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路的哲學視角》,是2023年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毅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道路的哲學視角》
- 作者:劉毅強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3年5月
- 定價:88 元
- ISBN:9787520730563
《中國道路的哲學視角》,是2023年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毅強。
《中國道路的哲學視角》,是2023年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毅強。內容簡介善於從哲學高度來提出和解決問題,是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道路上不斷取得成功的法寶。該書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對不同歷史階段,特別是革命...
1、中華哲學是巨觀哲學體系,西方哲學是微觀哲學體系。西方哲學以物理學基本理論為基礎,從微觀的視角,去認識具體的事物,再由微觀視角,所獲得的思維方法,去認識巨觀世界。它是由微觀向巨觀看世界。因此西方人習慣於,由微觀向巨觀,書寫通訊地址。真理是人們從微觀視角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原理。在微觀領域,客觀事物與...
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等報刊上發表論文和文章百餘篇。代表作有《學習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百年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的哲學密碼》《習近平外交思想的哲學基礎探析》《中國之治的實踐邏輯》《中國道路的哲學觀念》《深刻理解黨的十九大報告的“大歷史觀...
必然的路,謂之道;當然的話,謂之理。走中國道路,說中國理念,有了“道理”。道理是伴隨發展而來的。發展必有道理,大國發展有大道理。何謂中國發展大道理?一以貫之,半步風流。作者簡介 辛鳴,哲學博士、理論經濟學博士後,任職於中共中央黨校。長期致力子以哲學視角研究社會發展和制度創新問題,重點關注當代中國...
辛 鳴,哲學博士。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致力於以哲學視角研究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與中國道路的戰略創新,主要研究領域為制度哲學、政黨政治和社會發展戰略。出版學術著作《制度論:關於制度哲學的理論建構》《特色與優勢:中國政治發展之路》《大國核心》《中國道路的哲學自覺》等7部,主編《...
《全球治理觀的“中國道路”:概念重構與實踐創新》是202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由中國與澳大利亞青年華人學者共同創作的關於中國治理的全景式研究。本書探討了“中國之治”的理念創新與實踐路徑。通過多領域、多維度的綜合視角,本書分析了新時代中國在眾多治理領域所面臨的複雜問題與挑戰...
中國道路蘊含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 黃海 / 199 中國道路的世界歷史意義 吳曉明 / 213 第五篇 中國道路的話語建構 中國道路的詮釋框架 韓慶祥 / 221 現代性建構的中國道路與中國話語 陳曙光 / 233 中國道路的話語進路 劉衛東 / 247 超越資本現代性的中國道路 唐愛軍 / 263 現代性反思視角下的中國道路 王海濱 / ...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道路》是2013年6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學明、姜國敏。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依據西方馬克思主義探討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精神”,特別是探討了馬克思主義與哲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本體論之關係,然後著重從馬克思主義的思考角度和範式來審視和反思當今的世界,特別是當今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叢(2015年第3輯總第16輯)》是2015年11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叢》由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主辦。《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叢》總第16輯,深刻論述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不懈探索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
二十一世紀中國的復興是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藉此中國將走出近代以來的重重陰霾進而展現出青春的風采。中國復興的本質內涵是什麼,今天還面臨哪些結構性與系統性的難題,如何走出一條社會發展的新道路?回答這些問題把握社會歷史變遷的大道與大理。本書從哲學角度探討了這一主題,提出中國復興與社會主義的雙重社會...
未來五年中國面臨的外部挑戰 關於中國和平崛起的爭論與反思 關於“上合組織”的討論 聚焦金磚合作 新時代的中非合作 第四編:中國道路 作為思想對象的二十世紀中國 陸地和海洋,理解大國博弈與世界秩序的新視角 “空間革命”與世界歷史的“麥金德時代”《樞紐》:從世界發現中國 西方哲學中國化的三個階段 儒學復興與...
主要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與基本範疇的當代闡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青年項目以及省部級課題多項,在《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 100 余篇,出版《什麼是人民、階級及其他:以馬克思的名義》、《道路何以自信》、“經典悅讀系列...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與人類文明新形態》是王立勝所著書籍,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內容簡介 該書是作者近一年來聚焦最新重大論斷、重大戰略進行理論思考的結晶。全書從哲學和政治經濟學角度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人類文明新形態、“兩個相結合”、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
“現代化研究”何以成為一門“科學”?——對中國的現代化學科建設的思考 論中國院校研究的本土化進程 知情意分立思想與中國現代美學的起源 敘事主義歷史哲學視域下的章學誠戴震之爭 上海話量詞的用法與功能擴張 村落“總體性社會”的形成:實證研究 作為方法的社區研究,還是成為研究對象的社區:中...
一帶一路的亞美尼亞視角 演講 習近平的改革及其對中美關係的意義 ——在世界中國學論壇首屆美國分論壇上的主旨講演 歷史人文 近代上海錢業習慣法初探 “眾聲喧譁”之後:晚清文學再探 語錄體的倡導者——林語堂 當代聚焦 中國夢——未來發展的智慧哲學 論中國道路的本質屬性 中國知識經濟的創建 中國與世界 和平發展的...
到第十二章“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雙重動力”為中篇,主要從理論、歷史和實踐相結合的視角闡述中國社會主義的產生及其必然性,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探索及其歷程,改革開放的內在矛盾、根本動力、歷史作用和偉大意義;從第十三章“鄧小平理論: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到第十八章”'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引導中國走向21世紀”...
代序:發展問題的哲學關切與社會學關切——在“哲學與社會學跨學科高端對話會”上的致辭 中國經驗·中國道路·中國模式 促進中國社會學的“理論自覺”——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中國社會學?“中國模式”的探索與面臨的挑戰 中國的社會發展道路與學術挑戰 中國經驗與中國體驗:理解社會變遷的雙重視角 社會發展理論創新的中國...
陳潤華 余英時與杜維明思想源脈辨析——簡評《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與《儒家思想新論》的政治哲學視角 唐代興 探索中國民主化進程的世界性和實驗性道路——評何包鋼《民主理論:困境與出路》和《協商民主:理論、方法和實踐》張 江 夏 後團隊精神與當代中國社會整合議題——評《中國第一村:華西村轉型經濟中的後...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探索與創新》是一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年9月1日出版的圖書,李建平、李閩榕著,林維主編。全書分為人文社會科學方法論研究、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道路、古今中外哲學的中國審視、中國特色經濟管理理論探索與創新、中國全面依法治國理論創新與實踐發展、世界政治與中國視角、文思勝境與時代精神、古今之...
本書還深刻揭示了國家發展境遇與個人前途命運的內在聯繫,為人們把握好各自的人生道路提供了有益參考。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葉小文,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傑,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捷,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北京大學原副校長沙健孫,中國史學會原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李文海,北京大學第一批哲學社會科學資深...
本書是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主編,國內眾多知名哲學家和研究人員通過哲學視角解析社會現象、分析社會思潮、透視社會問題、觀照社會現實的論文彙編。全書主要分為“本輯特稿”“熱點聚焦”“理論探索”“套用研究”“學術爭鳴”“學術動態”“學哲學、用哲學”等內容。從研究領域看,涉及中國傳統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
同時,還創造性的提出,由“執中制衡”“和中平衡”“權中度衡”三位一體構成的“中衡”多元和諧思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方法論。作品目錄 作品思想 一、該書認為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主義本質上是人本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以“現實的人”為研究出發點,以實現“每個人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理論結點。這說明,...
教化主義是後現代化的中國新道路主義的創新表達。教化主義與啟蒙主義的不同在與教育和受教育是中國憲法承認的權利,因此是更加符合中國體制的哲學。教化主義與原教旨主義的不同在於教化的教是動名詞,原教旨的教是名詞(宗教)。教化主義的後現代性表現在對於中國現代化的後現代認識上,即切割現代化與現代主義的關係...
[18]唯一作者,空間哲學視域下中國道路的樣本意蘊及其想像力,湖南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CSSCI),2017年第5期。[19]唯一作者,後工業社會下地方的嬗變及其再生產,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CSSCI),2017年第6期。[20]唯一作者,馬克思的承認哲學新釋,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11月30日。[21]唯一作者,傳統社會下...
2012-10-12《中國會計報》報紙:《邁向會計強國的文化進軍》2012-9-1《財務與會計》期刊:《凝練財政精神 砥礪自覺自信》2012-6-1《財務與會計》期刊:《中國會計的“文化道路”》2012-4-20《中國會計報》報紙:《經濟之子點亮文化之光》2012-3-1《財務與會計》期刊:《創新社會管理:來自註冊會計師行業的答卷》...
“文化三路向說”是梁漱溟先生在《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當中提出的觀點,是其他將唯識學、西方生命哲學及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結合在一起後提出的系統的文化觀。他認為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不同,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同,因而分別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也就是三種生活路向。他反對普適性的文化價值理論,強調民族文化的特殊性...
先後參與過黨中央和國務院布置的“跨世紀領導幹部培養問題研究”、“民營經濟發展及民營企業家社會定位研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當代中國科學發展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重大調研工作。理論成果 長期致力於以哲學視角研究社會發展和制度創新問題,重點關注當代中國社會的經濟改革...
唯心主義是哲學兩大基本派別之一,主張:理念是世界的第一性質,物質是世界第二性質。其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國的王守仁、陸九淵,古希臘的柏拉圖,德國的黑格爾、費希特等。定義 唯心主義是人類認識之樹上開出的一朵花,但它是一朵不結果實的花。它把認識過程的某些環節或階段絕對化,或者誇大了主觀精神的作用,或者把...
孫叔平已經涉及了探索“具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建設道路的課題。他的思考與探求,達到了同時代高教工作者所能達到的高度。第三階段:20世紀70-80年代,70年代初孫叔平遭到文革的迫害,學術活動一度中止,直至1978年,正式回南京大學工作,期間有《中國哲學史稿》《中國哲學家論點彙編》等著作出版,代表了20世紀...
20世紀60年代前後出生的這一代人,迄今為止最深刻的共同體驗,莫過於改革開放前後中國社會巨大而深刻的歷史變遷。《發展實踐論(實踐哲學視域的現代社會發展觀)》意在從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視角闡發中國社會現代化歷史和轉型發展實踐的邏輯脈路。本書里想要表達的主要看法是從實踐哲學看中國社會現代化轉型發展問題,就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