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是中國科學院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在實施“知識創新工程”試點中與地方共建的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於2003年由中國科學院、廣東省、廣州市三方聯合共建,2006年3月正式成立。

截至2022年12月,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擁有在職職工385名、在讀學生438名,其中研究生408名;建有5個科研單元,建有完善的所級科研條件綜合支撐中心,設有5個公共平台,以及多個特色支撐平台;據2023年11月研究院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擁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培養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培養點、2個專業碩士授權類別培養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 外文名:Guangzhou Institutes of Biomedicine and Healt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創辦時間:2006年3月
  • 主管部門:中國科學院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法定代表人)、副院長:段子淵
  • 碩士點:2個(專業授權類別)
  • 博士點:2個(一級學科)
    1個(二級學科)
  • 地址:廣州市蘿崗區開源大道190號
歷史沿革,科研條件,人員編制,科研部門,設施資源,合作交流,科研成就,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教學建設,文化傳統,形象標識,文化活動,機構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歷史沿革

2003年,由中國科學院、廣東省、廣州市三方共建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2006年3月,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正式成立。
2007年8月,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所屬華南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所正式成立。
2010年8月,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科研園區建設一期工程完成竣工驗收。
2013年3月,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與全能性機理研究團隊通過終期驗收。
2016年12月20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與德國馬普學會共同組建的再生生物醫學聯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2017年7月10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與臻溪谷投資(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臻溪谷生命科學中心”在廣州揭牌成立。
2023年6月12日,由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和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合作共建的基礎與臨床轉化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正門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截至2022年12月,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擁有在職職工385名、在讀學生438名,其中研究生408名。有學科領域的方向帶頭人45人,其中90%以上從海外引進(含4位非華裔科學家)。國家級人才計畫入選者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人、國家高端外國專家引進計畫8人、中國政府友誼獎1人、中國科學院引進人才計畫19人、中國科學院青年人才計畫31人、南粵創新獎2人、廣東省級人才計畫16人。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陳捷凱、劉晶、劉興國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陳捷凱、劉興國
南粵創新獎獲得者:陳捷凱

科研部門

截至2022年12月,,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建有5個科研單元,建有完善的所級科研條件綜合支撐中心,設有5個公共平台,以及多個特色支撐平台;聯合建成了4個重點實驗室,為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的主要建設依託單位,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幹細胞創新中心的依託單位。
國家重點實驗室: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與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共建)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再生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所屬科研單元:細胞譜系與發育研究中心、細胞再生與生物治療研究中心、化學生物學與藥物研究中心、感染與免疫研究中心、健康研究中心
所屬公共平台:分析測試中心、實驗動物中心、生物醫學數據與超算中心、治療性細胞製備研究中心、移動式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

設施資源

  • 儀器設備
據2023年11月研究院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下屬的分析測試中心擁有大型儀器設備。下屬的實驗動物中心配套先進的科研儀器設備,可滿足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化學生物學、感染與免疫、公共健康、科研裝備研製等領域的研究。
平台名稱
設備名稱
流式細胞技術平台
分析/分選型流式細胞儀
顯微成像技術平台
雷射共聚焦顯微鏡、超高分辨顯微成像系統、透射電子顯微鏡、活細胞工作站、雷射顯微切割系統
理化分析技術平台
高通量基因測序系統、蛋白純化系統、數字PCR儀、核磁共振波譜儀、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高效液相色譜、同位素實驗室
常規技術支撐平台
膜片鉗系統2台/套、細胞呼吸代謝系統1台/套、螢光定量PCR儀4台/套、X-射線輻射儀1台/套
冷凍電鏡技術平台
單顆粒冷凍電鏡
公共技術中心
頂級小動物活體成像系統、Prospect小動物超聲成像系統、小動物行為活動軌跡分析、血細胞分析儀和生化分析儀、小動物活體Micro-CT影像系統、生物學X射線輻照儀
  • 動物資源
部分名單
序號
品系名稱
物種
品系來源及編號
1
B6.Cg-Col1a1tm1(tetO-cas9)Sho/J
小鼠
Jax 029476
2
B6.129X1-Mpotm1Lus/J
小鼠
Jax 004265
3
B6.129P2-Lgr5tm1(cre/ERT2)/Nju
小鼠
南京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N000055
4
B6.129P2(Cg)-Gt(ROSA)26Sortm1(tTA)Roos/J
小鼠
Jax 011008
5
B6.129P2(C)-Cd19tm1(cre)Cgn/J
小鼠
Jax 006785
6
B6.129-Ulk1tm1Thsn/J
小鼠
Jax 017976
7
B6(Cg)-Il10tm1.1Karp/J
小鼠
Jax 014530
8
B10.D2-Hc1 H2d H2-T18c/nSnJ
小鼠
Jax 000463
9
Adiponectin-cre
小鼠
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研究中心W16001
10
B6.129S7(Cg)-Polgtm1Prol/J
小鼠
Jax 017341

合作交流

  • 國際合作
據2023年11月研究院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先後與德國馬普學會、紐西蘭奧克蘭大學、英國伯明罕大學、劍橋大學等機構建立了多項合作關係,共建國際科技合作平台並開展學術交流。依託廣州健康院建立的“廣東省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與紐西蘭莫里斯威爾金斯研究中心共建的“生物醫藥與健康聯合中心”均獲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與英國伯明罕大學共建“轉化醫學研究聯合中心”;與劍橋大學共建“GIBH-劍橋再生醫學研究中心”。
  • 國內合作
據2023年11月研究院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先後與廣州醫科大學共建“幹細胞轉化醫學中心”,雙方共同配置和利用現有科研-臨床資源,促進基礎研究成果臨床套用轉化;與香雪集團共建“健康院香雪聯合實驗室”,合作開發高親和性PD-1蛋白,作為腫瘤免疫治療中的聯合藥物之一。

科研成就

  • 科研成果
在抗白血病藥物、抗瘧疾藥物、抗老年痴呆和神經炎症藥物,以及抗肺癌藥物研發方面成績突出,新型抗白血病1類新藥GZD824、非小細胞肺癌1類新藥ASK120067和治療阿爾茲海默症1類新藥AD16先後獲得國家食品藥物監督管理總局的臨床試驗批件。其中,新型抗白血病1類新藥GZD824(耐立克)已於2021年11月24日獲得上市批准,是研究院建院以來第一個獲批上市的1類新藥;非小細胞肺癌新藥ASK120067遞交上市申請已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審中心受理;治療阿爾茲海默症1類新藥AD16已經完成I期臨床研究。
在幹細胞領域,以“發現維生素C能提升誘導多能幹細胞效率以及其表觀遺傳調控的作用機制,誘導多能幹細胞由間充質—上皮轉換機制驅動,超高速誘導體系建立,發現RNA調控染色質的新機制”等一批國際矚目的成果為基礎,為未來基於幹細胞為基本治療途徑的再生醫學拓展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在大動物模型方面,獲得在生物醫藥領域有重要套用價值的人源化豬模型70餘種,數量居世界首位。在流感病毒示蹤、新型疫苗研製、銅催化、生物活性分子合成等領域也有一定的建樹。同時開發了一系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適合自身科研工作需要的可產業化的科學設施設備。
  • 專利獲獎
截至2022年12月,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共承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方政府科研項目1800餘項,發表科技論文2147篇,其中SCI收錄1977篇,專利申請846件,其中中國國內專利634件、國際專利131件、PCT申請81件。已授權總量422件,其中授權中國國內專利370件、國際專利52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1項、南粵創新獎2項、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6項,廣州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3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廣東省專利優秀獎3項。
部分獲獎成果
獲獎時間
獲獎類別
獲獎名稱
2022年
廣東省自然科學獎
細胞命運決定的多維染色質層級調控
2022年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
青年科技創新獎(陳捷凱)
2020年
廣東省自然科學獎
線粒體信號調控細胞命運研究
2019年
廣東省科技進步獎
人源化小鼠及其臨床前評估平台的建立及套用
2019年
廣東省自然科學獎
尿液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及體細胞重編程機制
2018年
廣東省自然科學獎
激素受體相關靶標的發現確證及成藥性先導化合物發現研究
2018年
廣東省自然科學獎
基於轉錄因子和小分子調控細胞命運轉換
2018年
廣東省自然科學獎
病人特異性功能幹細胞獲取及致病基因精準修復
2018年
國家自然科學獎
EMT-MET的細胞命運調控
2017年
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
幹細胞多能性與重編程機理研究集體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近五年專利申請及授權概況
專利成果
專利名稱
專利號
專利獎項
一種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
ZL201310229629.9
中國專利優秀獎
整合質粒PophI及無抗性篩選標記的自主發光分枝桿菌
ZL201210183007.2
廣東省專利優秀獎
一種醯胺類化合物
ZL20101027988.9
廣東省專利優秀獎
2023年9月7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Stem Cell(《細胞幹細胞》)發表封面研究論文,顯示科研團隊在豬體內培育出人源中期腎臟,這也是世界範圍內首次報告人源化功能器官異種體內培育案例。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據2023年11月研究院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擁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培養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培養點、2個專業碩士授權類別培養點。
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生物學、基礎醫學
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藥物化學
專業碩士授權類別培養點:生物與醫藥、材料與化工

教學建設

截至2022年,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累計培養畢業生800餘人,畢業生部分前往美國、荷蘭、香港等國家或地區繼續深造,部分就業於中國國內科研單位、重點高校、醫療機構和外企。
據2023年11月研究院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擁有博士生導師39名、碩士生導師13名。在學研究生400餘人。
據2023年11月研究院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先後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聯合共建醫藥生物技術系)、廣州醫科大學(聯合共建生命科學學院)、吉林大學、安徽大學、瀋陽藥科大學、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等多所高校開展覆蓋本、碩、博層次的教育合作。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秉承中國科學院院徽設計風格,採用藍色主基調的圓形圖案,蘊含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文化一脈相承的喻意,表明研究院是中國科學院體系的一分子。外環上標註了研究院的中文全稱和英文簡稱,環內側是院名的英文全稱。環內是用紅色線條勾勒的木棉花,木棉花是廣州的市花,象徵著研究院坐落在南國廣州。木棉花的花蕊是抽象的分子結構圖,三角型象徵中國科學院、廣東省人民政府、廣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具有堅實穩定的基礎。分子結構三角型和中心的DNA雙螺旋圖案象徵著研究院在生物和化學醫藥領域的研發方向,暗喻著研究院視人類生命健康事業為己任的科學創新精神與社會責任感。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研究院院徽

文化活動

2023年4月23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組織開展第15屆羽毛球比賽。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法定代表人)、副院長
張鴻翔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徐海
副院長
孫飛(主持工作,試用期一年)、蔡陳崚(試用期一年)

歷任領導

名單
任期時間
職務
2003年11月至2008年8月
院長
2008年6月至2018年11月
院長
2018年11月至2022年1月
院長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