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宿

中宿

中宿,讀音是zhōng sù,漢語詞語,意思是中途投宿;中途住宿之所;次夜;古天文學將二十八宿分為四方,每方各七宿,其居中一宿稱中宿;半夜。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宿
  • 拼音:zhōng sù
  •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 注音:ㄓㄨㄙ ㄙㄨˋ
  • 釋義:中途投宿;中途住宿之所;次夜;半夜等
解釋,出處,

解釋

中途投宿。
中途住宿之所。
次夜。
古天文學將二十八宿分為四方,每方各七宿,其居中一宿稱中宿。
半夜。

出處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女為 惠公 來求殺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雖有君命,何其速也。”
《資治通鑑·魏邵陵厲公嘉平元年》:“今詣 許昌 ,不過中宿。” 胡三省 註:“中宿,次宿也。”
《三國志·魏志·華陀傳》:“ 昕 卒頭眩墮車,人扶將還,載歸家,中宿死。”
《梁書·韋叡傳》:“ 魏 軍果敗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步櫩周流,長途中宿。” 顏師古 註:“謂其途長遠,雖經日行之,尚不能達,故中道而宿也。”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步三休而更回,塗中宿而方迷。”
南朝 梁簡文帝 《七勵》:“中宿錦筵,長廊周密。”
《宋書·律曆志下》:“直以月維四仲,則中宿常在衛陽。”
《新唐書·歷志一》:“七宿畢見,舉中宿言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