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文化史

中國電影文化史

《中國電影文化史》是2005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道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電影文化史
  • 別名:電影文化史
  • 作者:李道新
  • 出版時間:2005年3月1日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01084380
  • 定價:68.0
  • 圖書編號:1133660
  • 版次:1
簡介,目錄,

簡介

本書以100年中國電影發展歷程觀照對象,力圖整合中國內地、台灣和香港電影的整體面貌,深入闡發中國電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蘊涵。按中國電影文化發展的總體脈絡,將中國電影文化史劃分為早年的道德圖景,亂世的民族影像、分立的家國夢想與整合的文化闡發四個具有特定文化內蘊的歷史時段;並在具體的歷史陳述中,把握住各時段具有特定文化內蘊的電影作者,電影文本或電影類型,進行較為細緻的分析和研究。這樣的中國電影文化史,將以其不同於傳統電影政治史,電影藝術史的面貌出現,並以其相對厚重的文化感悟超越一般的電影美學史,電影類型史,是一部全面,豐富的電影文化史著作。

目錄

引言走向中國電影文化史
一 走向文化史
二 走向電影文化史
三 走向中國電影文化史
第一編 早年的道德圖景
第一章 中國電影的發生情勢及其倫理道德走向
第一節 歐美電影傳入中國
一 在中國各地的影片拍攝
二 在中國各地的犒勞地許放映
三 歐美各國在中國各地投資影院
四 在中國各地創設的電影公司
第二節 中國影人勵志應對
一 彰明是非善惡
二 維護民族自尊
三 反思傳統文化
四 振興中國影業
第二章 上海:電影基地與罪惡之都
第一節 作為民族影業基地
一 製片企業風起雲湧
二 影院經營和電影發行體系日益成熟
第二節 作為國制影片場景
一 墮落之地
二 罪惡之都
第三章 影業公司的家庭運營與國制影片的倫理內涵
第一節 民產與天一等影片公司的家庭運營特徵
一 黎氏家庭的民新影片公司
二 邵氏兄弟的天一影片公司
三 家庭運營的上海、華劇、月明等影片公司
第二節 《孤兒救祖記》與《兒孫福》等影片的倫理道德意蘊
一 《孤兒救祖記》對理想父性的渴望
二 《兒孫福》對母親威嚴的拯救
三 其他各類影片體現出來的道德蘊涵
第四章 商業競爭的嚴酷環境與電影新路的努力追尋
第一節 商業競爭的嚴酷環境
一 中國電影面臨的市場壓力與生存困境
二 古裝/稗史片熱潮的興起與《西廂記》的成就
三 《火燒紅蓮寺》的誕生與神怪/武俠片的高潮
第二節 電影新路的努力追尋
一 羅明佑及其聯華影業公司的國片復興運動
二 孫瑜:洋溢正義感的銀幕詩人
三 卜萬蒼:充分表現人生的導演
第二編 亂工的民族影像
第五章 民族危亡的慘烈狀況與中國電影文化運動
第六章 新興影評的力量與電影意識覺醒
第七章 抗戰電影的救亡姿態與孤島電影的商業流脈
第八章 古典美學的執著探求與中國電影的經典創造
第三編 分立的家國夢想
第九章 兩岸三地的政治分立與中國電影的家國夢想
第十章 中國內地:以國為家的政治話語
第十一章 中國台灣:以家為國的道德關懷
第十二章 中國香港:無國無家的漂泊意識
第四編 整合的文化闡發
第十三章 不斷深入的交流對話與持續拓展的文化空間
第十四章 中國內地:觀念更新熱潮與電影文化重構
第十五章 中國台灣:本土意識和加強與藝術電影的探索
第十六章 中國香港:九七徵候與電影繁盛
附錄一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二 人名、片名索引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