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阿魯科爾沁GNSS基準站

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路是國家發改委在“十一五”期間列入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計畫的12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一,由中國地震局牽頭,聯合總參測繪局、中國科學院、國家測繪局、中國氣象局和教育部共同建設。陸態網路由基準網、區域網、數據系統三大部分組成。基準網是陸態網路的主幹框架,由260個GNSS連續觀測基準站構成(新建233站,升級改造27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阿魯科爾沁GNSS基準站
  • 主管部門: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

天文科學研究

發展歷史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阿魯科爾沁GNSS基準站是陸態網路260個基準站之一,位於阿魯科爾沁旗天山鎮,建成於2010年,現有設備GNSS接收機一台。

科研條件

阿魯科爾沁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赤峰市東北部,地處西拉沐淪河北岸,大興安嶺南端東麓。東與通遼市扎魯特旗為鄰,南以西拉沐淪河、台河的老河身與翁牛特旗、通遼市開魯縣相望。西與巴林右旗、巴林左旗毗鄰,北與錫盟西烏珠穆沁旗接壤。全旗南北狹長,最長達232公里,東西最寬約114.4公里,總面積為1427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30米,最高1540米,最低266米。

科研成就

主要以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GNSS)為主,輔以甚長基線干涉測量(VLBI)、人衛雷射測距(SLR)和合成孔徑雷達干涉測量(InSAR)等空間技術,結合精密重力測量和精密水準觀測技術,對我國大陸板塊運動、地震活動、大陸參考框架及臨近地區構造環境(地球岩石圈、水圈和大氣圈)變化進行實時監測,研究變化規律,獲取地殼運動細部特徵,探求其對資源環境、自然災害的影響,主要服務於地震監測預測和科學研究,兼顧軍事測繪、大地測量和氣象預報等綜合套用,為以上套用的研究提供重要基礎數據,深化對地球科學、地球科學相關知識的認識,推動具有重大科學創新性成果的產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