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必讀名家:天上的街市》內容簡介:郭沫若是中國現代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的文化巨匠,是可以稱之為大師的人物。他集作家、詩人、戲劇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翻譯字、書法家、社會活動家於一身,一生留下了詩歌、戲劇、小說、散文、文論等作品千餘萬字。《中學生必讀名家:天上的街市》精選他的散文24篇,詩歌19首,輔以指導解讀,以期青少年讀者對他的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學生必讀名家:天上的街市
- 出版社: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 頁數:170頁
- 開本:16
- 作者:郭沫若
- 出版日期:2012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856741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學生必讀名家:天上的街市》編輯推薦:郭沫若在散文創作上頗具獨創性,一篇散文中敘事、議論、抒情往往兼而有之,這在形式上開了一代新風。他的散文思想內容複雜廣闊,構思巧妙靈活,散中有序,縱橫自如,堪稱真正的“形”散而“神”不散。在詩歌創作上,郭沫若同樣表現出非凡的才華,他不僅以詩歌表現個人的小感情,更著重抒寫人民和時代的大感情,在“五四”火焰的點燃下,他成為中國新詩當之無愧的開拓者。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1978),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原名開貞,筆名郭鼎堂、麥克昂等。四川樂山人。1914年初到日本學醫。1921年出版詩集《女神》。同年夏,與成仿吾、郁達夫等發起組織創造社。1923年大學畢業後回國,編輯《創造周刊》等刊物。1926年7月隨軍參加北伐,此後又參加了南昌起義。1928年起,流亡日本達10年,其間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著作問世。抗戰爆發後,隻身回國,籌辦《救亡日報》,出任國民政府軍委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和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政務院副總理、中國科學院院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
圖書目錄
輯一散文
菩提樹下
芭蕉花
賣書
小品六章
夢與現實
寄生樹與細草
杜鵑
癰
大山朴
芍藥及其他
銀杏
小麻貓
雨
竹陰讀畫
丁東草(三章)
玉蘭和紅杏
梅園新村之行
訪沈園
螃蟹的憔悴
在蕭紅墓前的五分鐘講演
寫在菜油燈下
“綠”
人做詩與詩做人
雷電頌
輯二詩歌
鳳凰涅磐
天狗
心燈
爐中煤
地球,我的母親!
夜步十里松原
太陽禮讚
雨後
靜夜
述懷
我們在赤光之中相見
峨嵋山上的白雪
巫峽的回憶
詩和睡眠爭夕
水牛贊
天上的街市
我想起了陳涉吳廣
戰聲
哀時古調
菩提樹下
芭蕉花
賣書
小品六章
夢與現實
寄生樹與細草
杜鵑
癰
大山朴
芍藥及其他
銀杏
小麻貓
雨
竹陰讀畫
丁東草(三章)
玉蘭和紅杏
梅園新村之行
訪沈園
螃蟹的憔悴
在蕭紅墓前的五分鐘講演
寫在菜油燈下
“綠”
人做詩與詩做人
雷電頌
輯二詩歌
鳳凰涅磐
天狗
心燈
爐中煤
地球,我的母親!
夜步十里松原
太陽禮讚
雨後
靜夜
述懷
我們在赤光之中相見
峨嵋山上的白雪
巫峽的回憶
詩和睡眠爭夕
水牛贊
天上的街市
我想起了陳涉吳廣
戰聲
哀時古調
序言
在這套面向中學生的“中學生必讀名家”叢書中,收入對郭沫若作品的閱讀原本是理所當然的,因為,無論是歷史地位還是文學成就,郭沫若都堪稱大家,其作品早已經成為了二十世紀的經典;然而,就現實而言,情況卻並非如此,當代青少年熱衷的是自己的“青春寫作”,大半個世紀之前的郭沫若的文字似乎已經過於“古老”了,難以在新世紀的中學生那裡找到知音。
但這恰恰是我們的誤解。
其實,郭沫若本身是最富有青春激情的,他的寫作原本就是“世紀初”的“青春寫作”,時間雖然跨越一個百年,但是所有的青春其實都有深刻的溝通,所有的激情都可以傾注在一樣的方向。
另一個現代文學大家巴金曾經這樣描寫郭沫若留給他的印象:“在我的腦子裡郭老永遠是精神飽滿、生氣勃勃的,永遠是意氣風發、豪情滿懷的”:“在他身上人們看到了戰士、詩人和雄辯家,智慧、才能、氣魄、熱情和諧地結合在一起……他有一顆赤子之心。”
郭沫若自己也從不掩飾自己的青春激情,甚至到了五十多歲的時候,他還這樣描述自己: “照年齡說來,我已經是知命晉一的人,但不知怎的,仿佛二三十歲時的心境和現在的並沒有怎么兩樣。一樣的容易興奮,容易消沉;一樣的有時好勝自負,有時又痛感到自己的空虛。”②
但這恰恰是我們的誤解。
其實,郭沫若本身是最富有青春激情的,他的寫作原本就是“世紀初”的“青春寫作”,時間雖然跨越一個百年,但是所有的青春其實都有深刻的溝通,所有的激情都可以傾注在一樣的方向。
另一個現代文學大家巴金曾經這樣描寫郭沫若留給他的印象:“在我的腦子裡郭老永遠是精神飽滿、生氣勃勃的,永遠是意氣風發、豪情滿懷的”:“在他身上人們看到了戰士、詩人和雄辯家,智慧、才能、氣魄、熱情和諧地結合在一起……他有一顆赤子之心。”
郭沫若自己也從不掩飾自己的青春激情,甚至到了五十多歲的時候,他還這樣描述自己: “照年齡說來,我已經是知命晉一的人,但不知怎的,仿佛二三十歲時的心境和現在的並沒有怎么兩樣。一樣的容易興奮,容易消沉;一樣的有時好勝自負,有時又痛感到自己的空虛。”②
一部《女神》就是郭沫若對國家、民族、自我、生命等等的青春的想像,他禮讚新生的太陽,誦唱女神的再生,他把祖國想像為“年輕的女郎”,渴求如鳳凰般的自我生命的涅槃,他又如同天狗一般的縱橫馳騁,上下奔突……在詩歌《地球,我的母親》中,詩人一遍又一遍地呼喚著“地球,我的母親”,他禮讚工農,禮讚勞動和創造,並且願意自己也投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