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治理轉型(1978-2018)

中國社會治理轉型(1978-2018)

《中國社會治理轉型(1978-2018)》是2018年10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友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社會治理轉型(1978-2018)
  • 作者:李友梅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10月
  • 頁數:250 頁
  • 定價:9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2013418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改革開放研究叢書:中國社會治理轉型(1978-2018)》由六個部分構成,深刻闡釋了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從社會管理格局到社會治理格局的轉變,反映了中國社會的組織方式及其與黨建的關係邏輯。
改革開放起始於以經濟為中心的一系列體制、機制和制度的變革,但是其得以立足的基礎和所產生的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經濟的範疇,本質上已經深入中國人的生活世界和整體社會的組織運行之中,這促成了中國社會管理走向了社會治理。從世界範圍來看,中國社會治理轉型具有獨特的實踐經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不斷推進的轉型實踐。從這個維度還可以看到,中國的社會轉型既不是西方現代化在中國社會土壤上的翻版實踐,也不是對中國傳統社會的全盤否定和逆轉。
第一章主要從市場化、全球化以及新技術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角度,分析社會治理轉型並非單一領域的制度變遷,而是整體社會層面的系統性變革。這種變革或制度變遷始終需要關照社會生活自主性和公共性養成、國家一市場一社會的多元合作等深層機制。
第二章主要涉及政府作為履行社會管理職能和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的責任主體,在最佳化社會治理方式的同時,不斷探索政府治理與社會自我調節之問的良性互動機制,逐步明晰政府與社會的關係。由此凸顯了處理好這個關係的難度及所要付出的努力。
第三章主要考察不同形式社會力量的生成方式並以此為基礎討論當代中國社會的公共性建構,通過相關的國際比較,反映我國社會力量的功能作用。社會結構加速分化並重新整合,新興社會階層、社會組織以及線上線下網路型共同體等社會力量逐步發展起來。這些過程也在制度與生活的相互交織下,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治理轉型。
第四章的分析研究,把提供公共服務視為現代政府的核心職能,公共服務需求多樣化和品質化對政府職能轉變起到推進作用,包括政府對自身職能認知的改變和具體治理工具的選擇。同時,該章也視公共服務為管理者和治理者回應社會訴求的關鍵領域,試圖揭示公共服務模式的變遷如何受到政府職能轉變和社會力量成長雙重動力的推動,由此體現社會治理轉型中制度與生活的雙向互動。
第五章立足中國社會治理模式轉型的歷史脈絡,從黨建治理機制在社會治理轉型中的獨特戰略位置出發,以歷史制度主義的視角呈現黨建社會治理創新的獨特路徑。黨建社會治理創新是過去40年中國社會治理模式變遷的核心主線,為我國社會治理轉型的有序推進提供了組織性和制度性的支持。
《改革開放研究叢書:中國社會治理轉型(1978-2018)》的導論,結合上述五章的主要分析,對當代中國社會轉型與社會治理轉型的關聯、基層社會治理轉型實踐與黨建以及中國社會治理轉型的理論議題進行了梳理和概括,並認為對中國社會治理轉型的有效認知,不僅可以為中國轉型社會學的構建提供支撐,而且可以為轉型社會學本身的知識積累和理論發展做出貢獻。

圖書目錄

導論【李友梅賈文娟】
一 當代中國社會轉型與社會治理轉型
二 社會治理轉型實踐與黨建引領三關於社會治理轉型的理論議題
第一章 多重製度變遷與複雜社會的回應【梁波】
一 市場化改革與市場社會的擴張及失序
二 市場化“強化”、全球化嵌入與社會生活的多維複雜化
三 新技術興起與傳統社會生活的解構與重構
四 社會轉型背景下的中國社會治理意涵
五 結論與啟示
第二章 治理能力提升與政府職能的變革【馮猛】
一 社會訴求與政府職能履行的分析路徑
二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時期的行政化推動
三 邁向多元治理格局的支持性協調
四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統籌背景下的全面深化改革
五 結語
第三章 公共性的想像與社會力量的生長【張虎祥】
一 社會力量生成的理論想像
二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力量的生長:緣起與背景
三 多樣化治理實踐與社會力量的生長
四 社會力量生長與公共性建構的邏輯
第四章 社會倫理的升華與公共服務模式的調適【孫莉莉】
一 公共服務模式變遷的維度與動力機制
二 單位遞送公共服務的式微和市場力量的釋放
三 保護社會:公共服務模式的調適
四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走向整體協同
第五章 黨建引領:當代中國社會治理創新的制度優勢【黃曉春】
一 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創新:應對轉型挑戰的中國方案
二 黨建治理機制的發展實踐與主要經驗
三 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創新:進一步的改革方向
推薦閱讀書目
索引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