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野生亞洲象受脅狀況及其適應性機制研究》是依託北京師範大學,由張立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野生亞洲象受脅狀況及其適應性機制研究
- 依託單位:北京師範大學
- 項目負責人:張立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亞洲象是我國的一類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國境內分布的野生種群數量僅在197-213 頭之間。由於棲息地喪失和破碎化,加之日益加劇的人象衝突,我國亞洲象的保護呈現出野生種群過小、繁殖緩慢、易受驚擾和攻擊性強、傷人致死事件增加等問題。從亞洲象的糞便中可以提取並檢測出皮質醇、雌二醇、孕酮等固醇類激素的含量,從而監測野外個體的應激狀況和繁殖狀態。本研究計畫將本組對圈養亞洲象行為和生理的研究方法及成果推廣到對野外種群的生理生態學研究。通過非損傷性取樣,對野生個體糞便中類固醇激素,包括皮質醇、睪丸酮、雌二醇、孕酮等含量進行檢測,確定個體和群體的應激狀態和繁殖狀況, 分析動物對日益加劇的人為干擾的行為和生理適應,探討棲息地喪失和人象衝突等對野生亞洲象個體行為和種群繁殖所帶來的潛在影響,進而為瀕危物種極小種群保護與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和提供合理化建議。
結題摘要
人為干擾是當下威脅野生動物生存與繁殖的全球性因素。亞洲象被INCU列為瀕危物種,同時也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目前,中國野生亞洲象的種群數量為216-243頭,由於棲息地喪失和破碎化,加之日益加劇的人象衝突,我國亞洲象的保護呈現出野生種群過小、繁殖緩慢、易受驚擾和攻擊性強、傷人致死事件增加等問題。本研究通過非損傷性取樣,2014-2017年連續4年前往西雙版納採集新鮮的野生亞洲象糞便,最後在15個地區採集到來自5個地方種群的樣品總計257份。提取糞便中皮質醇、雌二醇、孕酮等類固醇激素,運用放射免疫法進行激素含量的測定,確定群體的應激狀態和繁殖狀況,分析動物對不斷加劇的人為干擾的生理適應,探討棲息地喪失和人象衝突等對野生亞洲象種群繁殖所帶來的潛在影響。同時本研究結合地理信息系統,運用生態位因子分析模型對人為干擾程度進行量化。結果顯示,西雙版納地區有22.77%的面積存在人為干擾。野生亞洲象對人為干擾表現出強烈的應激反應,糞便皮質醇水平隨著人為干擾指數的增加而顯著上升。野生亞洲象種群的應激水平隨茶園種植的擴大而顯著上升,土地利用類型的改變是引發種群應激反應的重要的人為干擾因素。通過分析對比不同地方種群的應激水平及其領域內的人為干擾情況,我們發現,種群水平上的應激水平反映的是種群對整個領域內人為干擾的長期適應。我們還發現,糞便雌二醇水平隨著應激水平的上升而顯著降低,人為干擾會抑制種群的繁殖潛力,並且這種抑制作用可能是通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改變介導的。本研究的結果也說明了非損傷性生理監測在評估管理決策和幫助制定保護策略方面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