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月刊(北京)

《中國醫藥月刊(北京)》1940年6月創刊於北京,屬於醫學類刊物。該刊由北京中醫學社負責發行,由董德懋負責主辦,由張遂初擔任社長,由董德懋擔任總編,由田小石擔任編輯,由施如棠擔任校對主任;該刊由中醫學社印刷館負責印刷,地址位於車馬家廟五號;該刊為月刊;停刊時間和停刊原因不詳;館藏現存最晚一期為1943年12月第4卷第6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醫藥月刊(北京)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40年
  • 出版周期:月刊
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欄目方向

該刊之所以創刊,源於醫學同仁紛紛認為只有“研究我國固有之實驗醫學”,才能實現“發揚國醫學術,普及醫學知識”,實現對中華傳統醫學的復興,改變民眾對現代中醫學的看法。
該刊創刊之初並無固定的欄目,後分別設立“言論”、“醫學研究”、“醫學常識”、“方藥研究”、“長篇專著”等欄目,其中,“長篇專著”一欄所刊文章多為長篇研究論文,學術性較強,在內容上側重討論傳統中醫名著的醫學觀點和醫學理論,關注傳統醫學理論對現代西醫學體系下病症施治的看法,代表性文章有《現代溫熟病》;“言論”一欄則比較關注的傳統醫學的精神價值和道德理想,強調傳統中醫內在蘊含的道德準則;“醫學研究”一欄則主要探討的是傳統中醫學針對現代西醫體系下疾病的診斷方法和施診方案;“醫學常識”一欄則主要關注的是常見病的預防體系和生活常識,便於讀者掌握並在生活中套用。
《中國醫藥月刊》作為醫學類刊物,現存刊物數量較為豐富,發刊時間連續,集中反映了傳統中醫學在西方現代醫學進入中國後自我革新的道路,出現了套用傳統醫學診治現代疾病的趨勢,對研究者研究這一時期東西方醫學的互鑒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文化傳統

《中國醫藥月刊創刊宣言》董德懋
我國醫學肇興遂古,自炎黃以迄於今,亦有數千年之歷史,漢代以前,醫家重於實驗,樸質無華,已確立千古不朽壽世利物之醫術,自晉唐以還,百家雜出,各執己見,派別分歧,竟以陰陽五行,五運六氣之說,為解釋醫藥之原理,於是生克制化玄虛奧誕之學說,瀰漫於醫界,捨實從虛,愈趨愈遠,使經驗有效之中醫,呈江河日下之勢。自海禁大開,西學東漸,彼持科學之力奪造化之功,孜孜以求於巫祝之列,為醫則尚墨株泥守,不知改進,使寶貴之學術,仍埋藏於虛渺牽強附結之理論中,以致下降於巫祝之列,為外人所輕視,大有反客為主之勢,將陷於淘汰之危境矣。
雖然中醫之所以能留存自今者,決非偶然之事,中醫之真價亦非陰陽氣化虛玄之學說,而在治療之實效,如大黃之於瀉下,麻黃之於發汗,甘遂大戈之利水業,雖說者之主觀不同,而藥物之作用未有始變,蓋中醫之處方用藥,皆由先民以人體實驗而來,較西醫之動物實驗,確為可靠,故治療之效果,成績昭彰,且往往能治癒西醫所不治之病,決非虛語。
夫科學者,實驗之結晶也,中醫既有實驗可徵,則其中必有不能磨滅之真理在焉,故近年以來東西各國,已知中國醫藥之精妙,極力推廣,蒐集中醫書籍,翻譯註釋,詳加研究,彼自感法療之窮,欲借他山之助,但我中醫豈可自增我慢,囿於師古之觀,亦當善善從長,順應時代與之並進也。
中醫之失真,在乎少深刻之研究,及人才之缺乏,是以近年先達諸公籌設醫校於各地,以期普及學術提倡改進,力挽頹風,實亦復興中醫之佳兆也,不料在此時期竟有一般學者,不肯泯除意見,互相協助,反而勾心鬥角,造端排斥,設非喪心病狂,何至出此,孟子曰:人必自亡,而後人亡之。故外醫不能亡中醫,亡中醫者實自亡耳,今後願我同胞道,苟能共同努力,不存門戶之見,以學術為前提,不泯滅中醫之長。不回護中醫之短,利用科學方法,以求治療之真理,不為古代倉刀弓石所拘束,棄其糟粕,存其精華,剔其空談,趨於實用,是我國固有之實驗醫術,追列於世界醫林,以發揚我東方之文化,此即本刊之所有由興也。同仁等人微言輕,學陋識薄,但抱堅韌卓絕之志,百折不回之心,純以究研我國固有之實驗醫學為目的,尚望醫界同志,時賜箴言,匡助而校正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