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北地區構造體系控油作用研究

《中國西北地區構造體系控油作用研究》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擔任主要完成單位,康玉柱,王宗秀,周新桂,康志宏,文志剛,李濤,李會軍,楊欣德,徐耀輝,鄢犀利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西北地區構造體系控油作用研究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康玉柱,王宗秀,周新桂,康志宏,文志剛,李濤,李會軍,楊欣德,徐耀輝,鄢犀利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40014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4-2-03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項目立項背景 2007年8月19日康玉柱向溫家寶總理匯報“如何發展地質力學理論”後,溫總理說應該!應該!當時徐紹史部長也在場。 徐紹史同志9月28日在《關於發展李四光地質力學理論的建議》上批示:康玉柱同志的建議很重要,請汪民同志閱研。汪民同志9月30日批示:請自然同志組織研究後,與我商談一次。鐘自然同志10月8日批示:請總工室會同各業務部室研究。我擬帶隊去力學所做一次專門調研,請預做準備。根據國家、部、局領導指示設立了本項目。 主要研究內容 ①西北地區主要構造體系及其應力場特徵研究; ②西北地區主要盆地主要時代沉積特徵研究; ③西北地區主要盆地油氣資源評價研究; ④西北地區主要盆地構造體系控制油氣分布研究。 研究目標 以李四光先生創建的地質力學理論為指導,系統開展中國西北地區構造體系特徵及其複合關係研究,探討構造體系控制含油氣盆地成生髮展的機理,揭示構造體系控制油氣分布的規律,指出油氣聚集的有利區帶。 主要創新成果 1、系統劃分了中國西北地區發育的主要構造體系(緯向系、西域系、河西系、歹字型、山字型、經向系),詳細論述了各構造體系組成、形態、分布範圍、規模、發展演化史及其六種基本特徵(階段性、繼承性、遷移性、差異性、轉換性、複雜性),進一步總結了構造體系複合、聯合的六種關係(斜接、反接、截接、重疊、包容、改造); 2、首次恢復了古構造體系控制下的盆地原型,探討了西北地區主要盆地構造應力場特點,論述了構造體系控盆、控油氣源區、控含油氣體系、控油氣聚集帶規律,建立了六種低序次扭動構造控油氣田模式(帚狀、旋扭、雁列、反S型、入字型、疊瓦構造); 3、查證中國西北地區古生界未發生區域變質,首次報導了柴達木盆地發現石炭系液體油苗,結合對其他成藏條件的分析,認為西北地區目前勘探程度較低的石炭系-二疊系油氣潛力巨大; 4、在前述研究基礎上,綜合考慮油氣成藏條件,以構造體系控油為主線,進行了西北地區主要盆地油氣資源前景評價,指出了油氣聚集有利區。 本項目共公開發表論文40篇,出版專著6部,培養研究生20人。 本項目一方面豐富和發展了地質力學和油氣地質理論,另一方面評價優選的一級區內發現5個大油氣田、10多個油氣田,對油氣地質理論研究和油氣勘探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