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礦山,中國鐵礦資源比較豐富,1982年末已探明的保有儲量443億噸,其中工業儲量占總儲量的54%,居於世界前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鐵礦山
- 用途:工業
- 特點:貧礦多,難選礦多,多金屬礦多
- 分布區域:遼寧、河北、四川、山西、內蒙古、甘肅、山東、廣東等省、自治區
中國鐵礦資源主要分布在遼寧、河北、四川、山西、內蒙古、甘肅、山東、廣東等省、自治區。其特點是:貧礦多,難選礦多,多金屬礦多。在總儲量中含鐵50%以上的富礦只占5.7%,貧礦占94.3%,而在貧礦儲量中容易選別的磁性鐵礦占68%,難選的紅礦占32%。含多種金屬的鐵礦約有100多億噸,主要伴生著釩、鈦、鈮、銅、鉛、鋅、鎢、錫、鉬、鎳、鈷、金、鈾、硼、硫、磷和稀土元素等。這些特點,一方面給開採、選礦處理增加了一定的困難,另一方面為多金屬回收利用提供了廣闊前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隨著冶金工業的發展,鐵礦開採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鐵礦石產量1949年僅59萬噸,1952年達到429萬噸,1962年發展到2578萬噸,1972年達到8460萬噸,1983年達到11339萬噸,1952~1983年,平均每年遞增11.14%。重點礦山由建國初期的9個,到1983年已發展到33個,礦石產量達到8500餘萬噸。這些重點礦山主要有遼寧的鞍山、本溪,河北的遷安、邯鄲,內蒙古的白雲鄂博,湖北的大冶,安徽的馬鞍山,四川的攀枝花,海南等,而中小型礦山則遍布全國各地,約有 500餘個。其中海南鐵礦是中國的大型富鐵礦。鐵礦山生產裝備水平有很大提高,由建國前的手工作業逐步發展為小型機械作業,進而到大型機械作業,到80年代初已有幾個大型露天礦山開始採用了牙輪鑽機,8立方米以上的大型電鏟,南芬露天礦還使用了百噸級的電動輪汽車等70年代水平的裝備。選礦加工生產,建國前是空白,到1983年已擁有32個重點骨幹選礦廠,其鐵精礦年產量達到3015萬噸。選礦方法由單一的磁選發展為浮選、焙燒磁選、強磁選、重選和重、磁、浮聯合流程選礦。磁選精礦含鐵品位突破68%,達到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