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黃土(loess in China)以其分布範圍廣泛、連續、地層發育完整、厚度大而著稱於世。中國黃土分布在北緯30°~49°之間,以34°~39°之間最為發育,較之歐洲、北美的黃土分布區45°~62°N稍靠南。分布面積約63萬平方千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黃土
- 連續面積:可達44萬平方千米
- 最厚:達400餘米
- 位置:在西北地區、黃河中游一帶
中國黃土(loess in China)以其分布範圍廣泛、連續、地層發育完整、厚度大而著稱於世。中國黃土分布在北緯30°~49°之間,以34°~39°之間最為發育,較之歐洲、北美的黃土分布區45°~62°N稍靠南。分布面積約63萬平方千米。
中國黃土(loess in China)以其分布範圍廣泛、連續、地層發育完整、厚度大而著稱於世。中國黃土分布在北緯30°~49°之間,以34°~39°之間最為發育,較之歐洲、...
中國第四紀黃土分布於中國北緯34~45°地區,主要堆積于海拔2000米以下各種地貌單元上。堆積區處於北半球中緯度沙漠—黃土帶東南部乾旱、半乾旱區,呈東西向帶狀分布於...
黃土地區築路,是指在中國黃土地覆蓋地區一帶的築路,一般常採取排水、水土保持和坡面防護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措施。中國黃土分布面積廣、厚度大,有世界聞名的黃土高原。...
《中國黃土中的納米礦物》以高分辨透射電鏡、場發射掃描電鏡、X射線粉晶衍射為主要研究手段,著重從納米尺度揭示中國黃土中風塵來源和成壤自生磁鐵礦、磁赤鐵礦、赤...
中國黃土區第四紀哺乳動物群(Quaternary mammalian fauna in the loess area of China)是分布於黃土地區第四紀歷史時期各種哺乳動物的總體。...
黃土地貌景觀是黃土地區自然地理景觀的總稱。黃土地貌在形態上主要有塬、梁、峁、溝、以及黃土柱、坪、碟,牆、洞、穴等地貌景觀。黃土地貌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中國黃土岩石地層分區(lithostratigraphic regionalization of loess in China)是根據黃土堆積物所處的不同的地質地理環境、典型剖面、黃土岩性的特徵和研究程度,分區...
認為黃土來源於大氣粉塵降落。粉塵受到雨水、霜雪、生物活動等作用,發生次生碳酸鹽化、碳酸鹽與粘粒物質構成微團粒或集合體,附著於堆積物根孔或蟲孔內,形成大孔...
《中國黃土古地磁學》是1996年地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岳樂平等。...... 《中國黃土古地磁學》是1996年地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岳樂平等。...
中國境內不僅有常見的構造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而且有現代冰川和古代冰川作用遺蹟、凍土和冰緣作用現象、沙漠和戈壁等,還有在一定氣候條件下,反映特殊岩性的石灰...
黃土化學成分(chemical composition of loess)是指組成黃土土壤的化學組分的種類及數量。通常以某種化學成分含量占黃土化學成分總含量的百分比來表示。...
2016年8月13日至14日,由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長安大學、甘肅省慶陽市委市政府、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西北大學和蘭州大學共同主辦的2016中國黃土...
黃土古氣候變化地質標誌(geological indicators of palaeoclimatic changes in loess)是能反映第四紀黃土堆積時氣候變化的(地質)沉積物或地質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