀演空間的“空間公共性”和“空間活力”,探尋當代戲場建築發展方向的目的。
全文總共分為六章:第一章主要對研究的對象、目的,以及文章的結構作總述;第二章主要探究中日傳統演藝與傳統戲場建築的歷史淵源;緊接著,第三章和第四章對這兩類戲場建築進行中日對比研究;第五章是基於前兩章行為與空間關係研究的基礎上,探討觀演行為與觀演空間尺度、空間模式的關係;第六章主要論述傳統觀演場所的保護、再生以及當代戲場建築的發展方向。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對象及概念界定
1.1.1 傳統觀演建築的界定
1.1.2 行為的本體——傳統演藝活動
1.1.3 行為-場所視野及空間研究
1.2 國內外研究綜述
1.2.1 傳統觀演建築的保存狀況
1.2.2 傳統觀演建築的研究狀況
1.3 研究目的和意義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義
1.4 研究結構和方法
1.4.1 研究結構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演藝與傳統觀演建築的淵源
2.1 傳統演藝及觀演建築的類型與狀況
2.1.1 影響傳統觀演建築發展的主要因素
2.1.2 傳統演藝與觀演建築的類型與分布
2.1.3 傳統演藝與傳統觀演建築的分類
2.1.4 傳統觀演建築的類型
2.2 傳統演藝與觀演場所的歷史演化
2.2.1 傳統演藝與觀演場所的產生期
2.2.2 演藝與傳統觀演場所的發展期
2.2.3 傳統演藝與觀演場所的成熟期
2.3 傳統演藝與觀演場所的傳播與演變
2.3.1 日本傳統演藝文化的發展演變
2.3.2 日本傳統觀演建築的發展演變及特點
2.3.3 中日傳統戲劇的同源性與差異性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祭祀與神廟、祠堂、會館觀演空間
3.1 祭祀型觀演場所案例及空間營造
3.1.1 神廟、祠堂、會館觀演空間
3.1.2 日本的神社觀演空間
3.1.3 祭祀型觀演場所的空間營造
3.2 祭祀型觀演行為與觀演空間演化
3.2.1 中日祭祀型觀演場所中的觀演行為
3.2.2 祭祀型觀演場所空間原型演化
3.2.3 祭祀行為對觀演空間演化的促進
3.3 中日祭祀型觀演場所的同源性與差異性
3.3.1 中日祭祀型觀演場所的同源性
3.3.2 中日祭祀型觀演場所的差異性
3.3.3 影響中日祭祀型觀演場所異同的原因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娛樂與私宅、勾欄、戲園觀演空間
4.1 娛樂型觀演場所案例及空間原型
4.1.1 私宅、勾欄、戲園觀演空間
4.1.2 日本觀能場、能樂場、歌舞伎場觀演空間
4.1.3 中日娛樂型觀演場所的空間營造
4.2 娛樂型觀演行為與觀演空間原型演化
4.2.1 娛樂型觀演場所的觀演行為
4.2.2 娛樂型觀演場所空間原型演化
4.2.3 娛樂型觀演行為對觀演空間演化的促進
4.3 元代勾欄和日本觀能場的空間推斷
4.3.1 勾欄與日本觀能場中的觀演行為
4.3.2 勾欄與日本觀能場的相似性
4.3.3 元代勾欄觀演空間推斷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觀演行為與傳統觀演空間
5.1 戲曲演出與其觀演空間的相互適應
5.1.1 傳統戲曲表演的時空特性
5.1.2 戲曲表演對觀演空間的影響
5.1.3 傳統觀演空間對戲曲演出的影響
5.2 觀演模式與空間尺度
5.2.1 觀演行為與觀演模式
5.2.2 傳統觀演空間組織方式與空間尺度
5.2.3 影響傳統觀演建築空間尺度的因素
5.3 觀演行為與空間活力
5.3.1 傳統觀演場所的“空間開放性”與“空間公共性”
5.3.2 傳統觀演場所的“空間多元性”與“空間模糊型”
5.3.3 傳統觀演場所的“空間連續性”與“空間流動性”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傳統觀演場所的保護、再生與發展方向
6.1 傳統演劇與觀演場所的保護與再生
6.1.1 傳統觀演建築的保護現狀
6.1.2 傳統演劇及觀演建築的保護
6.1 _3傳統演劇及觀演建築的再生
6.2 中日傳統觀演場所的改革與設計策略
6.2.1 日本歌舞伎觀演空間改革及其成就
6.2.2 中國京劇觀演空間的改革與設計策略
6.3 當代觀演建築的發展方向與空間活力的再造
6.3.1 日本當代觀演建築的發展狀況
6.3.2 中國當代觀演建築存在的問題和改革方向
6.3.3 觀演場所的“回歸”與“空間活力”再創造
6.4 本章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