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蠶絲綢文化

中國蠶絲綢文化

中國蠶絲綢文化課程是浙江大學建設的慕課、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於2018秋冬在智慧樹網首次開課,於2019年10月08日在中國大學MOOC首次開課,授課教師為樓程富、楊明英、朱良均、魯興萌、時連根、陶然等。據2021年8月智慧樹網顯示該課程已運行7學期,累計選課2.47萬人,累計學校140所,累計互動13.99萬次。據2021年8月中國大學MOOC官網顯示,該課程已開課4次。

中國蠶絲綢文化課程共十章,包括絲綢之路、蠶絲產業、絲綢藝術、絲綢工藝、蠶絲綢歷史、絲綢服飾、蠶絲綢文化等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蠶絲綢文化
  • 外文名:Serculture and Silk Culture of China
  • 類別:慕課、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 授課平台:智慧樹網、中國大學MOOC
  • 開課時間:2018秋冬(智慧樹網首次)、2019年10月08日(中國大學MOOC首次)
  • 授課老師:樓程富、楊明英、朱良均、魯興萌、時連根、陶然等
  • 建設院校:浙江大學
課程性質,課程簡介,課程大綱,開課信息,課程特色,教學目標,學習預備,考核標準,所獲榮譽,教師簡介,

課程性質

  • 課程背景
中國蠶絲綢有五千多年歷史和文化底蘊,創造了生產技術、織造工藝和燦爛文化藝術,絲綢之路不僅促進了東西方貿易交流,也為世界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貢獻,是人類文明的一顆璀璨明珠。汲取歷史發展智慧,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科普桑蠶絲綢知識,提升學生文化素養。

課程簡介

中國蠶絲綢文化課程共十章,第一章介紹蠶絲綢的發展歷程;第二章講述海陸兩條絲綢之路;第三章介紹蠶絲綢文化;第四章講述絲綢藝術;第五章介紹桑樹生長特性和生態功能等內容;第六章講述家蠶疾病與防控和蠶的多元化利用等內容;第七章介紹蠶絲的形成與吐絲結繭原理等內容;第八章講述絲綢新產品的開發創新與用途等內容;第九章介紹絲綢與服裝發展的關係;第十章講述中國現代蠶業的發展歷史和趨勢等內容。

課程大綱

註:該課程在智慧樹網平台、中國大學MOOC平台的課程大綱基本一致,中國大學MOOC平台在該課程的每一章安排“單元測試”內容。
智慧樹網&中國大學MOOC課程大綱
第一章 悠久的蠶絲綢歷史
1.1 史前夏商周
1.1.1蠶絲綢的起源
1.1.2先秦絲綢的文獻記載
1.1.3打開絲綢的寶庫
1.2 秦漢與晉唐
1.2.1漢唐時期的絲綢業
1.2.2漢唐的提花機
1.2.3漢晉時期的絲綢精品
1.2.4北朝至唐代的絲織品
1.3 宋元與明清
1.3.1絲綢重心的南移
1.3.2《耕織圖》中看技術
1.3.3絲綢新品的出現
1.3.4絲綢風格的流轉
第二章 著名的絲綢之路
2.1 陸上絲綢之路
2.1.1絲綢之路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2.1.2為什麼絲綢之路是以“絲綢”冠名的
2.1.3絲綢是如何沿絲綢之路西傳的
2.2 海上絲綢之路
2.2.1海上絲綢之路始於何時
2.2.2被海上絲綢之路改變的“舌尖”
第三章 燦爛的蠶絲綢文化
3.1 蠶絲綢文化的定義和特徵
3.1.1蠶絲綢文化的定義
3.1.2蠶絲綢文化的特徵
3.2 蠶絲綢與成語漢字
3.2.1絲綢與漢字
3.2.2絲綢與成語
3.3 蠶絲綢與詩詞歌賦
3.3.1蠶絲綢與詩經
3.3.2蠶絲綢與宋詞
3.4 蠶絲綢與唐詩
3.5 蠶事的節慶民俗
3.5.1年關節慶蠶事習俗
3.5.2蠶花節
3.6 蠶絲綢與文學影劇
3.6.1絲綢與紅樓夢
3.6.2矛盾小說《春蠶》與電影
3.6.3京劇《桑園會》與越劇《何文秀》
第四章 瑰麗的絲綢藝術
4.1 織錦與刺繡
4.1.1中國古代織錦
4.1.2中國三大名錦
4.1.3絲綢與刺繡
4.1.4清宮織繡
4.2 絲綢與書畫
4.2.1絲綢用於書畫的歷史
4.2.2絲綢對書畫風格影響
4.2.3從《瑞鶴圖》看宋代用絹
4.3 絲綢與樂舞
4.3.1蠶絲與弦樂
4.3.2絲綢與長袖舞
4.3.3唐代絲綢樂舞《踏歌》與《霓裳羽衣舞》
4.3.4敦煌樂舞與絲綢霓裳
4.4 西湖綢傘與絹扇
第五章 古老的神桑之樹
5.1 桑樹起源與品種
5.1.1神桑的傳說
5.1.2桑樹起源與農桑立國
5.1.3豐富多彩的桑品種
5.2 桑的特性與生態
5.2.1桑樹的生長特性
5.2.2桑樹的生態功能
5.2.3什麼是桑基魚塘
5.3 桑樹資源與利用
5.3.1桑葉的營養與保健
5.3.2桑葚與保健作用
5.3.3桑枝的多種用途
第六章 神奇的吐絲天蟲
6.1 蠶的起源與品種
6.1.1家蠶起源與分化
6.1.2優質高產的家蠶實用品種
6.1.3豐富多彩的家蠶品種資源
6.2 蠶的特性與飼養
6.2.1蠶的生物特性
6.2.2人工飼料養蠶
6.2.3家蠶基因工程
6.3 蠶的疾病與防控
6.3.1蠶病的防控
6.3.2巴斯特的貢獻
6.4 蠶的多元化利用
6.4.1蠶蛹的綜合利用
6.4.2蠶的特殊利用
6.5 野蠶與野桑蠶
第七章 獨特的天然蠶絲
7.1 蠶絲形成與結構特性
7.1.1蠶的吐絲結繭
7.1.2蠶繭形狀與特徵
7.2 蠶絲性能與鑑別
7.2.1蠶絲的物理性能
7.2.2蠶絲的化學性能
7.2.3蠶絲綢的鑑別
7.3 蠶絲生物材料與用途
7.3.1天然高分子材料——蠶絲蛋白
7.3.2蠶絲蛋白的醫用
第八章 精湛的絲綢工藝
8.1 繅絲工藝與絲綢製造
8.1.1繅絲工藝與絲質檢驗
8.1.2繅絲
8.1.3絲織設備與工藝革新
8.2 絲綢印染與絲綢品類
8.2.1絲綢印染工藝
8.2.2真絲綢印染
8.2.3繽紛的絲綢品種(上)
8.2.4繽紛的絲綢品種(下)
8.2.5絲綢品種歷史與創新
第九章 絢麗的絲綢服飾
9.1 絲綢與宮廷服飾
9.1.1絲綢與帝王服飾
9.1.2絲綢與百官補服
9.2 絲綢與漢服唐裝
9.2.1絲綢與漢服
9.2.2絲綢與唐裝
9.3 絲綢與旗袍時裝
9.3.1百年旗袍
9.3.2旗袍與名人明星
9.3.3絲綢與時裝
9.4 絢麗多彩的絲巾
9.4.1絲巾的搭配
9.4.2絲巾的系法
9.4.3絲綢產品的保養
第十章 國內外蠶絲產業
10.1 世界蠶業發展
10.1.1日本蠶絲業
10.1.2歐洲蠶絲業
10.1.3印度蠶絲業
10.2 現代蠶業發展
10.2.1上世紀的中國蠶業
10.2.2新世紀的蠶業發展
10.3 絲綢貿易與消費
10.3.1絲綢貿易品類與市場結構
10.3.2中國絲綢貿易地位與話語權
(註:課程大綱排版從左到右排列

開課信息

智慧樹網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開課時間
學時安排
參與人數
第1次開課
2018秋冬
32
3044
第2次開課
2019春夏
5174
第3次開課
2019秋冬
6529
第4次開課
2020春夏
4218
第5次開課
2020秋冬
30
3306
第6次開課
2021春夏
待定
第7次開課
2021秋冬
35
招生中
該課程第1~7次開課的授課教師均為樓程富、楊明英、朱良均、魯興萌、時連根、顧國達、吳小鋒、陶然、池長慶、繆雲根、鐘伯雄、朱祥瑞、陳玉銀、黃凌霞、閔思佳、李奕仁、張國政、沈衛德、李建華、袁宣萍、陳建勇、周赳、沈一峰、張芬芬、金佩華、盛秧、袁作朦、王晨。
中國大學MOOC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開課時間
學時安排
參與人數
第1次開課
2019年10月08日-2020年01月12日
3小時每周
1374
第2次開課
2020年03月23日-2020年06月23日
5小時每周
1109
第3次開課
2020年10月12日-2021年01月10日
3-5小時每周
576
第4次開課
2021年03月08日-2021年05月16日
1-3小時每周
214
該課程第1~4次開課的授課教師均為楊明英。

課程特色

1、遵循歷史發展脈絡、精選文化相關史料;
2、聚焦蠶桑絲綢文化、適度拓展關聯內容;
3、注重人文性科學性、兼顧故事性趣味性。

教學目標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了解中國蠶絲綢歷史和文化,理解千年絲路的歷史意義和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了解蠶絲綢科技知識,增加中華優秀文化自信。

學習預備

  • 學習資料
書名
作者
出版時間
出版社
《蠶絲工程學》
2018年
《中國蠶業史》
2002年
2005年
袁宣萍
2009年
周匡明
2011年
《神州絲路行》
李奕仁、李建華
2013年
《蠶業資源綜合利用》
黃自然、李樹英
《柔軟的力量》
李建華
2012年
徐德明
(註: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考核標準

  • 智慧樹網平台考核標準
平時成績30分
平時成績=學習進度分(5.0分)+學習行為分(25.0分)。
章測試成績10分
單項類目名稱
卷面分
單項滿分
第一章 單元測試
100
1.0
第二章 單元測試
100
1.0
第三章 單元測試
100
1.0
第四章 單元測試
100
1.0
第五章 單元測試
100
1.0
第六章 單元測試
100
1.0
第七章 單元測試
100
1.0
第八章 單元測試
100
1.0
第九章 單元測試
100
1.0
第十章 單元測試
100
1.0
見面課成績21分
見面課成績得分=見面課實際得分/見面課總分*權值。
單項類目名稱
單項滿分
蠶桑科技與文化
7.0
蠶絲科技與文化
7.0
絲綢服飾與文化
7.0
期末考試成績39分
期末考試得分=期末考試實際得分/期末考試總分*權值。
採用線上期末考試形式作為期末考試成績。
試卷:教程考試。
  • 中國大學MOOC平台考核標準
該課程最終成績由以下三項組成:
1、課堂討論(10%)。學員需要在老師發起的課堂討論中回帖並評論他人的帖子,5次及格,10次滿分,中間按正比例函式計算,水貼不計入總數;
2、單元測驗(60%)。每周1次單元測驗,均為客觀題,系統自動評分;
3、期末考試(30%)。將根據課程內容安排期末考試,題型均為客觀題,系統自動評分。
證書要求:
三項累計總分超過60分,可申請結業證書;總分超過80分,可申請優秀證書。

所獲榮譽

2020年11月24日,中國蠶絲綢文化課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定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教師簡介

樓程富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特種經濟動物飼養。
楊明英,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副院長,從事蠶絲蛋白多元化利用、生物材料與納米生物材料等領域的研究。
朱良均,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蠶繭絲綢加工與檢驗教學科研工作。
魯興萌,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家蠶病原微生物對家蠶的致病機理、蠶病發生和流行規律。
時連根,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特種經濟動物科學系教授,從事蠶桑生物反應器等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顧國達,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承擔世界經濟導論、國際金融理論與實務等課程的教學。
吳小鋒,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家蠶的病毒分子生物學及其基因工程利用研究。
陶然,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詞學、宋金元文學及東亞古代漢文學研究。
池長慶,浙江大學中國藝術研究所執行所長,承擔行草書創作專題實踐等課程的教學。
繆雲根,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昆蟲生理生化學、分子生物學等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鐘伯雄,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昆蟲蛋白質組學等領域的教學和科學研究。
朱祥瑞,浙江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動植物天然產物化學和生物化學工程研究。
陳玉銀,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特動動物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承擔生物資源工程學等課程的教學。
黃凌霞,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特種經濟動物科學系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承擔生物資源學等課程的教學。
閔思佳,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李奕仁,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國政,江蘇科技大學中國蠶業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開發適合現代蠶業發展需求的蠶業生產技術與裝備。
沈衛德蘇州大學基礎醫學與生物科學學院教授,蘇州大學農業生物技術與生態研究院院長。
李建華,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出版《字說絲綢》《話說絲綢》《紅樓夢·絲綢密碼》等叢書。
袁宣萍,浙江工業大學設計藝學院教授,從事設計史領域的研究與教學工作。
陳建勇浙江理工大學原副校長,從事本科生及碩士研究生的教學工作。
周赳,浙江理工大學絲綢學院副院長,教授,研究方向為現代紡織品設計原理與紡織新產品開發。
沈一峰,浙江理工大學絲綢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染整新技術與生態紡織品加工。
張芬芬,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教授,承擔服裝藝術設計、服裝工程專業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學工作。
金佩華,浙江農林大學副校長,研究領域為蠶業經濟與文化、數字蠶業、高等教育學。
盛秧浙江音樂學院國樂系古箏專業導師,副教授。
袁作朦,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浙江音樂學院舞蹈系中國古典舞教研室教師。
王晨蘇州絲綢博物館副館長,從事絲綢產品設計和古絲綢文物保護、研究及傳統工藝挖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