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食政策史:1949-2008

中國糧食政策史:1949-2008

《中國糧食政策史:1949-2008》是2017年6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德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糧食政策史:1949-2008
  • 作者:趙德余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6月
  • 頁數:394 頁
  • 定價:7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208144897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關注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糧食政策的制定和演變過程,對比改革開放前三十年和後三十年的政策走向,研究中國糧食部門計畫經濟模式的建立和市場化改革的經驗,進而為政策變遷的一般理論假說提供部門或行業層面的案例經驗支持。本書將糧食政策歷史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49年到1978年,即以糧食市場統購統銷為代表的從市場向計畫的轉變階段,這一部分主要分析統購統銷政策的制定背景和過程,糧食政策面臨的實際困難和調整,以及背後的理論解釋;第二階段是1979年到2008年,即家庭承包制下的市場化改革階段,這一部分梳理了改革開放以來糧食政策的演變過程,從價格雙軌制到多重目標和策略選擇的制度變化,以及政府在政策制定過程中的價值目標和主流觀念。

作者簡介

趙德余,現任教於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社會管理與社會政策系主任,復旦大學中國鄉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發展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復旦發展與政策評論》主編。

圖書目錄

序1
導言1
一、 問題的提出1
二、 糧食部門改革的經驗研究5
三、 本書的結構安排12
上篇 從市場走向計畫控制:糧食統購統銷政策(1949—1978)
第一章 駕馭市場制度: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糧食市場調控政策(1949—1952)21
第一節 引言21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初期糧食政策的多重目標22
第三節 政策工具的探索性運用及其對市場交易關係的調整25
第四節 新中國成立初期糧食市場調控的成效:總體的評價31
第五節 政策經驗與討論35
第二章 從市場到計畫控制:糧食統購政策的確立(1953—1957)38
第一節 引言38
第二節 1953年的糧食危機與政策決策層對糧食統購統銷政策的決策與制定41
第三節 對統購政策實施的價格激勵功能障礙的消解:糧食市場是如何消失的?46
第四節 糧食政策執行的契約規則變化:對市場功能的替代性制度安排52
第五節 糧食徵購政策執行過程中農民的抵制:國家的回應及對交易成本的控制60
第六節 糧食統購統銷政策確立的初期效應63
第三章 糧食危機、獲取權與1959—1961年困難時期的再解釋68
第一節 引言68
第二節 困難時期的出現及其性質:測量和解釋70
第三節 1959—1961年困難時期的原因探究:一個系統的再解釋74
第四節 結論與討論86
第四章 糧食政策的短暫退卻及其底線(1961—1966)89
第一節 引言89
第二節 困難時期對中央政策決策層糧食政策觀念的影響90
第三節 1961年之後糧食政策的退卻92
第四節 包產責任田制度的試驗及其夭折:從安徽省的經驗看政策退讓的底線101
第五節 糧食政策調整的積極效應及其評價106
第五章 “文化大革命”時期糧食統購統銷政策系統的強化(1966—1976)111
第一節 引言111
第二節 “文化大革命”時期糧食政策的制定邏輯:供需系統的不穩定性112
第三節 公社制度下糧食政策實施的扭曲問題:市場控制、徵購與儲備等策略性行為119
第四節 “文化大革命”時期糧食生產與流通政策的效率特徵124
第五節 簡要的結論與討論129
第六章 糧食微觀生產組織的集體化與統購統銷政策的耦合——對公社體制下糧食生產效率的爭論與再解釋132
第一節 引言132
第二節 糧食微觀生產組織的演變及其制度的效率特徵:一個結構化的解釋模式133
第三節 公社制度的微觀基礎:對生產隊組織的經濟學解釋140
第四節 勞動激勵與集體行動的效率:對生產隊組織的社會學解釋144
第五節 統購統銷政策與公社體制下糧食產量和效率變動的比較:對理論假說的檢驗147
第六節 解釋公社體制下糧食生產效率的理論價值:基本命題及其推論152
第七章 糧食統購統銷政策的進一步解釋及其理論啟示158
第一節 民主集中制下糧食政策變革的權力與決策規則158
第二節 糧食統購統銷政策變遷的主流觀念邏輯159
第三節 進一步討論與理論的延伸164
下篇 家庭承包制下糧食政策市場化改革(1979—2008)
第八章 家庭承包制下的價格雙軌制:在市場與計畫之間(1978—1991)169
第一節 引言169
第二節 1980年之後政府主流觀念的演化170
第三節 1979—1984年期間的政府主流觀念與1985年的糧食政策改革173
第四節 價格雙軌制的制度特徵與社會福利分析:糧食政策的新古典主義基礎185
第五節 簡要的小結194
第九章 價格自由化改革的嘗試與回歸雙軌制(1991—1997)199
第一節 引言199
第二節 1986—1992年期間的政府主流觀念與價格雙軌制202
第三節 1992—1994年期間的價格自由化改革212
第四節 一個簡要的評述218
第十章 政策變革的路徑依賴、國有部門尋租與政策失靈——1998年糧食改革的經驗226
第一節 引言226
第二節 價值目標與效率的緊張:黨的十五大之後政府主流觀念的強化227
第三節 1998年糧改政策實施的依據、方案及其經濟含義:進一步討論240
第四節 作為政策工具與公共機構的國有糧食部門:壟斷市場收購的另一種解釋249
第五節 糧食部門尋租行為的經濟模型和學術文獻中的論述255
第六節 1998年糧改政策運行的實際效果、問題及其退卻261
第七節 結束語270
第十一章 多重目標、政策變遷與轉軌策略的選擇:2001年之後的中國糧食部門改革276
第一節 引言276
第二節 入世與黨的十六大之後糧食政策的政治經濟約束條件的變化277
第三節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與2004年糧食政策目標優先序的調整283
第四節 糧食產量目標政策的實施及其決策的計量檢驗289
第五節 我國糧食直補政策實施的地區差異及其面臨的問題298
第六節 糧食訂單的締約難題及糧食產業治理的組織改進311
第七節 2004年政策變遷的經濟思想理論基礎:轉軌策略的政治經濟學328
第八節 簡要的小結336
第十二章 結論與評述344
第一節 政府主流觀念對糧食政策目標之決定344
第二節 政策變遷的主流觀念模型的解釋與其他經典解釋模式的比較351
第三節 若干命題討論的延伸356
參考文獻361
附錄圖表索引389
後記39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