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後,國內外的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相繼叛變革命,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國民黨及其政權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原來各革命階層的聯盟變為大地主大買辦的政黨和政權,對外投靠帝國主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致公黨第二次代表大會
- 性質:代表大會
- 隸屬:中國
- 領域:政治
致公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後,國內外的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相繼叛變革命,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國民黨及其政權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原來各革命階層的聯盟變為大地主大買辦的政黨和政權,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執行親帝的外交政策,通過改訂新約的形式,重新確定帝國主義在華特權,換取各帝國主義國家對國民黨政府的承認和支持。1929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後,西方列強加緊對中國侵略,以圖擺脫危機,帝國主義在華勢力迅速擴大。中國社會性質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剛剛成立不久的中國致公黨由於在理論上尚處於幼稚狀態,對國內外的形勢和社會發展趨勢缺乏科學的分析,從而無法形成正確的認識;黨的總部又設在海外,對於國內所發生的一系列根本變化不甚了解,這就很難就國內的政治鬥爭發揮其作用。當時,致公黨抱著“秉承致公堂舊有愛護國族之精神,更新祈國內政治上經濟上社會上合理之改革,欲由實現真正民主政治之途徑致國家於富強,使人民能享有政治經濟之絕大自由,海外僑胞獲得強國人民所應享之平等待遇”的強烈願望,努力使致公黨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政黨,並切實參加國內政治鬥爭。這就必須加強黨務,解決黨堂並存、黨堂不分的局面。1931年10月,致公黨在香港舉行了第二次代表大會。來自美洲和其他海外各處的代表數十人出席了會議,美洲洪門元老司徒美堂也參加了大會。這次會議的中心議題是,解決自“一大”以來黨堂不分的問題。然而,由於意見分歧,各執己見,大會只好通過一項妥協、折衷的決定,既承認黨堂並存的現狀,又決定存堂保黨,黨、堂分家,以黨領導堂。這一決定和第一次代表大會改堂為黨的決議相比,無疑是一大進步。此後,堂黨自漸分離,黨在組織上進一步脫離會黨的影響,向現代政黨發展。這次會議決定致公黨總部設在香港,仍推舉陳炯明為總理,陳演生(1875—1952)為秘書長,司徒美堂為美洲總支部主席。中國致公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以後,致公黨的黨務工作有了起色。除了美洲原有組織外,還有大洋洲、南洋群島及香港等地建立了新的地方組織,計有黨員30餘萬。?1933年9月,陳炯明病逝香港,致公黨中央決定暫設中央幹事會主持中央工作,領導黨務,維持現狀。由陳演生在香港負責與各國各地致公黨(堂)聯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