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

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旨在培養熱愛祖國、熱愛音樂事業、對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具有使命感和責任感、掌握本學科知識與技能、可從事作曲與作曲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的專門人才及相關專業的各類綜合型的德藝雙馨的音樂人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
  • 外文名:China Conservatory of Music
  • 簡稱:國音
  • 校訓:仁愛、誠信、博學、精藝
  • 創辦時間:1964年
  • 現任校長:趙塔里木
  • 所屬地區北京
基本介紹,歷史與發展,重要信息,理念,活動,成績,合作,

基本介紹

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始建於1964年,設有作曲、和聲與復調、曲式與配器、多媒體音樂中心、視唱練耳五個教研室,肩負著全院的相關專業的課程。
作曲系招收作曲、電子音樂製作、視唱練耳專業本科生。作曲系有本科生83人,研究生18人。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有作曲,和聲,復調,曲式與作品分析,管弦樂法,現代作曲技法,MIDI與計算機作曲,傳統作曲技法與風格模擬,近現代鋼琴文獻;以及專業基礎課民族音樂概論,樂器合奏,合唱,視唱練耳及音樂史論課等。在聘教師25人,在教學崗位任教的教授有16名,副教授10名,講師9名,助教5名。其中有博士學位的5人,碩士學位16人。作曲系教師中多人獲國家級、省部級及國內外多種作曲大獎、學術論文專著獎及音樂教育、政府津貼等獎項。創作的作品經常上演於國內外音樂舞台,其作品與專著在國內外有廣泛影響,流傳甚廣。有的教材已成為業界專業學習必讀書目。他們所培養的學生已遍及海內外,有的已成為音樂界的傑出棟樑之才。

歷史與發展

1984年,作曲系成立了"電子音樂實驗室",1988年成立了音樂工學教研室,並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在文化部通過了該專業論證並正式開設相關課程。2002年在原基礎上成立了“多媒體音樂中心”,更新了設備,配置了大小電子音樂教室及實驗室數間,實行了傳統媒介作曲與電子音樂作曲雙軌教學,為將來培養全方位的高精尖作曲及理論人才及其它社會需要的音樂人才奠定基礎。

重要信息

理念

作曲系的教學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為學生創造各種機會上演作品,加強藝術實踐。

活動

“東方地平線”學生作品音樂會,現今已舉辦了18屆。2001年6月,舉辦了首屆“本科畢業交響作品音樂會”,由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演奏,這一舉措極大地鼓舞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在全國藝術院校及媒體亦引起強烈反響。在前幾屆的基礎上,2006年舉辦了由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在國圖音樂廳推出的“中國音樂學院2006屆本科畢業交響作品音樂會”。舉辦本科畢業交響作品音樂會在全國音樂學院教學史上尚無前例。從2002年起,作曲系每年定期舉辦“中國音樂學院‘新生代’作曲比賽”,給學習優秀者予以獎勵,至今已連續舉辦了六屆。極好地推動了作曲教學,鼓舞和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和創作熱情,並發現和積累了一批很有潛力的音樂作品。這些作品中有的已在國內外各類音樂節、音樂會上演,並獲國內外各類獎項。

成績

作曲系每年都組織學生到外地採風、體驗生活,以豐富學生的閱歷,加強民間音樂修養。很多學生的作品都源於這些積累和體驗。
作曲系還經常舉辦各種音樂節、大師班講座和系列的新作品音樂會以促進學科建設、交流與發展。1999年9月舉辦了“中瑞北京現代音樂節”,2000年舉辦了本院“藝術歌曲創作與表演比賽”音樂會,其作品與表演入選第六屆“全國藝術節”並獲“全國藝術院校藝術歌曲創作大賽”作品獎與表演獎,2001年舉辦了“中西打擊樂音樂周”,同年舉辦了“東方紀元 北京—漢城 中韓現代音樂季”,2002年舉辦了“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從教從藝40周年教師作品音樂會”並印製了紀念冊《足跡》和VCD,同年舉辦了“中瑞國際現代音樂周”,2003年舉辦“中瑞國際現代音樂季”和“國際現代音樂季學生新作品音樂會”,2004年舉辦了中國音樂學院“東方紀元 I-交響作品音樂會”及“東方紀元II-民族管弦樂新作品音樂會”校慶慶典音樂會,同年舉辦了“中法文化年-中法電子多媒體與室內樂新作品音樂會”,2007年舉辦了“東方紀元III-中國音樂學院交響作品音樂會”,由譚利華指揮中國交響樂團在北京音樂廳演奏了我系7部交響樂作品。

合作

作曲系還與國外一些院校、學術機構等建立了長期合作和學術交流關係,不斷進行專家互訪與學術交流活動。2004年開始與美國辛辛那提音樂學院建立了師生互派交流學習項目。
作曲學科是中國音樂學院重點學科方向,2006年入選“北京學術創新團隊”。作曲系在學院領導及各職能部門大力支持下,全體教師將精誠團結,開拓進取,嚴謹治學,求實創新,為祖國的音樂教育事業傾注我們的才華和汗水,似蘭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淵澄取映,奉獻我們的全部才智和心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