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里村

中山里村,位於大鵬街道東部,距街道辦事處約0.8千米。東南有王桐山村,西南有石禾塘村,西北有上下圩門村。始建於清朝。該村原名狗屎墩村,1930年,由鐘勝、張達文、李財等人提議改名為中山里村。東側為中山路,西側緊接大鵬市場。王母河在村東西兩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山里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街道王母社區
  • 地理位置:大鵬街道東部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1年11月,屬第七區;1957年12月,屬大鵬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大鵬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大鵬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大鵬公社;1983年7月,屬大鵬區;1986年10月,屬大鵬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大鵬鎮;2004年,屬大鵬街道;2011年12月至今,屬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街道王母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有鐘姓、王姓、李姓、鄧姓、葉姓、梁姓、賴姓、黃姓、易姓、袁姓、林姓、張姓、崔姓、劉姓、廖姓等。第一大姓為鐘姓,鐘姓先祖原姓上官,後因禍患逃難至河南,並在鐘山改姓鐘;清朝從王桐山村遷至此地。第二大姓為王姓。第三大姓為李姓,祖輩自福建遷至今廣東五華,清朝時遷至此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318人,其中男性154人,女性164人;80歲以上14人,最年長者96歲(女);實際在村人口315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47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6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50人,主要分布在美國。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大鵬話。
傳統經營以農業生產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等,農閒時以上山砍柴、種植果樹等作為副業。自清末起,大鵬一帶村民開始到香港務工,至20世紀60一70年代為盛,有許多村民定居香港。改革開放後,村民的商貿交易開始興旺,外出務工者也開始增多。2003年,該村成立股份合作公司,屬王母社區股份合作公司中山里分公司,主要經營物業出租,2015年公司收入283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商業經營、村集體經濟分紅、有價證券等財產性收入。中山路經過該村。1979年通電,1985年通自來水,1987年通電話,2000年通網際網路,2014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村中有英傑幼稚園,2015年在園幼兒181人、教職工31人。有中山里居民小組健身路徑等文體設施。
現中山里村包括上新屋、下新屋及原中山里村範圍,村內建築多為20世紀50年代後所建,村內巷道較為雜亂。
傳統民居現存約30座,以南朝向居多,多為外來人員租住,整體保存較好。
鐘氏宗祠,朝向南,重修於2000年,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為三進兩天井磚木布局,宗祠削有一半月池。建築檐下有大量的木雕保存完好,正門檐下有精美壁畫。
李氏宗祠,占地面積約60平方米,兩進一天井布局,現已廢棄不再使用,內部堆滿雜物。
梁氏宗祠,占地面積約60平方米,兩進一天井布局。上堂屋檐下有一木質牌面,上書“光前裕後”四字。現已廢棄不再使用。
代表性人物:鐘笑(鐘錦笑)(1924-1945),曾任鐵沖鄉鄉長。1942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1945年冬在大坑埔村犧牲。
鐘寶文(1920-1947),護鄉團小隊長。1942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1947年在壩光戰鬥犧牲。
李來(1923-1944),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六支隊戰士。1942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1944年在惠東縣高潭戰鬥犧牲。
林本戎(1925一1999),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廣東高譚之戰、穩平之戰、後門之戰、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抗美援朝戰爭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濟南軍區裝甲兵司令部參謀長等職。20世紀70年代曾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赴柬軍事代表團成員負責裝甲兵工作。曾任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