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東漢三國卷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東漢三國卷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東漢三國卷》上起先秦,下至公元2000年,是完整意義上包含了古代、近代、現代的全部歷史,特別是西北少數民族的現代史,學術界還很少有人問津。 總結西北少數民族的歷史發展,任何一個民族要存在,必須不斷發展,必須不斷適應變化著的社會和民族關係形勢,發展本民族的經濟、社會、文化、科技,調整本民族的民族結構,不斷提高本民族的素質。在我國這樣一個多民族大家庭中,還必須實行民族平等政策,建立各民族相互尊重的機制,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的統一,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東漢三國卷
  • 作者:胡小鵬、楊建新
  • ISBN:9787105099207 
  • 頁數:496頁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1月1日
  • 開本:32開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東漢三國卷》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篇 基本資料和研究狀況
第一章 基本資料
第一節 史籍
第二節 考古資料之一:墓葬、遺址
第三節 考古資料之二:簡帛碑刻

第二章 研究概況
第一節 匈奴研究概況
第二節 鮮卑研究概況
第三節 西域研究概況
第四節 羌族研究概況
第五節 氐族研究概況
第六節 雜胡研究概況

第二篇 基本格局
第一章 匈奴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
第二節 匈奴歷史綜述

第二章 鮮卑
第一節 東漢時期的鮮卑
第二節 漢末三國時期的鮮卑

第三章 西域各族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
第二節 西域各國的地理與人口
第三節 西域歷史綜述

第四章 羌族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
第二節 羌族歷史綜述

第五章 氐族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
第二節 氐族的來源和名稱
第三節 氐族歷史綜述
第六章 雜胡

第三篇 社會
第一章 社會政治制度
第一節 匈奴的社會政治制度
第二節 鮮卑的社會政治制度
第三節 西域諸國的社會政治制度
第四節 羌族的社會政治制度
第五節 氐族的社會政治制度

第二章 法律、軍事、賦役制度
第一節 西北各族的法律制度
第二節 西北各族的軍事制度
第三節 西北各族的賦役制度

第四篇 社會經濟
第一章 西北少數民族的畜牧業
第一節 西北民族地區的遊牧經濟類型
第二節 西北各族遊牧經濟的發展

第二章 西北少數民族的農業
第一節 匈奴等遊牧經濟中的農業
第二節 西域諸國的農業
第三節 西羌、雜胡的農業
第四節 氐族的農業

第三章 西北少數民族的手工業
第一節 採礦、冶煉和鑄造
第二節 紡織業
第三節 制陶、製革、木器製作和建築業

第四章 西北少數民族的商業貿易
第一節 各民族間的商業貿易
第二節 少數民族與中原內地的商業貿易

第五篇 民族關係
第一章 中原王朝與西北各族的關係
第一節 中原王朝與匈奴的關係
第二節 中原王朝與西域的關係
第三節 中原王朝與羌族的關係
第四節 中原王朝與氐族的關係
第五節 中原王朝與西部鮮卑的關係

第二章 西北少數民族之間的關係
第一節 匈奴與西域的關係
第二節 西域諸國間的關係

第六篇 宗教、文化
第一章 西北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
第一節 匈奴的宗教信仰
第二節 鮮卑的宗教信仰
第三節 西域諸國的宗教信仰
第四節 氐羌的宗教信仰

第二章 西北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第一節 匈奴的風俗習慣
第二節 鮮卑的風俗習慣
第三節 西域諸國的風俗習慣
第四節 氐羌的風俗習慣

第三章 西北少數民族的文化藝術
第一節 匈奴的文化藝術
第二節 鮮卑的文化藝術
第三節 西域各國的文化藝術
第四節 氐羌的文化藝術

第七篇 人物
第一章 少數民族人物
第二章 民族關係人物
東漢、三國時期西北少數民族大事年表
參考文獻

文摘

第一節 史籍
史籍資料指古代流傳下來的各類文獻記載,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史學原著,包括不同歷史時期流傳下來的正史、編年史、方誌、文集之類,一般來說,成書時間越早,史學價值越大;二是後世人所作的輯佚整理類著作,包括從各種古籍中鉤沉輯佚,在某種程度上恢復古代佚書面貌的輯佚書,或者對古籍進行分類排比、考述注釋而成的著作,其價值往往取決於整理者的學識水平。一、正史和編年體史書(一)《後漢書》《後漢書》為南朝宋范嘩所撰。它是繼《漢書》之後的中國又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同時又是研究中國西北各個民族歷史的一部重要史書。
《後漢書》記載了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至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其體例基本沿襲《漢書》。其中八十列傳,形式基本與《漢書》相同,也分為人物專傳、合傳以及邊疆各族傳記等。與我國西北少數民族有關的專傳有《南蠻西南夷列傳》、《西羌傳》、《西域傳》、《南匈奴列傳》、《烏桓鮮卑列傳》等。其中《西羌傳》第一次為羌族單獨立傳,敘述了其族源、種落分支、內部的社會組織、生產力發展狀況以及與中原王朝關係等,內容十分豐富,在追敘西羌歷史時還引用了《竹書紀年》等資料,史料價值極高,成為研究羌族歷史必不可少的史料。《西域傳》則上承《史記》、《漢書》,記載了東漢時期西域的歷史。東漢班超、班勇父子長駐西域,熟知其里距方位、氣候地勢、物產風俗等,班勇所著的《西域風土記》,就是《後漢書·西域傳》的底本,正如范曄自己所說:“班固記諸國風土人俗,皆已詳備《前書》。今撰建武以後其事異於先者,以為《西域傳》,皆安帝末班勇所記雲。”可見該傳完全可作為實錄看待,是研究東漢時期西域歷史的第一手資料。

序言

2000年底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被批准為教育部人文社科百所重點研究基地之後,我們就考慮要編寫一部全面反映和研究西北少數民族歷史的叢書,經過充分討論,確定了《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這個題目並且被教育部批准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之所以稱“通史”,有這樣幾點考慮:
通史的第一點含義是要與族別史相區別。在已經出版的有關西北少數民族的著作中,族別史、專史和地方史很多,而將西北少數民族在一個時期的活動通盤來研究和闡述的著作則比較少,族別史、專史、地方史雖詳於一族之史和一地之史,卻不能將其與中國西北地區的整個形勢和各民族在同一時期的活動貫穿起來研究,而只有將同一個時期西北的每個民族都放在同一平台上聯繫起來研究,才能更好地了解一定時期西北各少數民族的全貌。
通史的第二點含義是指,我們的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是對各民族的族源、發展過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民族關係及其生存地的自然生態環境,作全面的研究,避免過去重政治輕經濟,重族源輕社會,重文化輕自然生態環境的現象。
通史的第三點含義是指,本書不僅按時代將西北各民族置於同一平台上進行全面闡述,而且對各時期各民族的史料、研究狀況、有關的論著目錄作了較系統、詳細的介紹並編制了大事年表,便於讀者使用,這也是本書的一個特點。
通史的第四點含義是指,本書上起先秦,下至公元2000年,是完整意義上包含了古代、近代、現代的全部歷史,特別是西北少數民族的現代史,學術界還很少有人問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