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福利史/中國專門史文庫》是2013年1月1日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子今、劉悅斌。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社會福利史/中國專門史文庫
-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 頁數:352頁
- 開本:16
- 品牌:武漢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 作者:王子今、劉悅斌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710145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王子今、劉悅斌、常宗虎所著的《中國社會福利史》是我國首部系統研究中國社會福利史的學術專著。《中國社會福利史》從國家政策、社會組織和文化思想等方面全面系統地考察了中國社會福利史的發展狀況及歷史特點。對於認識現今中國社會福利狀況的文化源流和社會條件,對於改進和發展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社會福利事業,具有重要的學術和現實意義。
回顧中國社會福利史,涉及中國政治史、中國社會史、中國文化史等多方面的研究。迄今為止,尚未有研究中國社會福利史的學術專著問世。前人有關社會福利的歷史貢獻沒有得到應有的認識,社會福利制度與政策的歷史經驗和歷史教訓也沒有得到應有的總結。這對於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無疑是一件憾事。王子今、劉悅斌、常宗虎所著的《中國社會福利史》的研究,旨在填補這一學術空白。對於中國社會福利之歷史特點,包括國家政策、社會組織、文化思想等多方面的科學研究,不僅可以增進對於中國歷史文化的全面了解,也可以豐富對於人類歷史文化有關社會福利內容的認識。
作者簡介
劉悅斌,曾用名劉岳斌,1962年生,河北省辛集人,1986年在河北師範學院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96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歷史學博士學位,2003年3月至2004年2月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做訪問學者。現為中共中央黨校文史教研部歷史室主任、教授。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中國社會福利史》(合著)、《中國農民戰爭史論辯》(合著)、《朋友·客人·同事——晚清的幕府制度》(合譯)等著作。男,1950年生,歷史學碩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歷史系兼職教授,兼任中國秦漢史研究會會長。曾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院訪問教授、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客座教授。出版《秦漢交通史稿》《秦漢區域文化研究》《秦漢社會史論考》《秦漢時期生態環境研究》《秦漢邊疆與民族問題》等學術著作30餘部,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文史》《文物》《考古》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40餘篇。常宗虎 男,1964年生,歷史學博士,曾任國家民政部辦公廳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和教授。主持編撰《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範》《重構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探索》《安置管理》《安置保障研究》《民政工作研究》等民政類標準、著作和文集6部,出版《南通現代化(1895—1938)》(東方歷史學術文庫)《末代狀元張謇家族百年紀》等歷史學專著3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80餘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中國早期文明與早期社會福利
一、遠古社會的生存務件和福利需求
二、養生送死:傳說時代的社會福利原則
三、“大同”社會理想與遠古文化精神
四、“廢疾者”的地位:“半人”神話割體葬儀瞽史形象
五、民族學資料所見早期社會福利史的信息
第二章 夏商周三代:中國社會福利史的開端
一、《呂刑》的記錄
二、殷代的社會福利形式
三、敬老慈少:周文王的德政建設
四、先秦諸子的社會福利意識
五、孟子的原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六、《周禮》的社會福利設計
第三章 秦漢時期的社會福利
一、《呂氏春秋》體現的社會福利意識
二、漢王朝的社會福利宣傳和社會福利措施——以帝王詔令為視窗
三、王杖制度及其實證
四、秦漢社會福利立法
五、秦漢民政事務中的社會福利內容
六、除肉刑恤廢疾眇傴各有所宜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福利的多種形式
一、走馬樓簡中的社會福利史料
二、魏蜀吳民政:復除賜谷賑恤
三、晉王朝社會福利政策的記錄
四、南朝民政創製:“六疾館”與“孤獨園”
五、北朝社會福利——以北魏孝文帝時代為中心
六、“救危恤患,分災共慶”的民間互助形式
第五章 隋唐五代社會福利的歷史記錄
一、“義倉”制度
二、朝廷的“賑恤”
三、恤鰥寡:良吏的責任
四、唐律寬免“老小重疾”的條文
五、悲田養病坊
六、福利政策與社會的治亂
七、敦煌社邑文書中的社會福利史料
第六章 宋元帝國的社會福利政策
一、“廣惠倉”設定
二、“安濟坊”與“居養院”
三、頒方賜藥
四、惠民藥局
五、禮敬高年
六、愍恤鰥寡孤獨
第七章 明代的社會福利狀況
一、天下郡縣置“養濟院”
二、“助官賑民”現象及其獎勵
三、大疫的流行與救疫措施
四、優恤老人
五、對於“鰥寡孤獨”的特殊政策
第八章 傳統社會福利的完善——清王朝的社會福利政策
一、清代社會福利機構
二、清代的優恤老人政策
三、福利機構的經濟來源和管理
第九章 清代後期社會福利事業的新變化
一、官辦福利事業的重建
二、民辦福利事業的興起
三、外國教會舉辦的福利事業
四、清代社會福利事業的幾點分析
第十章 民國時期的社會福利事業
一、民國初年的社會福利狀況
二、國民黨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
三、抗日戰爭時期的難童救濟
第十一章 新中國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
一、新中國社會福利事業的初創時期(1949—1958年)
二、新中國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時期(1958—1986年)
三、新中國社會福利事業的轉型時期(1986年—現在)
四、近五十年來中國社會福利史的啟示
第十二章 中國傳統社會福利思想的文化構成與歷史影響
一、儒家社會福利思想的原則及其歷史作用
二、佛學的社會福利思想
三、道教的社會福利思想
四、民間禮俗體現的社會福利觀念
五、近代中國的社會福利思想
後記
一、遠古社會的生存務件和福利需求
二、養生送死:傳說時代的社會福利原則
三、“大同”社會理想與遠古文化精神
四、“廢疾者”的地位:“半人”神話割體葬儀瞽史形象
五、民族學資料所見早期社會福利史的信息
第二章 夏商周三代:中國社會福利史的開端
一、《呂刑》的記錄
二、殷代的社會福利形式
三、敬老慈少:周文王的德政建設
四、先秦諸子的社會福利意識
五、孟子的原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六、《周禮》的社會福利設計
第三章 秦漢時期的社會福利
一、《呂氏春秋》體現的社會福利意識
二、漢王朝的社會福利宣傳和社會福利措施——以帝王詔令為視窗
三、王杖制度及其實證
四、秦漢社會福利立法
五、秦漢民政事務中的社會福利內容
六、除肉刑恤廢疾眇傴各有所宜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福利的多種形式
一、走馬樓簡中的社會福利史料
二、魏蜀吳民政:復除賜谷賑恤
三、晉王朝社會福利政策的記錄
四、南朝民政創製:“六疾館”與“孤獨園”
五、北朝社會福利——以北魏孝文帝時代為中心
六、“救危恤患,分災共慶”的民間互助形式
第五章 隋唐五代社會福利的歷史記錄
一、“義倉”制度
二、朝廷的“賑恤”
三、恤鰥寡:良吏的責任
四、唐律寬免“老小重疾”的條文
五、悲田養病坊
六、福利政策與社會的治亂
七、敦煌社邑文書中的社會福利史料
第六章 宋元帝國的社會福利政策
一、“廣惠倉”設定
二、“安濟坊”與“居養院”
三、頒方賜藥
四、惠民藥局
五、禮敬高年
六、愍恤鰥寡孤獨
第七章 明代的社會福利狀況
一、天下郡縣置“養濟院”
二、“助官賑民”現象及其獎勵
三、大疫的流行與救疫措施
四、優恤老人
五、對於“鰥寡孤獨”的特殊政策
第八章 傳統社會福利的完善——清王朝的社會福利政策
一、清代社會福利機構
二、清代的優恤老人政策
三、福利機構的經濟來源和管理
第九章 清代後期社會福利事業的新變化
一、官辦福利事業的重建
二、民辦福利事業的興起
三、外國教會舉辦的福利事業
四、清代社會福利事業的幾點分析
第十章 民國時期的社會福利事業
一、民國初年的社會福利狀況
二、國民黨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
三、抗日戰爭時期的難童救濟
第十一章 新中國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
一、新中國社會福利事業的初創時期(1949—1958年)
二、新中國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時期(1958—1986年)
三、新中國社會福利事業的轉型時期(1986年—現在)
四、近五十年來中國社會福利史的啟示
第十二章 中國傳統社會福利思想的文化構成與歷史影響
一、儒家社會福利思想的原則及其歷史作用
二、佛學的社會福利思想
三、道教的社會福利思想
四、民間禮俗體現的社會福利觀念
五、近代中國的社會福利思想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