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調查(總第13卷·村莊類第12卷·長江區域第5卷)

中國農村調查(總第13卷·村莊類第12卷·長江區域第5卷)

中國農村調查(總第13卷·村莊類第12卷·長江區域第5卷)是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編寫的《中國農村調查》村莊類的第13卷,調查對象為長江區域村莊。書中收錄了皖東南潘家灣和渝中祝家洞兩個村莊的調查結果,分別從村莊的由來與沿革、村莊自然形態與實態、村莊經濟形態與實態、村莊社會形態與實態、村莊文化形態與實態、村莊治理形態與實態對各調查村莊的具體情況進行了剖析,為讀者呈現了一幅長江區域村莊演變與發展的歷史畫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農村調查(總第13卷·村莊類第12卷·長江區域第5卷)
  • 作者:徐勇、鄧大才
  • 出版時間:2018年04月
  • 頁數:730 頁
  • ISBN:9787520122290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作者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徐勇,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

目錄

總 序【徐 勇】
凡 例【《中國農村調查》編輯組】
村莊類分序【徐 勇】
借勢而治:紳強家弱村落的依賴關係與治理——長江區域潘家灣村調查
第一章 村落的由來與演變
第一節 村落的形成
一 村名與村落
二 姓氏與村落
三 村民與村落
第二節 村落的建制沿革
一 1949年前村落建制
二 1949年後村落建制
第三節 當下村落概況
一 地理位置
二 行政村基本情況
三 自然村基本情況
第二章 潘家灣自然村的自然形態與實態
第一節 自然地理
一 地形地貌
二 氣候特徵
三 土壤
四 自然災害
五 村落交通
第二節 水網與灌溉
一 紅塘河
二 大水溝
三 小水塘
第三節 稻作體系
一 田與水
二 稻種與插秧
三 水田類型與灌溉
四 稻穀收割
五 曬稻與儲稻
第四節 居住格局
一 因水而居
二 因田而居
三 分散而居
第五節 潘家灣自然村的自然變遷與實態
一 水網與灌溉
二 稻作情況
三 交通情況
四 居住情況
第三章 潘家灣自然村的經濟形態與實態
第一節 人與土地、生產能力
一 人與土地
二 人與生產能力
第二節 產權與產權關係
一 土地產權概況
二 土地買賣關係
三 土地租佃關係
第三節 經營與經營關係
一 經營單位:單家獨戶
二 家庭獨立經營權
三 經營過程:分工與投入
四 經營與合作
五 經營與市場
第四節 交換與交換關係
一 村內“挑貨郎”
二 村外“上街”
三 借錢與借糧
第五節 分配與分配關係
一 分配單位
二 分配決策
三 分配內容
四 分配關係
第六節 消費與消費關係
一 消費決策
二 消費活動
三 消費習慣
四 消費關係
第七節 繼承與繼承關係
一 家庭繼承權
二 家庭繼承物
三 繼承程式
四 分家及分家關係
第八節 潘家灣自然村經濟變遷
一 土地改革運動時期的村落經濟
二 集體化時期的村落經濟
三 承包到戶時期的村落經濟
第九節 潘家灣自然村經濟實態
一 產權與經營
二 家庭分配
三 市場交換
四 家庭消費
五 家庭繼承
第四章 潘家灣自然村的社會形態與實態
第一節 血緣與血緣關係
一 家庭及家庭關係
二 親屬及親屬關係
三 擬血緣及擬血緣關係
第二節 地緣與地緣關係
一 鄰居及鄰居關係
二 門口人及門口人關係
三 鄉親及鄉親關係
第三節 業緣與業緣關係
一 社會組織及其關係
二 市場組織及其關係
第四節 信緣與信緣關係
一 信緣對象
二 廟宇
三 信緣活動
四 信緣圈
第五節 交往與交往關係
一 家庭內部交往
二 親族內部交往
三 村落內部交往
四 村落外部交往
第六節 流動與流動關係
一 土地與人口流動
二 職業與人口流動
三 市場與人口流動
四 戰亂災害與人口流動
第七節 分化與群體關係
一 職業分化
二 財富分化
三 權力分化
四 血緣分化
五 地緣分化
第八節 衝突與衝突關係
一 家庭內部衝突及其關係
二 村落內部衝突及其關係
三 村落之間的衝突及其關係
第九節 保護與保護關係
一 家庭的保護及其關係
二 家族的保護及其關係
三 村落的保護及其關係
第十節 潘家灣自然村社會變遷
一 土地改革運動時期的村落社會
二 農業集體化時期的村落社會
三 包產到戶時期的村落社會
第十一節 潘家灣自然村社會實態
一 血緣關係
二 地緣關係
三 業緣關係
四 信緣關係
五 社會交往
六 社會流動
七 社會分化
七 社會衝突
八 社會保護
第五章 潘家灣自然村的文化形態與實態
第一節 崇拜與崇拜關係
一 祠堂與祠堂關係
二 家譜與家譜關係
三 祖屋與祖屋關係
四 祖墳與祖墳關係
五 孝與孝道關係
第二節 信仰與信仰關係
一 請先生與風水信仰
二 請神符與神靈信仰
三 燒火紙與鬼怪信仰
第三節 思維與思維關係
一 經驗思維與思維關係
二 務實思維與思維關係
三 循環思維與思維關係
四 中庸思維與思維關係
五 平均思維與思維關係
第四節 態度與態度關係
一 生育態度
二 生產態度
三 生活態度
四 社會態度
五 政治態度
六 人生態度
第五節 習俗與習俗關係
一 婚葬習俗與習俗關係
二 節慶習俗與習俗關係
三 日常習俗與習俗關係
第六節 規訓與規訓關係
一 親職教育及其關係
二 家族教育及其關係
三 私塾教育及其關係
第七節 文娛與文娛關係
一 節慶娛樂及其關係
二 日常娛樂及其關係
第八節 潘家灣自然村文化變遷
一 土地改革運動時期的村落文化
二 農業集體化時期的村落文化
三 包產到戶後的村落文化
第九節 潘家灣自然村文化實態
一 祖先祭祀
二 神靈崇拜
三 生育觀念
四 教育觀念
五 文化習俗
六 文化娛樂
第六章 潘家灣自然村的治理形態與實態
第一節 政權治理與治理關係
一 農村基層政權架構:保甲制度
二 政權治理事務
三 政權治理方式
第二節 村落治理與治理關係
一 村落治理主體:問事人
二 村落治理事務
三 村落治理方式
第三節 家戶治理與治理關係
一 家戶治理的主體
二 家戶治理的內容
三 家戶治理的方式
第四節 親族治理與治理關係
一 族長與宗族事務治理
二 家長與各家事務治理
三 長輩與親戚事務治理
第五節 信緣治理與治理關係
一 和尚與大聖庵
二 “大老闆”與香教
第六節 業緣治理與治理關係
一 要會的治理
二 大刀會的治理
三 集市的治理
第七節 潘家灣自然村治理變遷
一 土地改革運動時期的村落治理
二 農業集體化時期的村落治理
三 包產到戶時期的村落治理
第八節 潘家灣自然村治理實態
一 治理主體
二 治理方式
三 治理規則
四 治理過程
潘家灣村調查小記
潘家灣村調查日記(節選)
依緣而治:多緣圈層小農村落的人際脈絡與治理——長江區域祝家洞村調查
第一章 祝家洞自然村的由來與演變
第一節 村落形成
一 村落範圍
二 村落與聚落之名
三 村落最終形成
第二節 村落建置沿革
一 明末到清中期
二 清末到民國
三 1949年之後
第三節 村落當下現況
一 祝家洞自然村現狀
二 保合行政村概況
第二章 祝家洞自然村的自然形態與實態
第一節 自然地理
一 地形:坡上農戶坡下田
二 氣候與災害
三 土壤特徵
四 農作物與其他資源
第二節 稻作體系
一 水稻種植
二 水田狀況
三 人地關係
第三節 水網環境
一 村落水系狀況:人工利用有限
二 水旱災的應對:缺乏國家保障
三 村落水利灌溉:自力與合作
第四節 居住格局
一 聚落分布:邊界與聯繫
二 居住格局:塆為單位,各有講究
三 房屋狀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
四 交通形態:陸路與區位
第五節 祝家洞自然村自然實態
一 水利建設
二 農田改造
三 基礎設施建設
四 居住條件改善
第三章 祝家洞自然村的經濟形態與實態
第一節 人與土地及其生產能力
一 人與土地的關係
二 人與生產能力的關係
第二節 產權與產權關係
一 土地產權與土地所有類型
二 土地買賣及其關係
三 土地租佃及其關係
四 宅基地、水井與水權及其關係
第三節 經營與經營關係
一 經營主體與家戶內分工
二 經營關係:生產中的互助合作
三 經營關係:生產中的酬勞合作
第四節 交換與交換關係
一 交易地域
二 趕集與游商
三 交易活動
四 交換關係
第五節 分配與分配關係
一 家戶內產品分配
二 稅收與攤派
三 分配關係
第六節 消費與消費關係
一 消費活動
二 家戶內部消費關係
三 家戶外部消費關係
第七節 繼承與繼承關係
一 財產繼承
二 家戶內部繼承關係
三 家戶外部繼承關係
第八節 祝家洞自然村經濟變遷與實態
一 1949年以前傳統經濟形態概述
二 1949年後村落經濟變遷簡況
三 祝家洞自然村經濟實態
第四章 祝家洞自然村的社會形態與實態
第一節 血緣與血緣關係
一 家庭血緣
二 親族家族
三 血緣關係
第二節 地緣與地緣關係
一 鄰居與鄰居交往
二 熟人與鄉親
三 日常行為中的地緣關係
第三節 業緣與業緣關係
一 業緣組織
二 “水井圈”及其關係
三 “市場圈”及其關係
第四節 信緣與信緣關係
一 廟宇信緣
二 信緣主體的行為
三 “信仰圈”及其關係
第五節 組織與組織關係
一 治安組織:夜巡隊
二 經濟組織:邀會
三 村外組織:袍哥
第六節 交往與交往關係
一 交往活動
二 交往方式與原則
三 交往關係的維持
第七節 社會流動與社會分化
一 近似於“無”的社會流動
二 社會分化及其關係
三 群體及其關係
第八節 社會衝突與社會保護
一 社會衝突及其化解
二 社會保護的類型
三 社會保護關係
第九節 祝家洞自然村社會變遷與實態
一 土地改革運動時期的社會關係
二 集體化時期的社會關係
三 家庭聯產承包時期的社會關係
四 祝家洞自然村社會實態
第五章 祝家洞自然村的文化形態與實態
第一節 崇拜與崇拜關係
一 家族崇拜
二 家庭孝道
三 崇拜關係
第二節 信仰與信仰關係
一 神明信仰
二 鬼怪迷信
三 信仰關係
第三節 思維與思維關係
一 經驗思維與思維關係
二 務實思維與思維關係
三 循環思維與思維關係
四 中庸思維與思維關係
五 平均思維與思維關係
第四節 態度與態度關係
一 生育態度與態度關係
二 生產態度與態度關係
三 生活態度與態度關係
四 社會態度與態度關係
五 政治態度與態度關係
六 人生態度與理想人生
第五節 習俗與習俗關係
一 婚姻習俗與習俗關係
二 喪葬習俗與習俗關係
三 節慶習俗與習俗關係
四 日常習俗與習俗關係
第六節 規訓與規訓關係
一 家庭教化與規訓
二 學校教化與規訓
三 教化規訓關係
第七節 文娛與文娛關係
一 文娛活動
二 公共休閒場所
三 文娛關係
第八節 祝家洞自然村文化變遷與實態
一 家族文化的變遷
二 社會習俗的變遷
三 教育變遷與破除迷信
四 文化娛樂的拓展
第六章 祝家洞自然村的治理形態與實態
第一節 政權治理與治理關係
一 以“保甲”為主的政權治理主體
二 政權治理事務與內容
三 政權治理方式與村民行為
第二節 村落治理與治理關係
一 村落治理主體與治理關係
二 村落治理事務及其關係
三 治理方式與村落事務決策
第三節 親族治理與治理關係
一 親族治理單元
二 親族治理主體
三 親族治理內容
四 親族治理方式
第四節 家戶治理與治理關係
一 家長:當家人
二 家戶治理內容
三 家戶治理方式
第五節 社會治理與治理關係
一 袍哥及其社會治理
二 業緣治理:以木匠為例
三 信緣治理及其治理關係
第六節 祝家洞自然村治理變遷
一 祝家洞自然村建置變遷
二 治理主體變遷
三 治理內容變遷
四 治理方式變遷
第七節 祝家洞自然村治理實態
一 黨建與村莊治理
二 村兩委與村莊治理
三 民主決策與民主監督
四 公共服務與村莊治理
祝家洞村調查小記
祝家洞村調查日記(節選)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