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名,生土建築學的代表作之一,中國窯洞研究最權威著作之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黃土高原研究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窯洞
- 字數:280千字
- 作者:侯繼堯 王軍
- 出版社: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圖書概況,作者簡介,目錄,內容簡介,
圖書概況
出版日期:1999年9月
頁數:184
開本:16開
讀者對象:土木建築系對生土科學感興趣的師生,對窯洞感興趣的文化旅遊人士。
獲獎情況: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售價:噹噹65折,京東23折
作者簡介
侯繼堯,男,1927年8月12日出生,遼寧省新民人。1951年畢業於東北大學。現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中國建築學會生土建築分會副會長,西安水彩畫學會會員,第三、六、八屆地下空間國際會議組委、巴黎會議分會主席,國際城市地下空間研究協會理事,1999年西安《第八屆地下空間國際會議》的倡議者和主持人,《地下空間》學刊編委,中國美術家協會陝西第一屆美代會代表,西安立秦建築設計事務所總建築師兼所長,當代國際華裔書畫家海聯會美術顧問,歷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客座教授,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德克薩斯大學和日本東京工業大學訪問學者,日本東京工業大學來華博士生導師。主要成果:著有《窯洞民居》、《建築畫理論與技法》、《中國窯洞》等書;《美術辭林》、《中國大百科全書·建築園林卷》和《建築設計資料集·第6集》撰稿人。在國內外發表論文40餘篇(國際23篇)。多次赴美國、日本、法國和加拿大等國出席國際會議和講學。擅長水彩畫、城市風景畫,其作品在歷屆省市美展中獲獎,《褒河水庫》、《女大學生像》水彩分別獲三等獎和佳作獎。是西安春蕾水彩畫會創始人之一。50年代曾出版過《西安名勝》水彩畫小輯;1997年出版的《侯繼堯畫選》是其50周年藝術生涯的結晶。作品《紅玉蘭》(彩墨畫)選入《世界當代書畫真跡博覽大典》;《中國美術家年鑑》刊出的《古城夕照》(水彩)和《中國美術集》入編的大型水彩《古剎暮鼓》及《風雪夜歸人》水彩畫榮獲第三屆“世界華人藝術大會”香港大展特別金獎,是其代表作。《世界當代書畫家大辭典》、《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等書已載入其名:榮獲世界16個國際藝術團體頒發的書畫藝術名人證書。獲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資格;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貢獻津貼,近年來潛心研究中西畫融匯之路,為中國“老年關懷杯”書畫展展出的《東方繪畫之源》是其探索的新作。
目錄
理論篇
第一章 中國窯洞概論
一、中國窯洞產生的自然條件
(一)中國黃土的分布
(二)黃土的形成
(三)黃土的地質劃分
(四)黃土的物理性質與窯洞的關係
(五)黃土高原地貌特徵與窯洞民居
二、中國窯洞的歷史演變
(一)原始穴居時期
(二)人工穴居和半穴居時期
(三)窯洞民居的形成
三、中國窯洞民居的分布與類型
(一)中國窯洞民居的分布
(二)中國窯洞區的劃分
(三)中國窯洞的類型
(四)各區窯洞民居的特徵
第二章 黃土高原窯洞聚落環境
一、黃土高原的自然景觀
(一)黃土高原的地理自然環境
(二)黃土高原民居概況
二、傳統窯居村落的形態
(一)丘陵溝壑區的沖溝村落
(二)高原溝壑區的村落
三、窯居村落的民俗與文化
四、窯洞民居的裝飾特徵
五、黃土高原窯洞村落的更新與發展
(一)窯洞的優勢
(二)窯居村落的困境
(三)窯居村落面臨的選擇
(四)窯洞的發展與未來
實例評析篇
第三章 窯洞村落實例
一、陝西渭北窯洞村
(一)淳化縣十里原鄉梁家莊村
(二)乾縣韓陵鄉韓家堡村
二、豫西窯洞村
(一)洛陽邙山鄉苗溝窯洞村
(二)洛陽邙山鄉冢頭村
第四章 窯洞實例
一、窯居實例
(一)隴東慶陽縣南大街83-86號張宅
(二)河南省洛陽市冢頭村鄭連亭宅
(三)陝西省乾縣韓家堡村混合窯院
(四)陝西省乾縣韓家堡村韓文新宅
(五)河南省鞏義市南河渡村薄宅
(六)河南省滎陽縣竹川倉宅
(七)河南省洛陽冢頭村鄭真潔宅
(八)河南省滎陽縣田六宅
(九)河南省洛陽市冢頭村劉學詩宅
(十)甘肅省蘭州市白塔山莊革新實驗窯洞
二、窯洞學校實例
(一)陝西省榆林農校
(二)陝西省米脂中學
(三)陝西省延安大學學生宿舍
第五章 具有耕讀文明的窯居村落——“寒窯”的升華
一、山西省汾西縣師家溝清代窯居村落
二、陝西省米脂縣劉家峁姜耀祖宅院
三、陝西省米脂縣楊家溝技扶風古寨
四、山西省靈石縣王家大院
五、河南省鞏義市康百萬窯洞莊園
附錄 中外學者對中國窯洞的研究
參考文獻
後記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理論篇與實例評析篇兩大部分。理論篇從保護生態環境、節能節地、城鄉建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來研討中國窯洞對未來建築學發展的啟迪與借鑑作用。第一章闡述窯洞產生的自然條件、歷史演變和窯洞民居的分布與類型。第二章論述黃土高原的自然景觀、傳統窯居村落的形態、窯居村落的民俗與文化、窯洞民居的裝飾特徵,進而討論了黃土高原窯居標落的更新與發展。
實例評析篇包括三章,配有大量精美的實例、照片和插圖。第三章評析具有生態優勢的典型窯洞村落。第四章評析各地窯居和窯洞學校。第五章精選出陝、晉、豫各窯洞區中的五組實例,評析具有耕讀文明的窯居村落及窯洞莊園。這些明清時代保存焉的窯洞莊園堪稱中國窯洞的經典之作,是“寒窯”的升華。
最後,在附錄里評介了中外學者對中國窯洞研究的文獻。
本書可供相關專業研究工作者和大專院校土木建築系師生參考,也可供廣大文化工作者和旅遊者欣賞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