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簡介
中國石油大學海洋油氣裝備與安全技術研究中心,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海洋油氣裝備與安全技術研究中心(正式稱謂)
Center for Offshore Equipment and Safety Technology a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位於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北一路739號和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江西路66號
中心於2009年成立,隸屬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以海洋油氣特別是深水石油鑽采相關的裝備及安全工程領域的關鍵技術與理論難題為主要研究對象,融合海上油氣鑽采工藝與裝備、安全檢測技術、安全評估以及可靠性理論,為海洋油氣鑽采裝備及安全工程領域科研和技術發展服務。該中心的科研團隊多年來圍繞近海石油鑽采裝備與安全保障技術主題,已經開展大量的套用基礎理論研究,已取得近海石油結構物安全分析與評估理論及工程套用、冰區平台疲勞斷裂及可靠性評估理論與套用研究、在役海底管道安全可靠性評估研究、模糊機率斷裂力學及其套用研究、海洋結構安全檢測新技術套用基礎研究、深水鑽井隔水管設計及套用技術等多項創新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該中心的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海洋石油鑽采設備研究室,長期從事近海石油鑽采裝備與安全保障技術研究方向的科學研究,已經開展大量的套用基礎理論研究。2000年以來共完成16項國家和部級縱向科研課題,在海洋石油鋼結構強度及可靠性評估、海洋油氣鑽采裝備技術以及油氣安全評價、檢測與應急技術等研究方向取得多項創新成果,在國內外學術會議與期刊上共發表200多篇學術論文,其中有60多篇論文被EI收錄,出版“冰區海上結構物的可靠性分析”等多部專著教材。
中心於2011年4月獲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優秀科技創新團隊,將在承擔重大項目、產出高水平科技成果、獲取國家級重大獎勵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力爭發展成為省部級以上優秀科技創新團隊。中心主任獲“科技突出貢獻個人”榮譽稱號。
中心研究方向
日前中心已形成以下三個有特色的主要研究方向:
1、海洋石油鋼結構強度及可靠性評估;
2、海洋油氣鑽采裝備技術;
3、油氣安全評價、檢測與應急技術。
中心主任
陳國明教授 ,男,1962年出生,浙江紹興人,1982年畢業於華東石油學院機械系,1992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5年破格晉升為教授,1999年獲博士學位(導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顧心懌)。現任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機電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05),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007),“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6),CNPC首批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1997),長期從事海洋石油裝備和油氣安全工程領域的科研教學工作。先後主持或作為主要骨幹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縱向科研課題35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1項。發表論文300餘篇(EI收錄130餘篇),合作出版3部專著。現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帶頭人,主持中國石油大學211工程(3期)“石油天然氣安全工程學科”建設。兼任海洋石油工程研究室主任,石油機械工程山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石油學會質量可靠性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石油學會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總局石油天然氣安全生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近海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Petroleum Science》、《石油礦場機械》、《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雜誌編委;2005年度國家科技獎評審專家,2007、2008年度中國石油與化工工業協會科技獎評審專家。
陳教授長期從事石油裝備、安全工程專業的教學工作,主講過“系統仿真”、“機械工程控制理論”等14門本科生和碩、博士生課程,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31名、20名,獲省部級教學成果獎2項。他所指導的研究生取得了ACFM可視化檢測、灘海石油開發災害評估、海洋結構動態可靠性分析等多項創新成果,並有3人評為“山東省優秀畢業生”、4人評為“山東省社會實踐先進個人”、1人獲得“中國大學生跨世紀發展基金”的獎勵,山東省首屆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長期致力于海洋石油裝備和油氣安全工程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已建立起以年青教師、博、碩士生為研究主體的研究團隊。針對我國石油工業發展的需要,系統開展以安全分析與評估為核心的近海石油裝備安全保障技術研究,取得近海石油結構安全分析與評估理論及工程套用、冰區平台疲勞斷裂及可靠性評估理論與套用研究、在役海底管道安全可靠性評估研究、模糊機率斷裂力學及其套用研究和深水鑽井隔水管分析與設計等多項創新成果,特別是發展了冰環境中服役固定平台疲勞損傷評價、壽命預測和結構可靠性分析等一套比較完整的套用理論與方法,完善了冰區海洋結構安全可靠性的評估體系。這方面的研究有助於打破國外技術的壟斷、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並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海洋油氣開採安全保障技術體系,具有良好的理論創新和工程套用價值,套用於工程實際,成效顯著。
中心主要成員
3、張廷彥 教授/博導/博士
4、黃東升 高工/碩導/博士
5、徐長航 副教授/碩導/博士
6、李 偉 教授/碩導/博士
7、暢元江 副教授/碩導/博士
8、付建民 副教授/碩導/博士
9、朱紅衛 博士
10、朱 淵 副教授/碩導/博士
11、章 博 副教授/碩導/博士
12、周昌靜 博士
13、張新梅 副教授/碩導/博士
14、林 紅 副教授/碩導/博士
15、楊冬平 博士
16、劉秀全 博士
17、王明達 博士
18、孔得朋 副教授/碩導/博士
中心科研成果
1、海洋平台結構檢測維修、安全評定與實時監測系統/200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2
2、模糊機率斷裂力學的理論及其套用/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4.2
3、近海石油結構物安全評估理論及其套用/第二屆全國安全生產科技成果二等獎/2004.12
4、灘海工程設備結構災害評價技術研究/第三屆全國安全生產科技成果二等獎/2006.12
5、冰區海上結構物疲勞與斷裂的可靠性理論及套用/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2003.12
6、一種鑽井船可下入的邊際油田水下基盤和配套水下系統技術研究及套用/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2007.12
7、渾濁水下成像技術裝備研製/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2007.12
8、ACFM智慧型可視化檢測技術研究/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優秀科技成果一等獎/2005.11
......
學科發展
機械工程mechanical engineering 機械工程是以有關的自然科學和
技術科學為理論基礎,結合生產實踐中的技術經驗,研究和解決在開發、設計、製造、安裝、運用和修理各種機械中的全部理論和實際問題的套用學科。
機械工程的學科內容,按工作性質可分為以下方面:①建立和發展可實際和直接套用於機械工程的工程理論基礎。如工程力學、流體力學、
工程材料學、材料力學、燃燒學、傳熱學、熱力學、摩擦學、機構學、機械原理、機械零件、金屬工藝學和非金屬工藝學等。②研究、設計和發展新機械產品,改進現有機械產品和生產新一代機械產品,以適應當前和未來的需要。③機械產品的生產,如生產設施的規劃和實現、生產計畫的制訂和生產調度、編制和貫徹製造工藝、設計和製造
礦山機械
工藝裝備、確定勞動定額和材料定額以及加工、裝配、包裝和檢驗等。④機械製造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如確定生產方式、產品銷售以及生產運行管理等。⑤機械產品的套用,如選擇、訂購、驗收、安裝、調整、操作、維修和改造各產業所使用的機械產品和成套機械設備。⑥研究機械產品在製造和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和自然資源過度耗費問題及處理措施。
學科分支 機械按功能可分為動力機械、粉碎機械、交通運輸機械和物料搬運機械等;按服務的產業可分為農業機械、
化工機械、礦山機械和紡織機械等;按工作原理可分為熱力機械、透平機械、
仿生機械和流體機械等。相同的工作原理,相同的功能或服務於同一產業的機械有相同的問題和特點,因此機械工程就有幾種不同的分支
學科體系。另外,全部機械在研究、開發、設計、製造、運用過程中,要經過若干工作性質不同的階段,依此,機械工程又可劃分為互相銜接、互相配合的幾個分支系統,如機械科研、機械設計、機械製造、機械運用和維修等。這些分支學科系統互相交叉、互相重疊,使機械工程可能分化成上百個分支學科。例如按功能分的動力機械,與按工作原理分的熱力機械、流體機械、透平機械、往復機械、
蒸汽動力裝置、核動力裝置,內燃機、燃氣輪機,以及按行業分的中心電站設備、工業動力裝置、鐵路機車、船舶輪機工程、汽車工程等有複雜的交叉和重疊關係。
船用汽輪機是動力機械,也是熱力機械、流體機械和透平機械,屬於
船舶動力裝置、蒸汽動力裝置,也可能屬於核動力裝置。而驅動時鐘用的發條和重錘裝置也是動力機械,但不是熱力機械、流體機械、透平機械或往復機械。其他分支之間也有類似的重疊、交叉關係。分析這種複雜關係,研究機械工程最合理的分支系統,有一定的知識意義,但實用價值不大。
安全工程是以人類生產、生活活動中發生的各種事故為主要研究對象,綜合運用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管理科學等方面的有關知識和成就,辨識和預測生產、生活活動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並採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發生或減輕事故損失的工程領域。
隨著人類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國家、社會和個人對安全的依賴和企盼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安全工 程實踐的目的是為保證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生命、健康和設備、財產、環境等不受或少受損害,提供直接和間接的保障。安全工程是一門理、工、文、管、法、醫等的大跨度、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工程性綜合學科,相關領域的發展和滲透,充實和豐富了本領域的基礎,拓寬和發展了本領域的研究範疇,並促進安全工程持續健康發展和具有長久生命力與創新力。
本領域涉生產安全、公共安全應急、火災與爆炸、交通安全、核與輻射安全、國境檢驗與檢疫安全等方面的基礎理論、技術和方法。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下發《關於下達按<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進行學位授權點對應調整結果的通知》(學位〔2011〕51號),我院安全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和安全科學與工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獲得審批通過。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機電工程學院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已增至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也增加至3個。學院擁有機械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省級重點學科3個:機械電子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工程碩士領域3個:機械工程、安全工程、材料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