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論辯》是2007年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電影論辯
- 頁數:492頁
- 出版社: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2007年5月1日)
- 裝幀:精裝: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5月1日)
叢書名: 二十世紀中國學術論辯書系
精裝: 49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807422013
條形碼: 9787807422013
尺寸: 21.4 x 15.4 x 3 cm
重量: 739 g
內容簡介
《中國電影論辯》內容簡介:20世紀是中華民族擺脫積弱和屈辱,走向偉大復興的轉折期,是付出民族抗戰和社會動亂的巨大代價而走向繁榮、民主的社會進步期。這樣重大的歷史進程,必然引發社會文化思潮的激烈論爭,圍繞著啟蒙和救亡、革命和戰爭、和平和發展,各派學說盛衰紛呈。除舊更新的歷史衝動,中西文化的交融匯合,體現在幾代學人的思想傳承中。學術發展和社會改革、制度建設、民眾呼聲緊密相聯,構成了中國電影文化思潮的時代特色。
中國電影文化思潮是這一歷史潮流的一個分支。
作為20世紀新興媒介的電影,從它傳入的那一天起,就和中國社會的演變及民族政治的進程緊相關聯。因此,中國電影的思潮論辯、電影批評建構、電影理論模式,就和別的國家明顯不同。尋蹤中國電影的百年足跡,既可見儒家文化傳統的明顯印記,更可顯示現實政治的深刻烙印。電影和政治互為表里又榮辱與共的命運,恐怕是20世紀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20年代的“載道”與“娛樂”之爭
一、歷史背景
(一)歐美影片占據大量國內電影市場
(二)國產影片勉力前行
(三)電影批評起步
二、電影理論論辯概況
(一)電影應“有功於世道人心”
(二)電影的娛樂性
三、簡要評價
第二章 30年代圍繞中國電影“硬性”和“軟性”的論爭
一、社會文化背景
(一)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傳入.
(二)中共“電影小組”的成立和活動
(三)電影創作的景象
二、論辯的概況
(一)電影的內容
(二)電影的傾向性.
(三)電影批評的標準
三、論爭的影響
第三章 40年代圍繞國產影片前途的論爭
一、時代背景
二、問題提出的緣由
三、雙方(或多方)辯論
(一)是否限制外國影片進口
如何大力發展國產影片
(二)是否改變電影政策以促進電影發展
(三)如何建立中國電影風格以拓寬電影出路
四、論辯的影響
第四章 關於電影《武訓傳》的論爭
一、論爭的時代背景
(一)電影觀念和功能發生變化
(二)行政化的電影管理體制
(三)中國電影外來參照系的改變
(四)中國電影藝術家們電影觀念的轉變
二、對《武訓傳》的批判
(一)批判的緣起
(二)批判的概況
(三)《武訓歷史調查記》出籠
……
第五章 50年代圍繞電影方向的討論
第六章 50年代末、60年代初圍繞電影特性的論爭和理論建設
第七章 “文革”中關於電影的幾個批判
第八章 80年代關於電影觀念的討論
第九章 1981年至1985年關於電影的文學價值的辯論
第十章 圍繞電影理論的發展與演進問題之爭
第十一章 關於電影娛樂性的論爭
第十二章 關於“謝晉電影模式應該結束”的論爭
第十三章 關於第五代電影的評價問題的論爭
第十四章 關於後現代主義理論及中國電影現狀的論爭
第十五章 關於主旋律電影的論爭
第十六章 關於中國電影改革問題的討論
主義參考文獻目錄
結語
後記
編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