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雙重轉型中工業用地價格機制建設研究與套用》是由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擔任主要完成單位,趙松、廖永林、 柴志春、劉彥、王錕、李超、伍育鵬、田彥軍、王光磊、烏日娜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經濟雙重轉型中工業用地價格機制建設研究與套用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
- 主要完成人:趙松、廖永林、 柴志春、劉彥、王錕、李超、伍育鵬、田彥軍、王光磊、烏日娜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80055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8-2-48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歷經了體制和發展道路的雙重轉型,在經濟起飛——高速運行——調整轉型各階段,工業用地作為重要生產要素直接參與其中。這一進程中出現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工業用地市場化進程緩慢、供應制度與價格機制不健全;新增建設用地成本底數不清,與工業用地供應價格失衡;各業用地價格差異扭曲,擾亂地價體系;以地價槓桿促進集約用地的需求與實體經濟“降成本”的要求雙向疊加等。
本項目立足雙重轉型的背景,針對經濟制度變遷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歷時十年,在原國土部和國家發改委系列計畫及自然科學基金等支持下,發展並提出了資源匹配理論在工業用地市場中的套用範式,首次實施了全域土地成本數據調查,創新技術方法體系,揭示內在邏輯與規律,形成科學認知與評價,頂層設計並最佳化了我國工業用地市場管理制度、價格機制、調控模式及具體實施路徑,助力經濟社會發展。主要創新成果:
1.完成了工業地價及市場制度、機制的頂層設計,創建了長時序、多目標的工業用地管理政策制度框架體系;首次提出“低地價撬動後發優勢——嚴管控促進市場配置——增彈性保障轉型調整”的相機抉擇工業用地價格調控模式。
2.創建“綜合收益量化評價”分析框架,提出“比價機制”的關鍵技術與實施路徑,客觀回答了中央和社會關於“建立有效調節工業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價機制”、“我國企業拿地成本是否過高”等重大關切。
3.發展和改進多類別經濟模型,建立工業用地與經濟變遷機理性研究技術方法體系;在全域尺度上,首次多角度多層級地完成了經濟變遷進程中工業地價的作用機制實證研究。
4.構建土地成本調查與評價指標體系,突破工程化數據調查與智慧型化數據核查技術,自主研建多角色互聯的國家級建設用地成本要素資料庫及管理信息平台,實施了填補空白的兩輪全國土地成本要素調查工程。
5.制定首部《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形成新一輪《地價標準調整方案》,發表論文70餘篇,研究報告10餘套,取得軟體著作權1項。
成果套用:
1.本項目有效支撐了近十年來工業用地市場制度變革,在重大經濟戰略轉型的關鍵階段,支撐了工業用地供應制度和價格機制的科學定位與完善,成果廣泛套用於各級土地管理工作。
2.成果直接支撐國土資發[2006]307號、國土資發[2009]56號、國土資發[2009]101號等檔案的出台;新一輪地價標準調整方案有效配合了雙重轉型中國家戰略的實施;工業用地彈性供應策略被國土資發[2012]47號等多份部發檔案及地方土地管理政策採納。
3.成果多次套用於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保障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建議》起草、住宅用地續期方案設計、全國房地產稅稅基核算等重大制度設計與重點工作。
4.形成的全國政協提案《謹慎建立工業與居住用地比價機制》獲主管部門肯定並採納。
5.工業地價標準已成為土地資產評估服務行業的權威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