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空間控制博士班組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空間控制博士班組

在眾多參與航天事業的方陣中,有這樣一個團隊——37人中,35人擁有博士學歷,8人擁有博士後研究經歷,多年來,團隊的項目幾乎涵蓋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所有重大新型號,他們就是著名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控制博士班組”。

班組簡介,成員經歷,

班組簡介

在眾多參與航天事業的方陣中,有這樣一個團隊——37人中,35人擁有博士學歷,8人擁有博士後研究經歷,多年來,團隊的項目幾乎涵蓋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所有重大新型號,他們就是著名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控制博士班組”。

成員經歷

博士班組組長邢琰
作為嫦娥三號巡視器制導、導航與控制(GNC)分系統主任設計師,39歲的邢琰如今已經在空間控制博士班組組長的位子上幹了4年,而她也幾乎成為了這個科研團隊中年齡最大的一員。
2003年博士畢業時,對於航天事業的熱愛,讓邢琰義無反顧地投身其中。隨後的十餘年間,辛酸苦辣嘗盡,但她並不後悔。
至今,邢琰仍對兩年前北京的那場重特大暴雨印象深刻。“當時本來可以在下雨前回家,但為了一個數據的演算推遲了回家,結果被堵在路上,最終夜裡2點多才到家。”說這話時,她笑了笑說,這種事情對於一個航天人來說,其實再平常不過。
她參與的嫦娥三號工程,在2013年終於開花結果,十年磨一劍的經歷更是讓她的不少家人落淚了。但邢琰說,自己反而在那一刻表現得特別平靜。“十年過去了,我的付出值了,所以當時我沒哭。”
作為母親,在提起兒子時,邢琰的話語中略帶幾分歉疚。就在2014年春節期間準備帶兒子出去散心之際,臨時任務的到來使得母子二人的出遊計畫被迫取消。“他表面對我充滿抱怨,但私下和同學說起這事時又很驕傲。”

  
嫦娥三號著陸器副主任設計師王鵬基
參與嫦娥三號工程的著陸器副主任設計師王鵬基,至今保留著自己寫的一首詩《月宮仙子》。“這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我會永遠銘記。”他說,自己在目睹嫦娥三號成功落月後有感而發所作,同時這也是他在社交網站上發表的唯一一篇日誌。
“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回首過去十載,王鵬基不禁感慨。他說,與探月工程成功的光鮮相比,背後所付出的辛勞只有自己才知道。“有時花了好幾天就為一個參數,這種煎熬恨不得去撞牆。”尤其是看到其他團隊同事有時只花了兩三年時間就取得成果,王鵬基說,“對於博士班組成員來說,這簡直就是一種巨大的刺激,但更是一種磨練。”
正因如此,在這個團隊中,每個科研人員都具備“坐得住冷板凳”的精神,面對喧囂,他們耐得住寂寞、禁得起誘惑,守得住清貧。王鵬基回憶說,曾經一度因為科研攻關,自己不得不把年幼的兒子放在老家,以致其在四年後回到父母身邊時,一度不會講國語。
“這個過程確實很苦。”但王鵬基說,作為航天人所收穫的成功的喜悅,卻是旁人無法體會的,“因為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

  
80後代表張軍
與之相比,作為這個科研團隊“80後”代表的張軍則笑言自己與航天結緣有些偶然。“每一步都不是必然,但一系列的時間點串接起來,就讓我與這個事業走到一起。”建築專業出身的他正是因為受到2002年神舟飛船成功發射的鼓舞,毅然轉行報考了航天專業。
而在進入“博士班組”的7年間,作為空間站控制系統方案設計師,他未曾休過一次年假,但張軍對此卻是樂在其中。“路還很長,作為一個年輕的航天人,要想像老一代航天人‘功成名就’,也許就要花上一輩子的時間。”
與一般科研人員給人略顯呆板的印象不同,張軍的業餘生活頗為豐富。打籃球、游泳、唱歌都是他的最愛,而他和其他同伴組成的“博士組合”總能斬獲各種文體比賽獎項。
他說,與老一代科研人員相比,年青一代如今表現得更有活力,創新意識也更強。“能在中國航天工程中作為主力,自己確實感到很自豪,以及個人對於國家無限的使命感。”
眼下,神舟、嫦娥、北斗、空間站……,中國航天的前行之路還在繼續。作為其中的一份子,“博士班組”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我不敢說自己要乾一輩子,但我想堅持下去,直到乾不動為止。”邢琰告訴記者,班組內一直傳唱著一首名為《我愛祖國的航天》的歌曲。其中一句特別令人受到鼓舞。“要問航天人愛什麼,我愛祖國的航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