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大學礦物加工工程

中國礦業大學礦物加工工程學科始建於1952年,1981年批准為碩士點,1984年批准為博士點,1985年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988年成為首批國家重點學科,1998年被遴選為教育部首批“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設崗學科。2001年再次被批准為國家重點學科,是原江蘇省和煤炭工業部重點學科,也是中國礦業大學“211”工程一期、二期重點建設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礦業大學礦物加工工程
  • 成立時間:1952年
  • 所獲榮譽:長江學者獎勵計畫
  • 性質:211”工程一期
簡介,成績,

簡介

中國礦業大學礦物加工工程學科是我國唯一以煤炭加工利用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學科,“十五”以來,緊緊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和發展方向,始終堅持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服務煤炭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在煤炭加工與潔淨高效利用方面形成了一批處於國際前沿的研究成果,成為我國煤炭加工利用領域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國際上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與影響。
本學科擁有一支以陳清如院士為學科帶頭人的高水平學術梯隊,現有講師以上人員65人,具有博士學位35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教授31人(博士生導師24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青年科技獎、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江蘇省十大傑出青年、江蘇省333人才工程、江蘇省跨世紀科技人才等省部級以上人才或榮譽稱號獲得者40人次。“十五”期間,新增教授15人、博導15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各種人才稱號28人次;擁有2箇中國礦業大學創新團隊;2004年礦物加工工程學科被評為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學科梯隊。

成績

在“十五”期間,本學科緊緊圍繞重點學科建設任務和目標,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注重加強基礎理論研究,不斷完善和提升煤炭加工與潔淨利用技術體系,搭建了煤炭深度淨化技術研究平台、煤和生物有機質分析與分離平台、精細煤漿燃燒與自增濕脫硫試驗系統以及細粒煤炭乾法分選實驗系統等,創立了柱式梯級最佳化分選理論和潮濕細粒煤炭深度篩分理論,發明了旋流-靜態微泡柱分離方法和裝置,形成了柱式梯級最佳化分選理論與煤淨化技術、細粒煤炭深度乾法篩分與高效潔淨分選、精細水煤漿製備與燃燒技術、超低灰煤製備工藝與技術等一批具有國內國際先進水平的新成果。同時拓展在煤共伴生礦物材料、二次資源利用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在煤炭乾法分選與乾法篩分技術、煤基潔淨燃料、煤炭深度脫硫降灰技術、礦物加工過程模擬與控制和資源綜合利用與環境保護五個主要研究方向上的優勢和特色更加明顯,在國內外的學術地位更加凸現,為煤炭資源的清潔利用和煤炭工業產業結構調整與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十五”期間,本學科承擔了“863” 國家高科技項目、“973”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自然科學重點基金等國家級項目及省部級項目39項。科研總經費8700萬元。共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19項,其中國家級獎勵3項。轉化科技成果項目50餘項,創造經濟效益近15億元。申請專利38項,其中授權專利22項,出版專著及教材20部,發表論文720篇,被SCI、EI和ISTP檢索132篇。
學科以煤炭資源加工利用與潔淨煤技術為特色,已成為我國礦物加工工程學科,尤其是煤炭加工領域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國際上有較高的學術地位與影響。“十五”期間,累計培養研究生273人,其中:博士67人,碩士206人。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一類優秀課程1門,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3項,獲江蘇省精品教材獎1項,形成了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要求的礦物加工工程本科及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2005年底,礦物加工工程專業通過江蘇省首批省品牌專業驗收。礦物加工工程本科專業的辦學水平和社會聲譽顯著提高,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科學學研究所做的《中國大學評價》中連續幾年專業排名第一併被列A++專業。研究生培養質量不斷提高,有1篇論文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篇論文獲江蘇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十五”“211工程”建設促進了學科發展和實驗條件的改善,同時,國家重點學科建設也帶動了以礦物加工工程為主體的化工學科群整體發展,2003年批准套用化學博士點,並自主增設潔淨煤技術與工程、礦物材料工程博士點,2005年成功申報化學工程與工藝一級碩士點,礦物材料工程被評為江蘇省重點學科。2003年教育部評估所公布我校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全國排名第一。2004年國家環保總局批准建設“國家環境保護清潔煤炭與礦區生態恢復工程技術中心”,並於2006年12月通過驗收。2005年又獲準建設教育部“煤炭加工與高效潔淨利用”重點實驗室。2005年化學工藝被評為江蘇高校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目前,本學科擁有實驗室面積10000平方米,設備價值5100萬元。
“十五”期間,本學科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先後與美國匹茲堡能源技術中心、美國肯塔基大學、莫斯科礦業大學、日本東京大學、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杜伊斯堡大學、多特蒙德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韓國化學研究院等四十餘所國內外大學及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交流關係。“十五”期間,舉辦國際學術會議3次,主辦或協辦國內學術會議8次。2002年7月,成功舉辦首屆國際乾法選煤—潔淨煤技術學術研討會,來自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日本、澳大利亞和國內潔淨煤技術領域的140位代表參加了會議,擴大了本學科在乾法分選領域的國際影響和地位。2004年10月,成功舉辦第五屆國際採礦科學與技術討論會礦物加工與煤層氣開採分會。“十五”期間,有39人次參加了國際學術交流或出國講學。開展國際合作項目或簽訂合作協定9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