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減貧行動與人權進步

中國的減貧行動與人權進步

《中國的減貧行動與人權進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16年10月17日發表的白皮書

白皮書包括六部分,分別是:減貧促進了中國人權事業發展、保障貧困人口生存權、維護特定群體權利、改善貧困地區發展環境、合力推進減貧事業和減貧進入攻堅階段。中國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中國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這個成就,足以載入人類社會發展史冊,也足以向世界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白皮書說,中國的減貧行動是中國人權事業進步的最顯著標誌。改革開放30多年來,7億多貧困人口擺脫貧困,農村貧困人口減少到2015年的5575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5.7%,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持續提高,扶貧機制創新邁出重大步伐,有力促進了貧困人口基本權利的實現,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基本介紹

內容全文,內容解讀,

內容全文

中國的減貧行動與人權進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16年10月
目錄
一、減貧促進了中國人權事業發展
中國的減貧行動與人權進步
二、保障貧困人口生存權
三、維護特定群體權利
四、改善貧困地區發展環境
五、合力推進減貧事業
六、減貧進入攻堅階段
消除貧困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國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權利。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從基本國情出發,把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放在首位,致力於減貧脫貧,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2012年中國共產黨十八大以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進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中國的減貧行動更加紮實有效,為世界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創造了世界人權發展新奇蹟。
一、減貧促進了中國人權事業發展
貧困的廣泛存在嚴重妨礙人權的充分實現和享有。減緩和消除貧困,是人權保障的重要內容。多年來,中國政府堅持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持續開展以農村扶貧開發為中心的減貧行動,努力實現脫貧致富。中國減貧行動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既包括農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貧困人口收入水平,也包括提供社會保障和衛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這些扶貧措施在全面保障貧困人口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的同時,也為進一步保障其他人權創造了條件。
中國的減貧行動與人權進步
自20世紀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不斷加大扶貧力度,成立專門扶貧工作機構,確定重點扶持地區和群體,安排專項資金,制定適合現實國情的貧困標準和專門的優惠政策,確定了開發式扶貧方針。中國政府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有計畫有組織的大規模開發式扶貧,先後實施了《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畫(1994-200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等中長期扶貧規劃,減貧成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扶貧開發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升到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高度,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行決策部署。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的目標任務。中央召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對“十三五”脫貧攻堅作出全面部署。“十三五”規劃將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變為國家意志,變為可操作的規劃,第一次把脫貧攻堅作為五年規劃綱要的重要內容,第一次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五年規劃的約束性指標,第一次由省區市黨政一把手向中央簽署《脫貧攻堅責任書》,並層層立下軍令狀。
中國的減貧行動與人權進步
中國的減貧行動是中國人權事業進步的最顯著標誌。改革開放30多年來,7億多貧困人口擺脫貧困,農村貧困人口減少到2015年的5575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5.7%,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持續提高,扶貧機制創新邁出重大步伐,有力促進了貧困人口基本權利的實現,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聯合國《2015年千年發展目標報告》顯示,中國極端貧困人口比例從1990年的61%,下降到2002年的30%以下,率先實現比例減半,2014年又下降到4.2%,中國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中國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這個成就,足以載入人類社會發展史冊,也足以向世界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中國致力於消除本國貧困的同時,積極支持和幫助廣大開發中國家消除貧困。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中國共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近4000億元人民幣援助,派遣60多萬援助人員,先後7次宣布無條件免除重債國和最不已開發國家對華到期政府無息貸款債務,向69個國家提供醫療援助,為120多個開發中國家落實千年發展目標提供幫助。
經過多年探索實踐,中國積累了通過減貧促進人權事業發展的成功經驗,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
——堅持立足基本國情,充分發揮制度優勢。中國有13億多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開發中國家。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中國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通過“黨的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形成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全社會共同參與多元主體的社會扶貧體系。
中國的減貧行動與人權進步
——堅持加快發展經濟,紮實推進減貧事業。將減貧作為發展經濟的一項重要內容,以發展經濟促進減貧,發揮扶貧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作用,把扶貧開發作為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主要內容,推動減貧和人權保障領域各項工作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實現扶貧減貧規劃、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與國家人權行動計畫有機聯動。
——堅持多種形式減貧,注重提高實際效果。把發展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注重扶貧先扶智,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堅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結合,在加大對農村、農業、農民普惠政策支持的基礎上,對貧困人口實施特惠政策。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基本方略,分類施策,重在精準,做到應扶盡扶、應保盡保。
——堅持社會公平公正,努力實現成果共享和共同富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創新制度安排,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用法治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
(更多內容請點擊參考連結閱讀)

內容解讀

國務院新聞辦17日發表《中國的減貧行動與人權進步》白皮書。
白皮書包括六部分,分別是:減貧促進了中國人權事業發展、保障貧困人口生存權、維護特定群體權利、改善貧困地區發展環境、合力推進減貧事業和減貧進入攻堅階段。
白皮書說,中國的減貧行動是中國人權事業進步的最顯著標誌。改革開放30多年來,7億多貧困人口擺脫貧困,農村貧困人口減少到2015年的5575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5.7%,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持續提高,扶貧機制創新邁出重大步伐,有力促進了貧困人口基本權利的實現,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國的減貧行動與人權進步
白皮書說,聯合國《2015年千年發展目標報告》顯示,中國極端貧困人口比例從1990年的61%,下降到2002年的30%以下,率先實現比例減半,2014年又下降到4.2%,中國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中國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這個成就,足以載入人類社會發展史冊,也足以向世界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據白皮書介紹,中國致力於消除本國貧困的同時,積極支持和幫助廣大開發中國家消除貧困。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中國共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近4000億元人民幣援助,派遣60多萬援助人員,先後7次宣布無條件免除重債國和最不已開發國家對華到期政府無息貸款債務,向69個國家提供醫療援助,為120多個開發中國家落實千年發展目標提供幫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