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轉型的歷史維度研究

中國經濟轉型的歷史維度研究是一篇由張良編寫的研究性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經濟轉型的歷史維度研究
  • 論文作者:張良
  • 導師:朱光華
  • 學科專業:政治經濟學
  •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 學位授予單位南開大學
  • 學位授予時間:2007
  • 關鍵字:經濟體制改革 經濟成長 決策
  • 館藏號:F121
  • 館藏目錄:2009\F121\6
中文摘要
本文認為,轉型是一個大概念,中國經濟轉型是經濟發展和制度變遷(經濟體制改革)的總稱和概括。中國經濟轉型並不囿限於經濟領域,還涉及到政治、文化等所有基本層面,應該進行整體性、歷史性的思維和前瞻性的考察。 本文認為,中國經濟轉型是自發力量和政治決策演化博弈的過程和結果,其中自發力量是指個人作決策作選擇基礎上的人與人之間的非暴力強制的交易活動的總稱,政治決策泛指最高政治決策者及其領導的官員體系所擁有的政治權力及其所有的政治活動。中國經濟轉型具體表現為放鬆和減少經濟管制,自發力量逐漸累積演化,政治決策日趨理性的過程。隨著二者進一步共生演化,自發力量的持續累積演化要求限制政治權力,政治決策做出可信承諾,達到權利與權力的平衡。中國經濟轉型的政治體制問題在於政治權力過於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的制約和監督。因此,中國經濟轉型必須伴隨政治轉型,核心是在統一的前提下實現憲政(法治和權力制衡),並使之有效運轉起來。 中國經濟轉型作為一個複雜的演化博弈的過程,需要較長時間和博弈參與者有意識的行動。自發力量的持續累積演化是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的基礎性因素,逐漸成長為經濟成長和道德改善的重要源泉。其中,企業家和知識精英處於重要地位。政治決策始終發揮著主導作用,尤其是最高政治決策者的能力經驗智慧認知至關重要。轉型期間自發力量和政治決策演化博弈生成的種種過渡性制度安排是轉型成敗與否的重要步驟。 統一對中國具有極端重要性,防礙和破壞統一的觀念和行為應該被摒棄和制止。中國經濟轉型主要是解決國內問題,而內部問題又主要是權力體系問題。 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國經濟轉型的方向重要,時間上的先後順序也重要,速度等因素次之。其間不是相互衝突,而是權衡事件的輕重緩急和相對重要性,弄清楚、搞明白先後次序。 中國經濟轉型是分階段開展的。在轉型的某一階段,有某一階段的重點和關鍵。需要在特定的歷史階段把握重點,把握關鍵。時機也具有重要性,時機選擇和把握時機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經濟轉型在經濟績效上取得了階段性成功,但缺乏全面性變化。轉型是“一轉百轉”的,轉型的前提是思想觀念轉型(思想觀念的轉變和更新),即選擇一種怎樣的生活方式。在中國,改變政策相對容易,但改變觀念十分困難。觀念的轉變基本上出於各界內部的共同判斷。本文主張通過長期的平等的開放的對話,凝聚共識,提高政策爭論的水平,獲得足夠數量的主觀意願的認同。 中國經濟轉型的未來存在不確定性,要在實踐中不斷解決面臨的各種問題,以解不測之憂。 本文所涉及的具體內容,除導言外,包括對中國經濟轉型歷史過程的回顧,討論中國經濟轉型的現實情況,介紹中國經濟轉型的提出、開展以及演變過程中的曲折與縱深,描繪一幅完整的中國經濟轉型的歷史圖景。在此基礎上,歸納總結出分析中國經濟轉型的理論框架,套用中國經濟轉型的理論分析框架探討中國經濟轉型的本質。 第三章是本論文的理論部分,想提出一個解釋中國經濟轉型的理論框架,首先闡述學界關於經濟繁榮、國家富強原因的共識,其次討論中國的特殊性,然後提出“自發力量——政治決策”演化博弈理論,最後給出中國經濟轉型的理論分析框架。 以後各章採用理論框架與現實情況相結合的方式,用一般理論分析和解釋中國經濟轉型的現實情況,進行分析性描述。第四章總說對中國經濟轉型的歷史認知,把歷史看成是政治、經濟、文化的複雜綜合體,統分結合地分析各因素對中國經濟轉型的影響,找出中國經濟轉型的政治體制問題,並做出中國經濟轉型的歷史判斷。 第五章論述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從政治視角出發,研究經濟轉型與憲政之間的關係,並討論解析中國經濟轉型的若干重大問題。 第六章通過分析各要素以及各要素在經濟轉型中的地位,預測中國經濟轉型的未來趨向。 最後是本論文的結論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