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石岐區張溪鄭二國小

中山市石岐區張溪鄭二國小

中山市石岐區張溪鄭二國小坐落在康富花園全國文明示範小區內,學校始建於1929年,它的前身是劍雄國小,在容桂合併前是容奇中心國小,容桂合併後,幾經易名,2002年9月,改名為佛山市順德區容桂國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山市石岐區張溪鄭二國小
  • 創辦時間:1951年
  • 類別:國小
  •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
  • 前身:劍雄國小
  • 地址:中山市石岐區張溪橫坑街11號
學校簡介,師資力量,學校特色,

學校簡介

學校於1999年率先在容桂地區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學校還是廣東省優秀家長學校,廣東省首批“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基地,佛山市紅領巾示範學校,全國國小數學教學改革實驗學校,中國教育學會嘗試教學法、反饋教學法實驗學校,教育部“十五”規劃重點課題“自我發展教育”實驗學校。

師資力量

2005年9月1日,街道黨委、政府根據容桂2004年教育工作會議“名校擴容”的精神,把原朝陽國小、青年路國小併入我校,政府並投資2000多萬元新建容桂國小(朝陽校區)。現在容桂國小有教學班58個,其中康富校區26個班,朝陽校區32個班,共有學生3294人,教職工133人,大專以上學歷109人,占教師比例的87.9%。學校有一支高素質的名師隊伍,培養了全國優秀教師1人,廣東省特級教師1人,中學高級教師1人,省南粵教壇新秀3人,順德區學科帶頭人6人,學科新秀5人,全國骨幹教師培養對象1人,順德區骨幹教師2人,容桂街道骨幹教師7人。

學校特色

張溪鄭二國小是一所華僑捐資興建的公辦學校,學校落成至今已經走過了25個春秋。學校一直向著“走特色之路,辦優質學校,育智慧人才”的目標而不懈努力!如何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去辦好一所學校?如何把學校辦成高質量有特色的學校?如何把辦學特色建設與培養高質量學生結合起來?如何有成效地建設學校特色?這一系列問題都是學校全體師生努力的方向。學校領導和顧問根據學校的實際,制定了一系列的特色項目進行探索。
一、特色的選擇
⒈教育目標需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⒉教育途徑不能單一,學校教育不能與世隔絕,應與社會教育、親職教育結合,教學應與生活、生產結合;
⒊教育內容不能局限課本知識應充分發揮當地社會資源、人文資源,自然資源的教育作用。張溪村和附近社區具有豐富的教育資源;
⒋特色的建設與教育教學改革緊密結合。本校有開展“情智發展”整體改革及新課程改革的研究基礎;
⒌教育要理論與實踐結合。本校有開展綜合課的經驗。曾獲得省一等獎,並命名為“廣東省綜合實踐實驗學校”。
基於上述的思考及對學校的條件、管理的優劣分析,作出本校辦學特色的選擇。
二、特色的主題
互聯教育·全息學習
三、特色的含義
“互聯教育·全息學習”就是學校通過多途徑、多方位地加強各種教育活動之間的互相聯繫,互相促進。(如德育活動聯繫社會、家庭;教學活動聯繫生活、生產;實踐活動聯繫文化、知識;體藝活動聯繫社區體藝;科技活動聯繫學習創新;教學方法聯繫學習方法等)使學校教育與社會聲息相通、貼近(融入)生活,讓學生通過多感官、多方式獲取全面的立體信息;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學生的特長。
四、特色的詮析
“多途徑”——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課本知識與校本課程;文化理論與實踐活動等途徑。
“多方位”指的是信息的內容是多方面的。涉及德、智、體、美、勞的信息,涉及生活、家政、交際、生產、科技、商貿、文化、藝術、體育、民俗以及時政大事等等信息。
“多方式”指的獲取信息的方式是多種的。應包括:①聽取講述者傳授的接受式;②從書本、網路獲取信息的閱讀式;③與同伴一起各抒己見的議論式;④自己動手操作、製作的實習式;⑤到現場實地觀察的考察式;⑥帶著問題面對被訪者求答的訪問式;⑦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探究式等等。
“多感官”——教與學的過程中,動員各種感覺器官去感知信息,左右腦並用,從而加深理解,加強記憶。
“德育活動聯繫社會、家庭”——充分利用本地區教育資源,發揮親職教育的積極作用,讓師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關心社會、服務社會,在親身參與社會活動中,接受活生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家庭的親子教育中,學會尊重長輩,熱愛勞動,學會生活,感恩報恩。
“教學活動聯繫生活、生產”——把課堂教學與生活、生產緊密聯繫起來。如:①列舉生活、生產的實際例子學習課本知識;②把學到知識套用到生活、生產實際中去;③把生活、生產實際中發現不懂的問題,帶回到課堂劃分先後弄懂學會;④把課本未有教的,而應知應會的知識、技能,結合學生的實際分別補充教學。通過生活化的教學,讓課本內容抽象的形象了、呆板的生動了、狹窄的廣闊了、遙遠的接近了,使教學收到更好的效果。
“實踐活動聯繫理論知識”——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著重教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又要與課堂教學聯繫起來。不僅要“做”,還要“學”,要“明理”,要“套用”。
“體藝活動聯繫社區(周邊)環境(時代、地域等)”——學校的音樂、舞蹈、美術、體育等活動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掌握基本的體藝知識技能,在普及基礎上,還讓部分學生在專項上提高水平,發展特長。還要學習當地民間體藝傳統項目,並組隊訓練,讓這些項目得到傳承、發展。
“科技活動聯繫學習創新”——根據各年段學生的實際,開展科技活動,在學習科技的基本技能基礎上,著力開展小製作、小論文、小設計、小發明等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
“教的方法聯繫學的方法”——教師的教法要靈活多樣,講術實效。在選擇教法時,必須先考慮學生,讓學生想學——學會——學好——會學。
五、特色的創建
⒈創建校外學習基地、校內學習環境。
⒉組織學生聯繫社會
⒊編寫校本課程及教學補充資料
挖掘實例——結合教學內容、調查、訪問,蒐集生活、生產實例,編寫案例,分級分科結集;
套用實踐——結合教學內容的操作製作,編寫案例,分級分科結集;
發現問題——中、高年級學生在活動中觀察、考察,每人用專冊記錄發現的問題,解決的寫小論文。低年級學生可口頭匯報發現問題。
應知應會——分工編寫校本課程。如《小學生應知應會》、《張溪村史概述》、《到張溪農莊去》、《讀書樂》。
⒋成立親職教育研究會。研究發揮親職教育的作用。
⒌聘請兼職教師。如武術師傅、舞龍船頭師傅等。
⒍組織好科技小組、興趣小組、文學、藝術、體育的專項隊伍,開展活動。
⒎制定各年級全息學習計畫、構成系統。
六、特色的辨析
應堅持“理順關係,,穩紮穩改,不斷發展,講求實效”的指導思想。
·校內與校外結合,以校內教育為主;
·課內與課外結合,以課內教育為主;
·雙基學習與實踐結合,以雙基學習為主;
·系統學習與補充學習結合,以系統學習為主;
·普及訓練與特長培養結合,以普及訓練為主。
七、特色的管理
⒈校長親自抓,行政分工合作,做好計畫,實施,督促,檢查、總結工作。
⒉建立級組長、班主任、科任分層負責制,實行全員動手,明確任務,落實措施,積極創新,善於總結,不斷發展。
⒊以特色建設為重要指標評估獎勵。
(以上3點細則待定)
八、特色的研究
以《創建全息學習辦學特色的探索》為課題,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從實踐與理論上去提高認識,保證特色創建在深度、廣度的發展,提高教育質量。
時勢造就英雄,英雄助推時勢。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靠品牌才得以生存發展的年代,張溪鄭二國小全體師生將齊心協力地打造這快響亮的品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