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上海)

《中國經濟(上海)》創刊於1943年7月,繼承自《經濟資料》,雙月刊,屬於經濟類刊物。該刊的總編輯為鄭允恭,刊物由中國經濟研究會調查研究部出版發行,研究會的地址原設在南京鼓樓二條巷十一號,抗日戰爭爆發後遷至重慶守備街青年裡三號,戰後遷至上海靜安寺路五二六號。館藏有1943年發行的3期,具體停刊時間和原因不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經濟(上海)
  • 類別:經濟類刊物
  • 創刊時間:1943年
  • 出版周期:雙月刊
辦刊宗旨,刊登內容,

辦刊宗旨

該刊以研究經濟科學為宗旨。

刊登內容

該刊與經濟密切,蘊含大量銀行的廣告,以四大銀行和江浙地方銀行為主。刊登了經濟學的各種理論、調查中國的經濟狀況、蒐集及整理中國的經濟資料、探討解決中國經濟問題的方案、籌設並促進有關經濟之各種文化及社會事業等方面。具體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對其進行簡單介紹。第一,關於經濟理論,對“管理革命”、“統制經濟”等理論與模式進行剖析;第二,關於經濟狀態,對國內外經濟動態進行報導與評價,將外國的經濟狀況與中國進行對比,為理解中國經濟的現實提供幫助;第三,尋找解決經濟問題的方法,探討中國近代工業的特徵,回顧二十年來中國的演變趨勢,力圖發現並解決其中的問題;第四,對於現實中的民生問題,給予關注。同時該刊設有書評、統計、調查和現代史料等欄目,書評是針對歐美經濟學家新書與新理論的介紹與評述,統計欄目收錄的是對中國經濟的調查,基本都是江浙和上海地區,以上海地區最多,包含實業、銀行與各種金融機構。調查刊載上海地區米市等市場狀況的調研;現代史料主要對華中地區的經濟局勢、日本對華中經濟管控與掠奪、個別公司的經營狀況等予以解釋。
該刊登載的文章理論與事實並行,對民國時期有關經濟方面的內容均有所涉及。因此該刊對於研究抗戰時期經濟運行態勢、江浙滬地區民生狀況、日偽對中國經濟資源的攫取等方面,有相當的史料價值。同時該刊蘊含有豐富的中國經濟研究會相關信息,對於分析與評價該會也有幫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