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

瞄準喀斯特生態系統國際學科前沿,根據國家西部開發、石漠化綜合治理、精準扶貧等多重戰略的需求,圍繞西南喀斯特地區退化生態系統恢復重建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科學問題,以農業生態系統長期定位觀測研究為基礎,探索喀斯特農林生態系統演替過程,揭示其退化機制,建立退化生態系統人為調控技術體系與模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
  • 主管部門:中國科學院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所獲榮譽,

研究方向

(1) 喀斯特生態系統演替過程及其生態效應;
(2) 喀斯特生態系統退化機理與恢復技術;
(3) 喀斯特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與健康評價;
(4) 喀斯特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模式與最佳化管理對策。

發展歷史

中國科學院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始建於2000年,隸屬於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該站於2005年進入國家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網路(CNERN)成為喀斯特農田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008年進入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CERN),2009年4月被批准成為國家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區,2013年、2014年經廣西科技廳批准分別組建廣西石漠化治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西院士工作站。同時,該站也是國際長期生態系統研究網路(ILTER:International Long-Term Ecological Research)的成員單位。
喀斯特地區是類似沙漠邊緣的生態環境脆弱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生態脆弱帶之一。我國是世界上喀斯特面積最大、分布最廣的國家,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其基岩裸露總面積達54萬km,面臨環境退化和貧困的雙重壓力。該地區可溶岩造壤能力低,長期強烈的岩溶化作用產生地表、地下雙層空間結構,導致水源漏失、深埋,形成水土資源不配套的基本格局,旱澇災害頻繁,石漠化嚴重。圍繞西南喀斯特地區生態恢復與重建過程中面臨的重大科學問題,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於2000年開始正式籌建環江喀斯特站。

科研條件

試驗站木連園區擁有1100m的綜合辦公大樓、1420m的生態實驗樓、1480m的站流動公寓樓以及300m的生產用房,水電、消防及生活污水處理系統、通訊與網路設施齊全,具有防火防雷等安全設施,配套了室外籃球場、兵乓球室,能同時容納40~60名科研人員工作和生活,並保障研究生開展野外試驗和室內分析測試。此外,古周示範區、木論示範區分別擁有210m和360m的工作樓。
試驗站具有光合作用儀、植物根系監測系統、水分中子儀、自動氣象站、GPS接收機(GEO XT6000-G)、探地透視儀(MALA ProEx)、攜帶型光合作用儀(TPS-2)等儀器設備,能進行氣象要素觀測、土壤樣品採集、處理及常規分析,植物生長情況監測、植物樣品處理與常規分析,水土流失、土壤水分觀測等,可滿足國家生態環境野外研究站試驗觀測指標體系的要求。
在國家發改委CNGI項目支持下,環江站原有的網路環境升級為IPv6網路環境,實現了環江站辦公、生活區域以及野外試驗核心區的無線網路覆蓋,支持所有行動網路設備及野外數據採集裝置通過無線方式接入網路,同時由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研究態所通過寬頻網路接入了科技文獻查詢系統。

所獲榮譽

2021年5月,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