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電行業環境生產率評估及其提升機制研究》是依託浙江大學,由杜立民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發電行業環境生產率評估及其提升機制研究
- 依託單位:浙江大學
- 項目負責人:杜立民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電力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但電力行業同時也是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在電力需求持續增長和環境保護不斷加強的雙重背景下,如何在不斷增加電力供給的同時有效減少電力行業的環境污染,是當前我國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本課題首先基於多投入-多產出生產技術和非徑向方向距離函式,在參數化估計框架下,構建環境生產率評估模型;然後基於大樣本企業水平面板數據,對我國發電行業2000-2009年的環境效率進行評估,並套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數,對環境全要素生產率的動態變化趨勢進行分析;然後採用計量回歸方法,對環境效率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最後結合我國的現實情況,深入探討發電行業環境效率的提升機制和路徑,並通過數值模擬方法,對不同政策組合的潛在執行效果進行評估。本項目的研究,不僅在環境生產率評估方法上有邊際創新,而且可以為我國政府制定有效的產業和環境政策提供參考。
結題摘要
當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之一,中國政府面臨著巨大的全球溫室氣體減排壓力。2009年,中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水平下降40-45%,2011年,有關二氧化碳減排的約束性指標明確納入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2015年,中國政府進一步承諾到2030年二氧化碳強度比2005年水平下降60-65%。電力行業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中國50%的煤炭消費和48%的二氧化碳排放都是由火力發電部門造成的,因此,電力部門的二氧化碳減排是重中之重。圍繞中國發電部門的二氧化碳減排這一核心主題,本課題重點研究了如下幾個方面 :1、構建了一個新的考慮發電企業異質性的參數化環境效率和減排成本估計模型,並套用該模型評估了中國火力發電企業的環境效率;2、基於生產理論和方向距離函式,提出了一個新的衡量發電企業環境生產率變動的評估模型,並將該模型套用於中國火力發電企業環境生產率估計;3、研究了政府財政補貼對發電企業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的影響;4、研究了電力市場化改革對發電企業生產效率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港澳台發電企業的平均環境效率最高,而國有企業的平均環境效率最低,發電部門的二氧化碳減排仍然存在較大潛力,但是減排的成本正變得越來越高;1999-2008年期間,無論是國有發電企業還是非國有發電企業,平均環境生產率都呈現出持續上升的趨勢,但是國有發電企業的增幅要更大一些,進一步的指數分解結果顯示,國有發電企業和非國有發電企業都呈現嚴格的技術進步趨勢,但是效率變化則呈現下降的趨勢,而且非國有企業下降速度更快些;政府財政補貼降低了火力發電企業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和發電能效;電力市場化改革使得發電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和資本生產率分別提高了26%和45%,而且使得全要素生產率也有顯著提高。本課題研究對我國政府制定碳減排政策具有一定參考價值。