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的創造與進步(中)》是2018年4月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白春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技的創造與進步(中)
- 作者:白春禮
- ISBN:9787119114248
- 頁數:229頁
- 定價:50元
-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4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中國科技的創造與進步(中)》是2018年4月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白春禮。
《中國科技的創造與進步(中)》是2018年4月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白春禮。內容簡介《中國科技的創造與進步(中)》系統闡述中國科學技術從古代興盛,經歷近代落伍,到當代走向復興的宏大曆程。《中國科技的創造與進步(中)...
《中國科技的創造與進步》是2018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白春禮。作者簡介 白春禮,1953年9月生,遼寧人。博士,化學家和納米科技專家。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長,同時擔任中國科學院、開發中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俄羅斯科學院等10餘個國家...
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指中國古代各項科技成果,包括造紙、印刷、紡織、陶瓷、冶鑄等。中國古代科技源於生活,而生活需要各種實用技術。造紙、印刷、紡織、陶瓷、冶鑄、建築等中國人引以為豪的發明創造無不帶有鮮明的實用烙印。然而,時代在前行,曾經套用廣泛的古代實用技術,早已失傳或正在消失,需要我們以現代技術手段復原和...
科技創新是指工業企業用於科技創新和技術開發方面的具體活動。包括用於企業研究與發展課題活動的直接支出,以及間接用於研究與發展活動的一切支出。2022全國兩會調查結果出爐,“科技創新”關注度位居第六位。2022年3月,新華社聯合百度發布《大數據看2022年全國兩會關注與期待》,科技創新位列第六位。基本含義 定義:是...
我們既要著眼現階段中國科技的發展,又要考慮中長期科技發展;既要立足國內現有基礎和條件,又要考慮儘快構建適合科技創新自身規律和國際競爭的需要,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後科技創新的國際競爭將更加劇烈;既要在制度、體制、機制方面進行改革創新,又要注重創造有利於科技創新思想產生的環境和條件,注重創新文化的建設和發展...
中國科技史源遠流長,中國的科學技術,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都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浩若煙海的科學技術成就,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成就最大的是農學、天文學、數學和中醫學,誕生了諸如“四大發明”等影響世界文明進程的眾多科技成果。科技萌芽 中國科學技術的萌芽時期包括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中國是...
2017年5月3日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院士科研團隊宣布光量子計算機成功構建。潘建偉團隊在多光子糾纏領域始終保持著國際領先水平,團隊利用自主發展的綜合性能國際最優的量子點單光子源,通過電控可程式的光量子線路,構建了針對多光子“玻色取樣”任務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實驗測試表明,該原型機的取樣速度比國際同行類似的實驗...
從縱向上看,中國的科學技術進步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但要從橫向上看,中國和已開發國家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特別是由於十年動亂,使本來已經縮小的差距,反而又拉大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的幾十年(1978-)在1978年春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上,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用詩一般的語句表達了當時科學技術界的心情...
9月11日,袁隆平出席由中宣部與中華中國總工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聯合舉行的中國科技十傑表彰大會,發表題為《攀登雜交水稻研究新高峰,解決中國人吃飯問題是我的畢生追求》的演講。10月18日,袁隆平出席由何粱何利基金會在北京舉辦的學術報告會,作《從雜交稻育種領域看糧食增產潛力,中國有能力解決吃飯問題》的學術報告。11...
在人類歷史上,封建社會科學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由中國創造的。其中農學、醫學、數學、天文學是我國古代的四大自然科學。從商周時期,歷經春秋戰國、秦漢南北朝、隋唐時期的發展,到宋朝臻至鼎盛,古代中國科技都在不斷的發展與進步當中。明清時期,受海禁及閉關鎖國等對外政策的影響,是古代中國科技的衰落時期,西方科學...
國家主席胡錦濤於2006年1月9日在全國科技大會上宣布中國未來15年科技發展的目標: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使科技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撐。中國科技創新的基本指標是,到2020年,經濟成長的科技進步貢獻率要從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會的研發投入占GDP比重要從1.35%提高到2.5%。半個多世紀以來,世界上眾多...
一是中國未來的發展要靠科技創新驅動,而不是傳統的勞動力以及資源能源驅動;二是創新的目的是驅動發展,而不是發表高水平論文。2006年全國科技大會以及十七大都明確提出科技發展要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這箇中心任務,要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問題,尤其是明確提出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