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鎂都

中國鎂都

中國鎂都(大石橋市)位於遼河下游左岸。北與鞍山市海城市相連,東與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相毗鄰,南與營口市蓋州市相接壤,西臨營口市老邊區,西北與盤錦市大窪區隔河相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鎂都
  • 外文名:Chinese magnesium are
  • 別名:大石橋市,營口縣
  • 行政區劃代碼:210882000000 
  • 行政區類別:縣級市
  • 所屬地區:遼寧省營口市
  • 地理位置:遼寧省中南部 
  • 面積:1612.11 km 
  • 下轄地區:4個街道、13個鎮、2個農場 
  • 政府駐地:鎂都街道
  • 電話區號:0417
  • 郵政編碼:115100
  • 人口數量:66.83 萬 
  • 火車站:大石橋站
  • 車牌代碼:遼H
行政區劃,自然情況,氣候特點,水文狀況,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交通區位,經濟發展,服務業,對外開放,農業,工業,經濟,人文歷史,社會事業,醫療衛生,文化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體育事業,

行政區劃

截至2023年6月,中國鎂都(大石橋市)下轄4個街道、13個鎮、2個農場。
4個街道:金橋街道、鋼都街道、百寨街道、鎂都街道。
13個鎮:水源鎮、溝沿鎮、石佛鎮、高坎鎮、旗口鎮、虎莊鎮、官屯鎮、博洛鋪鎮、永安鎮、湯池鎮、建一鎮、黃土嶺鎮、周家鎮。
2個農場:大石橋市水稻良種場、大石橋市示範場。

自然情況

氣候特點

中國鎂都(大石橋市)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熱同期,雨量集中,年平均氣溫在8℃-9℃,年平均降雨量為640-750毫米,無霜期175天左右。

水文狀況

主要河流除西部邊境的大遼河外,還有貫穿東部和中部的大清河及其支流。中國鎂都(大石橋市)境內的大清河屬大清河的上游。按流域分為東大清河,西大清河。東大清河發源於呂王、建一、黃土嶺鎮的虎皮峪三支流交匯於黃土嶺後淌入石門水庫,在蓋州匯入大清河主流,再入西海。東大清河上有廂房水庫、虎皮峪水庫。西大清河發源於周家鎮的大金寺、猞猁溝、瓦房溝等和海城市的英落境內。西大清河上有“周家水庫”和“三道嶺水庫”,二股水匯於湯池,從湯池東經下湯池,茨溝出境流入蓋州大清河主流。因東、西大清河都發源於山區,流經河道都以石砂子為底,因此河水清澈見底,故稱之為大清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市土地總面積239.5萬畝,其中耕地面積78.3萬畝,林、牧地面積83.5萬畝,荒山荒地面積20萬畝。

水資源

全市有自然水域23萬畝,天然和人工河流30餘條,較大的河流有遼河、大清河、勞動河。有大小型水庫14座,總容水量為5,004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

現已探明的礦藏有27種,其中非金屬礦石有菱鎂業、滑石、硼石、石灰石、矽石等21種;貴重金屬和稀有金屬礦藏有金、銀、銅、鈷、鈾、鐵6種。其中鎂礦總探明儲量44.56億噸,保有儲量43.63億噸。

交通區位

中國鎂都(大石橋市)交通便捷。大石橋火車站是國家二等站,境內有2個鐵路貨運編組站。沈大和京瀋連線高速公路、哈大公路、哈大電氣化鐵路和哈大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縱貫全境。距大連港200公里、營口港20公里,鮁魚圈港40公里,驅車到瀋陽、大連機場僅需一個半小時,到營口蘭旗機場需十五分鐘,去北京只需5個小時。

經濟發展

服務業

服務業提質增效。2019年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2億元,增長8.3%;服務業增加值110億元,增長7%;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20家。全力推進服務業重大項目建設,奧特萊斯金牛文化古鎮、鉑金學府文化城等項目完成主體建設,完成投資4.6億元;投資17億元的營口公鐵水多式聯運物流園項目已簽定框架協定。深入實施“網際網路+”電子商務行動計畫,建成營口地區首家網路平台培訓基地,博愛醫藥成為營口地區首家線上批發零售電商企業。編制完成旅遊產業發展規劃,大力實施“旅遊+”戰略,成功舉辦“杏花節”“大紅袍李子節”“首屆蘋果節”“淡水魚文化節”等特色旅遊活動,促進旅遊與農業、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全年完成旅遊總收入39.8億元,增長15%。
2020年,服務產業提質增效,活力彰顯。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56.9億元,增長1.5%。加快推動服務業和房地產重大項目建設,金牛古鎮商業街、隆澤苑等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7.2億元。大力實施“旅遊+”戰略,成功舉辦“大紅袍李子節”等特色旅遊活動。積極打造電商經濟新業態,博愛醫藥實現網路銷售額2.2億元,在東北三省排名第一。
2021年創特色、快發展、增效益,第三產業活力迸發。全市貨物運輸、商貿物流企業300餘家,年納稅額約7000萬元。“農產品網紅電商”共享服務平台銷售總額1.68億元,增長5%,電商孵化基地合作企業達197家。新建高檔商業住宅小區8個,房地產銷售額達20億元。活躍鄉村旅遊,推進4個省級農家樂、6個民宿、9個採摘園提檔升級,成功舉辦營口豐收節大石橋分會場活動,交易額達3.13億元。預計2021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存款餘額增長13.78%;貸款餘額增長20.26%。
2022年第三產業提檔升級。全面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新增市場主體7000戶,真實惠、興隆、大潤發等大型商超多渠道開展線上促銷活動,預計電商銷售突破 9000 萬元。加快推動觀山墅、星河灣、天成壹品等房地產項目建設,完成投資17.3億元,商品房銷售面積達34.26萬平方米,交易額18.3億元。預計2022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存款餘額完成712.6億元,同比增長7.89%;貸款餘額完成401.5億元,同比增長4.13%。

對外開放

對外開放水平持續提高。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遼寧“17+1”中東歐經貿合作示範區和營口自貿區建設,新辦進出口自營權企業20家,131家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49個國家完成進出口額84億元。大石橋經濟開發區被認定為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開展招商活動24次,簽約項目59個,投資67.7億元。“飛地經濟”成效顯著,南樓、大石橋兩個開發區的“飛地經濟”園區被確定為第一批省級“飛地經濟”園區,落戶項目11個,總投資30.5億元,完成投資近7000萬元。深入實施“四個一”重點項目精準幫扶行動,開(復)工千萬元以上項目95個,全面完成29個列入營口市“重強抓”重大項目建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6億元,增長8.9%。
企業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出台8條新政策獎勵科技創新,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7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增長15%。轉化科技成果10項,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39件;列入省、市企業技術創新重點項目計畫的有21個項目。“產學研用”成果顯著,全市200餘家企業與20餘所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我市與瀋陽工業大學、遼寧科技大學和瀋陽農業大學達成全面戰略合作等系列協定。紮實推進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順利通過國家覆核。
2020年,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統籌推進科技創新與中外合作創新,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遼寧“17+1”中東歐經貿合作示範區和營口自貿區建設,2020年新辦進出口自營權企業30家,109家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44個國家完成進出口額21.6億元。內聯引資完成10億元。
2021年抓對接、搭平台、促合作,對外開放逐步擴大。建立“商務服務員”制度,推動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東北亞鎂質材料交易中心開闢了鎂制材料交易新模式,為產業發展及供應鏈融資奠定了基礎。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遼寧“17+1”中東歐經貿合作示範區和營口自貿區建設,全市進出口自營權企業403家,與“一帶一路”沿線49個國家建立合作關係。外貿出口主要面向亞歐美等大洲,涵蓋了日、韓、俄、美等上百個國家和地區。全年進出口總額預計完成57.5億元,增長6.5%;實際利用外資370萬美元。
2022年對外開放更加活躍。持續加大外貿政策扶持力度,縮短資金兌付流程,提高財政資金對企業扶持作用的時效性。利用“商務服務員”制度平台,動態梳理外商投資企業基本信息,形成模組清單。全市進出口自營權企業310家,其中有業績外貿企業170家,全年進出口總額預計完成70.8億元,增長6%;實際利用外資預計完成20萬美元。
2020年,現代農業穩步推進,成效可鑑。農業種植面積83萬畝,生豬生產恢復到2017年出欄量的90%以上,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9萬畝,連續13年奪得“大禹杯”,被評為“2020年中國水稻優質產區”。紮實開展農村土地確權專項行動,收回土地11685畝、資金751.2萬元,253個行政村登記賦碼頒證率達到100%。2611座農村無害化戶廁建設工程穩步推進。在全省率先推廣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大紅袍李子”獲批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岳平”蘋果、“博洛鋪”小米等10個產品獲得國家級金獎。
擴規模、調結構、提質量,農業產業穩步發展。全年糧食播種面積83.76萬畝,產量超10億斤。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5萬畝,新增設施農業面積1500畝。成功引進和試驗示範農業新品種、新品系31個,推廣新技術12項。成功獲批“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鄉推進試點縣”“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榮獲“遼寧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示範縣”,連續十四年榮獲省農田水利“大禹杯”。高坎鎮入選全國農業強鎮創建名單,高坎現代水產城獲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
2022年現代農業蓬勃發展。全市耕地面積82.5萬畝,糧食產量穩定在50萬噸以上,始終保持全國產糧重點縣和全省優質水稻主產區地位。推動“五優聯動”有效實施,投資1.25億元的“中國好糧油”項目全部建成,糧油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4萬畝,完成黑土地保護性耕作6.5萬畝,完成水稻秸稈混埋還田10萬畝。成功獲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鄉推進試點縣”“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重點縣”“全國第七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連續十五年榮獲省農田水利“大禹杯”。遼東灣高坎現代水產城年銷售量5萬噸,銷售額達5億元,成為全國淡水產品物流集散地。旗口鎮新開河村獲批第十二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
2019年,工業經濟加速轉型。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91億元,增長3.1%。鎂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鎂製品及深加工產業規上企業產值完成200億元。採用世界首創生產工藝的營口金岱低品位菱鎂礦石綜合利用項目一期建成投產,二期主體完工;金龍集團、中建鎂磚等多數鎂製品企業自動化、半自動化設備水平國內領先,部分裝備國際先進;菱鎂化工高活性輕燒氧化鎂等4項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或先進水平;其制定的X-射線螢光光譜儀法標準填補了國內空白。大力培育壯大金屬製造、精細化工主導產業,兩大產業規上企業產值分別完成90億元、28億元。
2019年,民營經濟活力不斷提升。全面貫徹落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25條措施,持續深入開展“四個一”企業幫扶行動,兌現民營企業產業扶持政策資金約500萬元;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8455萬元;全口徑減稅降費5.7億元;幫助122家企業完成電力市場化交易,節約電費4500萬元;全年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6625戶,新增升規入統企業40家。積極推動企業上市,在遼股交掛牌上市的5家企業進入創新層,中鎂集團、菱鎂化工積極籌備主機板上市,中鎂集團成功申報省“瞪羚獨角獸企業”。
2020年,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實力穩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300億元,工業經濟出現止跌回升態勢。大力推進鎂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成效明顯,實施鎂產業重點科技創新項目4項,率先完成營口地區“高企三年倍增計畫”,完成科技成果轉化10項。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6215萬元。
2021年促轉型、強鏈條、壯實力,工業經濟企穩回升。全年規上工業總產值預計完成380億元,增長23.8%,其中鎂製品及深加工產業、金屬製造產業規上產值預計完成190億元、130億元,分別增長17.3%、44.4%。建立“小升規”重點培育企業庫,今年升規入統企業預計達24家。“謀立推建”項目達26個,總投資35億元。認定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省軍民融合企業2家,新培育雛鷹企業3家,新培育瞪羚企業3家。盛海化工、金龍集團等5家企業躋身遼寧民營企業百強,數量居全省縣市第一位。
2022年工業經濟企穩增長。“2+3+2”產業新發展體系逐步完善,規上工業企業產值預計完成385億元,同比下降2.9%。其中鎂製品及深加工、金屬製造兩大主導產業產值預計分別完成187億元、123億元。“謀立推建”項目達23個,總投資104億元。全年預計新增“個轉企”160戶、“小升規”50戶。遼寧中鎂高溫材料有限公司被認定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大石橋市中建鎂磚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躋身遼寧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遼寧萬鑫科技材料有限公司的新型環保增碳劑等9家企業 9個產品被授予遼寧省“專精特新”產品(技術)稱號,金龍集團被認定為省級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工業經濟發展水平再上新台階。

經濟

最佳化升級產業結構,全市經濟穩健發展
工業經濟加速轉型。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91億元,增長3.1%。鎂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鎂製品及深加工產業規上企業產值完成200億元。採用世界首創生產工藝的營口金岱低品位菱鎂礦石綜合利用項目一期建成投產,二期主體完工;金龍集團、中建鎂磚等多數鎂製品企業自動化、半自動化設備水平國內領先,部分裝備國際先進;菱鎂化工高活性輕燒氧化鎂等4項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或先進水平;其制定的X-射線螢光光譜儀法標準填補了國內空白。大力培育壯大金屬製造、精細化工主導產業,兩大產業規上企業產值分別完成90億元、28億元。
民營經濟活力不斷提升。全面貫徹落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25條措施,持續深入開展“四個一”企業幫扶行動,兌現民營企業產業扶持政策資金約500萬元;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8455萬元;全口徑減稅降費5.7億元;幫助122家企業完成電力市場化交易,節約電費4500萬元;全年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6625戶,新增升規入統企業40家。積極推動企業上市,在遼股交掛牌上市的5家企業進入創新層,中鎂集團、菱鎂化工積極籌備主機板上市,中鎂集團成功申報省“瞪羚獨角獸企業”。
現代農業穩步發展。農產品供給能力實現新突破,糧食總產量達到53萬噸,增長12%,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6.4%。著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調減玉米種植面積3500畝,新增設施農業1500畝、高標準農田4.5萬畝,新種植食用菌90畝,總規模達890畝;新發展大紅袍李子2340畝,栽培技術成為省地方標準。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進鄉村振興項目7個;培育村級集體經濟項目87個,消除“空殼村”23個。紮實推進“中國好糧油”示範縣建設,糧食產後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低溫儲糧倉和交易服務中心建成使用;渤海米業“越光”大米在世界高端米業大會上榮獲銀獎。成功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審查備案農資產品184家,農村土地確權頒證工作全部完成。“大棚房”專項整治順利通過省市驗收。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業水價綜合改革5萬畝,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全部完工,大清河河道治理工程進展順利,連續11年奪得省“大禹杯”。
服務業提質增效。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2億元,增長8.3%;服務業增加值110億元,增長7%;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20家。全力推進服務業重大項目建設,奧特萊斯金牛文化古鎮、鉑金學府文化城等項目完成主體建設,完成投資4.6億元;投資17億元的營口公鐵水多式聯運物流園項目已簽定框架協定。深入實施“網際網路+”電子商務行動計畫,建成營口地區首家網路平台培訓基地,博愛醫藥成為營口地區首家線上批發零售電商企業。編制完成旅遊產業發展規劃,大力實施“旅遊+”戰略,成功舉辦“杏花節”“大紅袍李子節”“首屆蘋果節”“淡水魚文化節”等特色旅遊活動,促進旅遊與農業、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全年完成旅遊總收入39.8億元,增長15%。
預計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35億元,增長6.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2.3億元,增長0.5%;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完成38400元、18902元,增長7.6%、6.8%。
2020年,現代農業穩步推進,成效可鑑。農業種植面積83萬畝,生豬生產恢復到2017年出欄量的90%以上,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9萬畝,連續13年奪得“大禹杯”,被評為“2020年中國水稻優質產區”。紮實開展農村土地確權專項行動,收回土地11685畝、資金751.2萬元,253個行政村登記賦碼頒證率達到100%。
2611座農村無害化戶廁建設工程穩步推進。在全省率先推廣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大紅袍李子”獲批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岳平”蘋果、“博洛鋪”小米等10個產品獲得國家級金獎。
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實力穩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300億元,工業經濟出現止跌回升態勢。大力推進鎂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成效明顯,實施鎂產業重點科技創新項目4項,率先完成營口地區“高企三年倍增計畫”,完成科技成果轉化10項。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6215萬元。
服務產業提質增效,活力彰顯。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56.9億元,增長1.5%。加快推動服務業和房地產重大項目建設,金牛古鎮商業街、隆澤苑等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7.2億元。大力實施“旅遊+”戰略,成功舉辦“大紅袍李子節”等特色旅遊活動。積極打造電商經濟新業態,博愛醫藥實現網路銷售額2.2億元,在東北三省排名第一。
預計202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88億元,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1.7億元,增長1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4億元,增長13.7%;稅收收入14.5億元,增長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88.1億元,增長1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3%、7.1%。
預計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00億元(含價格因素),下降3.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5億元,增長30.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0.2億元,下降8.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下降13%;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去年持平。

人文歷史

中國鎂都(大石橋市)地處東經122°05ˊ至123°00",北緯40°19ˊ至40°56ˊ,位於遼寧省中南部,遼河下游左岸,南與蓋州市接壤,北與鞍山市海城市毗郊,東與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相依,西倚營口市老邊區並與盤錦市大窪區隔河相望,中國鎂都(大石橋市)物華天寶,資源豐富,兼有陸路、水路交通便利的條件。
中國鎂都(大石橋市)古為幽州屬地,秦屬遼東郡,漢屬元菟郡,唐屬安東都護府,民國初始建營口縣,1938年撤消營口縣,分屬海城、蓋縣兩縣所轄,1946年4月成立營口縣,1992年11月28日撤消營口縣設大石橋市(縣級市)。
中國鎂都(大石橋市)現轄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4個行政管理區,13個鎮,253個行政村。全市總面積1612.11平方公里,行政區劃面積150平方公里,規劃區面積160平方公里。總人口668326人。

社會事業

醫療衛生

全市擁有醫療機構50個(不含診所等),縣級公立醫院2家,市中心醫院為三級綜合醫院,市中醫院為二級中醫醫院。有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個,衛生監督機構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全市床位數總計3820張。全系統從業人員4828人,執業(助理)醫師1841人,其中:高級職稱209人,中級職稱361人。共有執業護士2032人。

文化事業

我市現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1個、營口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26個、營口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6人,大石橋市(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人。現有業餘文藝骨幹1000多人,在繁榮文化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作為“中國書法之鄉”“中國詩詞之鄉”,我市匯聚國內眾多著名書畫家,用文藝精品推動文化強市建設。
公共文化服務方面,2022年7月,大石橋市圖書館新館建成並投入使用。新館建築面積2800多平,共設有多媒體室、圖書借閱室、少兒閱覽室、多功能報告廳等七大功能區。圖書館新館館藏量13萬餘冊,讀者坐席180個,新館引進自助借還機、觸控螢幕閱讀機、手持電子閱讀器等新媒體服務設備,提升數位化服務質量,不斷提升服務效能。2023年2月,文化館新址開始裝修,預計於6月底前完工。文化館新館設有多媒體宣傳展示區、宣傳廊、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廳、多功能廳、舞蹈教室、聲樂教室、多功能教室等功能區,承載各類輔導、培訓、排演、展示展覽等活動,為民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充分發揮文化陣地龍頭作用。
在開展圖書館、文化館新館建設的同時,我市紮實推進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工作。大石橋市圖書館、文化館、體育館、虎石溝萬人坑紀念館、金牛山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均常年向市民免費開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務項目全部免費。通過實施免費開放,推動公共文化設施更好的服務於民眾文化生活。

科學技術

中國鎂都(大石橋市)委、市政府先後與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鋼鐵研究總院、北京礦冶研究院、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等11家高校院所建立全面的科技合作關係,與日本、韓國、俄羅斯、德國等國家廣泛開展技術交流合作,帶動近200家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國內外大型企業集團建立了長期技術協作關係,創建各類科研機構40多家。先後獲批建設營口國家鎂質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示範基地、大石橋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取得了良好科技成果。全市現有規上工業企業256家,高新技術企業7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5家,“專精特新”產品14個。涵蓋新材料、能源、環保及農業等多個領域。目前駐大石橋市級以上科技特派員數量為50人。同時,大石橋市建有比較完善的技術推廣體系,全市形成了市、縣、鎮、示範村四級科技、管理、套用服務網路。組織成立了大石橋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心,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加快了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步伐。
目前,中國鎂都(大石橋市)已成立多個公共技術創新服務平台。依託營口三鏘創業孵化服務有限公司建立營口大石橋市創業孵化基地,依託遼寧津大肥業有限公司建立博士後工作站。特別是大石橋市東北亞鎂質材料交易中心開始運營後,為全市鎂製品企業搭建了網上交易平台。大石橋市鎂質材料交易中心已取得了階段性成績,大數據採集、整理、運用是大勢所趨,東北亞鎂質材料交易中心交易模式不僅方便快捷,保證交易雙方利益,更能通過交易大數據,實現對鎂質耐火材料行業資源的有效配置和整合。
以營口菱鎂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遼寧嘉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遼寧環宇環保技術有限公司、營口昌泰鋁材有限公司、營口禾豐源米業有限公司、營口渤海米業有限公司、營口瑞豐科技有限公司、遼寧津大肥業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營口龍頭企業創建了包括遼寧省鐵水預處理技術專業技術創新中心、遼寧省螯合肥料專業技術創新中心、遼寧省鎂素營養專業技術創新中心、遼寧省耐火材料專業技術創新中心、遼寧省鎂制功能材料專業技術創新中心、遼寧省鎂制材料高效清潔生產專業技術創新中心、遼寧省煙氣淨化專業技術創新中心、遼寧省電工級氧化鎂專業技術創新中心8個省級技術創新中心,1個博士後工作站,以及15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實施國家省市多項鎂產業重點科技創新項目,完成各類科技成果轉化超過20項,涉及了鎂礦產業、有機農業、綠色加工、生態環保等行業,先後主導和參與制定了鎂碳磚GB/T 22589-2017、農業用硫酸鎂GB/T 26568-2011、複合肥料GB/T 15063-2020、硼鎂肥料GB/T 34319-2017等4個國家標準、含螯合微量元素復混肥HG/T 5331-2018、鋁塑複合型材YS/T 729-2010、礦物絕緣電纜用氧化鎂HG/T 6606-2022等3項行業標準,為大石橋市創新科技發展起到了助力作用。

教育事業

全市教育系統現有公辦法人單位62個。其中高中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7所(其中農村6所),國中15所(其中農村10所),國小20所(其中農村9所),公辦幼稚園12所,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素質教育實踐學校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大石橋市招生考試委員會辦公室負責教育系統招生考試及學生資助工作。另外,有民辦高中1所,民辦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
現有教職工4741人。其中高中教職工772人,國中教職工1523人,國小教職工1948人,其他學校教職工498人。
全市在校學生52352名。其中高中8335名,國中15084名,國小27608名,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1240名,特殊教育學校85名。
1.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得到有效加強。全市教育系統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教育系統首要政治任務,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全市教育系統落地生根。常態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壓實黨建工作責任,不斷提升黨建工作質量水平,為全市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2.黨的教育方針得到全面貫徹。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深入推進中國小思政一體化建設,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雙減”改革推動教育生態持續好轉。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堅持減負提質並重,進一步加強作業管理,提升課後服務水平,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下大力氣規範校外培訓行為,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數量大幅壓減,其中,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已經清零,校外培訓環境治理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學生學習回歸校園,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明顯減輕。
3.基礎教育發展更加公平優質。公辦園已達到在園幼兒占比預計數50%,普惠性幼稚園覆蓋率已達到87%。評定普惠性民辦幼稚園87家,新增四星級幼稚園3家。目前我市四星級幼稚園已達到10家,五星級幼稚園4家。成立8個辦學集團,43所義務教育學校集團化辦學全覆蓋。全市課後服務學生參與率為97%。完善中國小學區劃分,強化招生審核,規範招生行為,維護教育公平,傳統熱點學校班額、校額得到有效控制,城區中國小實行陽光分班。積極落實依法控輟、教改控輟、扶貧控輟等責任,通過學校、家庭和社會多方努力,中國小輟學率逐年下降。目前,國小鞏固率為100%,國中年輟學率為0.07%,控制在省定標準(1%)之內。全力推動普通高中特色發展,一高中已被評為遼寧省科技特色高中。
4.職業教育適應性顯著增強。在強化校內教育教學的同時,積極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訂單培養”的全新辦學模式。依託校企合作平台,積極構建開放式人才培養體系,強化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職業意識和工匠精神,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畢業生升學率達95%以上,就業率達100%。
2022年11月,大石橋市職業中專遷入金橋街道迷鎮山南新校區。
5.教師隊伍建設邁上新台階。為解決教師隊伍年齡老化和教師結構性缺員問題,近三年,為三所高中引進優秀高校畢業生51人,城區中國小招聘教師124名。2022-2023年度我市共為農村中國小招聘99名“特崗計畫”教師,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得到進一步提升。持續開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和支教工作。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的第一標準,以“零容忍”態度狠抓教育行風建設。
6.全面落實學生資助政策。著力構建覆蓋全市教育扶貧機制,按照“絕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目標,確保政府資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實到每個家庭困難學生身上。
7.安全穩定局面更加鞏固。聯合市公安局、市衛健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我市疫情防控、食堂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進行了多次專項檢查。對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安全常識教育、預防校園欺凌和暴力專題教育、預防毒品宣傳教育、預防網路沉迷等方面的安全和法治宣傳教育。開展應急演練工作,開展防溺水專項治理。堅持常態動態科學精準防控和應急處置相結合,嚴格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教育教學的影響,維護正常教育教學秩序,最大程度保障師生健康和校園安全。
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凝心聚力,勇毅前行,以更加飽滿的政治熱情和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全力推動我市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持續推動中國鎂都(大石橋市)營商環境提檔升級,奮力譜寫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教育工作新篇章!

體育事業

我市是全國第一批體育先進縣之一。以“體育健民”為目標,推動全民健身,營造崇尚運動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圍。推進休閒健身用地設施建設,全市253個行政村全部安裝健身器材。市內市民活動中心功能齊全,總投資5800萬元,占地面積7864平方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業體系日趨完善。積極開展民眾性體育活動,民眾性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多年承辦省級以上體育賽事。
民眾性體育發展迅速
我市體育事業取得長足發展,民眾性體育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健身場所越來越多,參加健身人數逐日遞增,極大的豐富廣大人民民眾的業餘文體生活。同時,我市積極組織開展體育下鄉、下社區活動,堅持生產勞動和文體活動相結合,組織開展有地方特色、民眾喜聞樂見、易於參加的體育健身和競賽活動,引導更多的民眾投身到體育健身活動中去。
“農民健身工程”全面推進落實
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是國家在“十一五”期間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惠民工程。2014年,完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市253個行政村實現體育健身器材全覆蓋,這項工程極大的推動了我市農村體育健身活動的開展,積極促進了構建農村體育服務體系,提高廣大農民身體素質。
豐富多彩的體育賽事
大石橋體育賽事眾多,活動樣式多樣。不僅強健市民體魄,也豐富了人民的生活。大石橋市先後舉辦各類體育賽事,提高大石橋市體育知名度。 發揮專業體育協會優勢,開展民眾體育活動,舉辦各類比賽。我市同時成立太極拳協會、籃球協會等體育協會。
中學生籃球賽”、”機關幹部籃球賽、大石橋市教育系統桌球比賽、春季信鴿聯翔比賽、大連國際馬拉松比賽“社保杯”桌球聯誼比賽、春季競技釣排位賽、秋季信鴿競翔賽、體育館接待遼南地區體育舞蹈大賽、大石橋市機關羽毛球聯誼賽、大石橋市法院系統籃球賽等活動展現我市體育事業發展的蓬勃。
全民健身取得成效
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完善。一是大力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建設,鼓勵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扶持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體育場館建設與運營。現有標準塑膠體育場3個、體育館7個、游泳館2個,市民活動中心1個,健身廣場4個,健身步道1個(11000米),登山步道2個,上述設施能基本滿足開展體育健身活動的需求。已建成學校足球場地22塊,場地設施開放率達65 %。新增體育健身器材300多件,行政村農民健身工程覆蓋率達到92%。在城區體育公園、健身步道、健身廣場、社區健身廣場安裝體育健身器材,合理布局健身場所,15分鐘健身圈在城市社區的覆蓋率已達60%。完善了蟠龍山體育公園的健身設施,建設、改造體育場、登山步道、健身路徑、健身廣場、游泳館、籃球場、排球場、桌球場等設施,為廣大市民提供良好的健身環境。二是公共體育服務效能得到提高。通過《大石橋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6—2020年)》的推進實施,每周參加1次以上體育鍛鍊的人數達30多萬人,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達到42 %。蟠龍山體育場、市體育館等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率達100%。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1.08平方米。每千人公益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為1.8人。
體育賽事和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十三五”期間,全市接待國家級、省級賽事40餘場,組織市本級、社區、鎮村級賽事30餘場。開展全民健身展示會、徒步大會、桌球比賽、羽毛球比賽等我市傳統體育活動10多次。指導推動社會開展體育健身活動20多次。其中開展南樓開發區“迷你杯”籃球賽、“籃球協會杯”籃球比賽、天方三對三籃球對抗賽、鎮街籃球友誼賽等籃球賽事15次。號召各鎮(街)組織舉辦的各類健身活動30多次。通過各類賽事的開展,推動了青少年、老年人、婦女、社區居民、職工、農民、殘疾人等各類人群體育活動的協調發展,不斷完善全民健身制度。
人才隊伍建設有效加強。積極推進基層體育骨幹隊伍建設,完善基層體育骨幹隊伍培訓體系。通過建立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和非奧項目發展培訓基地,不斷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各類運動項目教練員和裁判員隊伍建設。“十三五”期間累計培訓各類體育人才900多人次。現有社會體育指導員達1300人。通過培訓,不斷提高廣大民眾體育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大力推進全民健身志願服務隊伍建設,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推動全民健身事業科學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