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論壇(北京)

《中外論壇(北京)》1922年4月創刊於北京,雙月刊,屬於政論刊物。中外論壇社編輯發行,地址位於北京西四牌樓兵馬司五十四號。該刊具體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館藏1922年4月第1期至1927年3月第21期等16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外論壇(北京)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22年
  • 出版周期:雙月刊
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欄目方向

該刊認為,輿論是解決外交問題的強援,諒解是增進邦交的良法,因此,該刊宗旨為“闡明國際真相,增進國際親交,交換個人知識,不為偏僻之論以誤一國,不作利用之言以私一黨,無國界,無黨見,以學者之態度,為公平之主張,提個人之研究,供四海之參考。”內容方面,該刊主要刊載國際時政及其評論。該刊設定的主要欄目有論說、時事批評、研究資料、附錄等。“論說”主要研究中外關係中的重大問題,如關於領事裁判權之撤廢、中日親善問題之商榷、青島問題、論租界、政治的善惡對於國民道德的影響、對於臨城事件善後問題之各國態度、中國喪禮改良問題、關稅會議與中日外交等內容。“時事批評”主要刊載國內外時政評論,涉及公務員之犯罪與法權之收回、關稅特別會議與中國之危機、對美排日案之感想、國際共管問題之研究、武力統一中國論、蘇俄政府的初等教育、天津租界與交還問題等內容。“研究資料”刊載內容有各國對華鐵路經營論、國際間的文化戰、國際公法概論、德國保護地之行政及司法、日本對華借款之真相、國際公司之法律問題、支那稱呼之美惡等。
該刊的發行,意圖加強各國之間的了解,以期互相諒解,改良邦交,讀者可以從該刊中及時了解諸多國內外時政新聞,對中國的內政外交提出了頗多見解與建議。因此,該刊對於研究當時的外交有一定參考價值。

文化傳統

《發刊詞》(程光銘)
輿論者,解決外交之強援,諒解者,增進邦交之良法,魯案直接交涉之拒絕,是前例也,中日美關係之歸於平和,是後例也,魯案之解決,距今未久,其因果如何,人所共知,可不敘及,至中日美之國交,現固皆言歸於好矣。雖然,果能始終圓滿乎,不能無疑也,試一評之。
以習知中國國情有名之杜馬斯耶弗密利亞(Thomas F.Millard),於其所著《共和與東方問題》(Democracy and the eastern question P.256-258),揭有關於中國門戶開放與日本前外相本野子談話之一節,曰:“中日美三國,關於條約之解釋——條約之解釋者,指其中所用文字之解釋而言,如不完全一致,雖努力於改善三國之關係,無益也,贊成中國門戶開放及領土保全主義之各國,如關於此等文字之實際上意義,不一致時,真正諒解,頗難成立……”
本野子對於杜氏之言,表示同意,且更有所問……要之,杜氏言實中肯,自石井藍辛協約締結以來,不獨日美關係頗欠圓滿,即中國對美國從來所持之門戶開放主義,亦甚抱疑慮。推其原因,在該協約所謂“特殊利益”(special interest)文字,其解釋不一致,坐是,三國間遂無完全之諒解也。
右之所論,不過一例,其它邦交關係之圓滿,由於彼此不諒解者,比比皆是。然則欲求諒解,其道何由,曰:求能知彼知己而已矣。知之之道,厥唯研究,此《中外論壇》之所由起也。
《中外論壇》宗旨,在闡明國際真相,增進國際親交,交換個人知識,不為偏僻之論以誤一國,不作利用之言以私一黨,無國界,無黨見,以學者之態度,為公平之主張,提個人之研究,供四海之參考,是即本志之生命也。
本志每兩月發行一次,每期並加重要之附錄,其用意,雖在藉各國語言以為彼此諒解之階梯,然其內容,則涉於各科學,蓋研究一事,非於各科學有相當之知識,不能為徹底之研究,英諺所謂“One must know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of something.”良有以也。然則此種附錄,又即所以貫徹本志之宗旨耳。
中外人士,對於本志,苟願匡其所未逮,俾有真正之輿論,適當之諒解,以改良邦交,則又銘等所禱祝以求者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