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4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立。是全國第一家從事碳中和基礎研究的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
- 成立時間:2020年12月24日
- 機構地址:北京
- 主管部門: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成立背景,科研條件,
研究方向
中科院大氣所所長曹軍驥介紹,面對新時期國家在“碳達峰、碳中和”方面的需求,大氣所作為國家隊,迅速組織力量,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這是全國第一家從事碳中和基礎研究的科研機構,希望通過建制化的科研隊伍,推動“碳中和”基礎研究,聯合中科院及院外的相關單位,為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科學路徑和科技支撐,為國家乃至全世界的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貢獻。
發展歷史
2020年12月24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立。作為全國第一家從事碳中和基礎研究的機構,中心將推進碳排放的科學研究,預估2030和2060年的全球及我國碳收支特徵,研究規劃最優碳中和路徑的方法論,評估可能生態工程方案和轉換能源結構的科學途徑,為我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科技支撐。
成立背景
中科院院士吳國雄指出,碳中和是一個複雜的科學問題,要求實現人為源排放和人為匯清除相互抵消,研究涉及大氣、海洋、陸地、生態等多個領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研究任務重大,碳中和研究中心的成立十分必要,希望中心在相關科學問題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為國家實現碳中和打下紮實的科學基礎。
科研條件
中科院大氣所在碳中和研究領域具有深厚的基礎,特別在碳排放核查與評估以及地球系統科學方面具有領先地位與優勢。劉毅研究員團隊在《自然》發表的“我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巨大”的研究成果,所採用的方法體系可以直接套用到生態系統碳匯監測中,將成為支撐碳中和的重要科技手段。大氣所承擔了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初步建立起地基、天基和空基相結合的先進觀測系統以及數據反演計算的方法體系,可支撐全國各地市碳排放、源匯收支的精確核算與科學評估。研究所即將建成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其模擬結果可支撐碳中和國家重大決策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